王海俠+劉德輝
(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qū)祝三中心學校 黑龍江省大慶 163518)
摘 要:語文是教育的基礎,是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的必備工具。因此,語文教育教學成果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一點在小學語文階段尤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則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有效性 興趣
現(xiàn)如今,新課程已在小學語文中不斷的推廣,小學語文教學的文化傳統(tǒng)正在與創(chuàng)新的思維不斷融合。然而對當今的小學教學加以審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仍然差強人意。教師很辛苦的進行教學,學生也很辛苦的不斷學習,然而學生卻沒有得到有效的發(fā)展。[1]
一、小學教育教學的現(xiàn)況
現(xiàn)如今,很多的基礎教育教學方式越來越復雜,教學的內(nèi)容越來越繁雜。教學方式越來越復雜,對學生評價的手段也越來越復雜,基礎教育教學課程有著很多的改革,這些都為基礎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通過這些改革,對小學教育有著一定的改善,讓小學生能夠有興趣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習效果。但是,教育教學變得復雜有著一定的副作用,在教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少走一些彎路?,F(xiàn)如今,在小學、初高中甚至是大學都存在教育教學效率低下的普遍現(xiàn)象,而在小學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大大的浪費了教學的時間,卻取得不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教師的工作效果,對教學過程的評價進行強化其根本是有效的教學。教學即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通過教師的有效教導,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走進燦爛的語文世界。[2]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二次設計
新課程教學理念中對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以及開發(fā)都比較重視,同時對課外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也比較重視,所以說,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逐步更新和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意識到教材的真正價值,在此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二次設計,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育資源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有效性得到進一步提高。一方面,教師應當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研讀,因為教師對教材的掌握和了解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著整個教學質量如何,教師應當對這樣的教材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將教材的本質把握好,抓好教學的重點,意識到教學的目的以及教學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對生活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之后將教材作為平臺和載體,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使得語文的教學更加具有生活化。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探究,要明白學生最需要什么,最欠缺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自身的語文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才會使得學生具有求知欲望,獲得語文學習的能力以及方法。通過對語文教學進行二次設計,會使得語文教學課堂更加與學生的實際相符,起到真正的因材施教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得學生能夠在輕松的課堂教學中獲得更多語文知識,在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以及培養(yǎng)。[3]
三、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的根本——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應當在教育過程中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自主探究的氛圍和機會,要使得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研究者、探索者和發(fā)現(xiàn)者,在兒童的世界中,這樣的一種感覺和求知欲望尤其地強烈,因此教師應當圍繞兒童自身的特性,引導兒童去探求新的知識。另外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使得學生將自己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集中,使得學生自身在心理上得到愉悅,繼而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熱情。比如說通過《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文章的文學,教師能夠依據(jù)其中的一些抽象的文字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繼而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印象和理解,使得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得到極大的提升,繼而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和教師都融入到教學情境之中,通過一種聲情并茂的教學情境替代以往那種比較枯燥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能夠在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無疑有極大的裨益。[4]
四、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的推動力——互動討論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互動討論可以看做是新的教育環(huán)境對小學語文教學所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其一大特征,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得學生成為整個教學課堂的真正主人,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以及價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一種互動討論并不是一種形式上的討論,教師應當在上課之前就要做出相關的精心設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做到大膽放手,這樣不僅能夠使得語文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的活躍,同時還能使得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過程中所充滿的樂趣以及信心。首先,在集體互動方面,教師可以直接和學生進行互動,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針對一些不太難的問題進行分析,這樣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時間,同時還會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在小組互動方面,如果問題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引導小組進行討論,使得每個小組中的成員都能夠在本小組內(nèi)進行觀點的表達,繼而再引導小組推薦代表進行結果的匯報,教師對其表現(xiàn)和回答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不會影響整個語文教育教學的進度,同時還會使得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以及興趣得到極大的提升。[5]
結語
為了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提高小學教育的有效性,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不斷的總結完善,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方法熟練的運用,不斷的研究教育教學的理論,使教育教學的質量不斷的提高,讓語文教育教學成為有效的、高效的教學。語文教育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技能提高、情感的熏陶。在注意學生當下發(fā)展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負責。
參考文獻
[1]凌小平.讓課堂風生水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問[J].小學教學參考,2010(36)
[2]胡金鳳.“粗放化、個性化”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的一點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
[3]徐光志.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1,(06)
[4]藺方梅.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神州(下旬版),2012,(01)
[5]朱月梅.探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