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璐
尹利萍:把一生的執(zhí)著獻給漆藝
文/張璐
非遺技藝
作為非遺技藝的傳承人,我感到自豪。在今后的傳承教學中,我也將帶頭創(chuàng)新技術,做到秉承傳統(tǒng)、不失其本。
在成都市漆器工藝廠頂樓的“尹利萍技能大師工作室”里,尹利萍正在指導學生制胚、刷漆、拋光、灑粉裝飾……成都漆藝工序多達72項,一件精美漆器要從木胎變成珍品,少則數月多則一年。尹利萍卻不急不躁,始終堅持慢工出細活,每一道工序都堅持手把手輔導學生,口傳心授。
肩負著漆器工藝廠藝術設計總監(jiān)的主心骨職責,作為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成都漆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尹利萍在漆藝這行已經堅守了整整43年。在漫長的漆藝生涯中,她不僅從未停止過對漆藝的鉆研創(chuàng)新,更為漆藝的保護和傳承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整齊的發(fā)髻、合身的長裙,今年已經64歲的尹利萍看上去依然纖柔美麗。她說正是漆器的美,讓自己每天都能保持愉快的好心情,讓自己沉淀、專注,沒有時間煩惱。
1975年,酷愛繪畫的尹利萍被分配到成都漆器廠。起初,她對這份工作不太滿意,覺得自己應該去畫室或畫院。然而,當她看到一個赤寶砂工藝做的漆盒時,就再也無法忘記了。“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被漆藝之美所打動。它有著大海般深邃的質感,讓人挪不開眼。當時我就在想,要是自己也能做出這樣作品就好了。”那時對漆器一無所知的尹利萍立刻燃起了學習的熱情。
制作漆器,要從制漆學起,72道工序是對漆藝者心性的打磨。由于尹利萍是過敏性皮膚,還額外多了一道考驗。剛接觸生漆時,她的手臂、身上全部長出了水泡,最嚴重的時候雙手都腫得握不起來。冬天里,她做漆工打磨時站得腰酸背痛,手泡在冰冷的漆水里,皮膚脫了一層又一層,手指也逐漸粗糙變形。但這一切,尹利萍都咬牙挺了過去。3年過去,她就熟練掌握了制胎、刷漆、拋光等漆器制作的全部流程,并前往四川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深造。
經過15年的潛心專研,尹利萍的付出收到了回報。1990年,她的雕銀絲光暈彩作品《虞美人花瓶》在全國漆器行業(yè)評比中,獲得設計、造型、制作、藝術效果滿分,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收藏。此后,她的多件作品赴美、日、法、意等國參展,在國際、國內專業(yè)展覽評比中多次獲金、銀獎,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有4件作品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2011年7月,尹利萍構思孕育20年,采用成都漆器獨有的“雕漆絲光暈彩”工藝,經上百道工序、耗時1年制作的《牡丹卷草大花瓶》以2.3米的凈高、0.88米的直徑成為成都漆器最大工藝品。
尹利萍一路走來,少不了艱辛和執(zhí)著。漆藝廠曾于1995年停產。2000年復產后的10多年里,包括尹利萍這樣技術骨干在內的員工,月收入僅有七、八百元,根本留不住人。面對困難的生活,尹利萍一度也想過放棄。但她轉念一想,大家走的走、散的散,自己作為技術骨干,如果也離開了,老一輩傳下來的漆藝該怎么傳承,靠誰來培養(yǎng)新人?這是從心底熱愛漆藝的尹利萍不愿看見的結局。于是,她最終選擇了留守。
廠子是保住了,但如何維持經營?雖然這些年依靠銷售庫存成品和訂單生產能維持上上下下的開銷,但漆器制作成本高、人才培養(yǎng)花費大,還需找一條長久的生存之道。
“創(chuàng)新!只有創(chuàng)新才有市場,才能留住傳統(tǒng)手藝?!?012年至2016年5月,尹利萍耗時多年研發(fā)完成的漆器作品《馨香》《春暖花開》和《生命》等出爐了,讓成都漆器首次實現了在浮雕上貼金屬片雕刻的技藝,呈現出既精致又立體、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
左:尹利萍沉浸在漆器藝術的世界里
右:尹利萍代表作《虞美人花瓶》
花器擺件《春暖花開》造型時尚簡潔,運用的是脫胎工藝。即在泥胎上一層麻、一層漆反復覆蓋數層。粗麻布與漆干涸后形成粗糲胎殼,要獲得光潔溫潤的手感,就需反復刷灰打磨十幾遍,用到從幾百目甚至兩千目以上的砂紙,總工序多達上百遍。尹利萍說,這些工序一旦偷工減料,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肮に嚇藴饰覀兛梢灾匦轮贫?,但作為手藝人,也需有尊重職業(yè)的匠心。”
制作中,尹利萍用到了成都漆器最著名的“三雕一刻”中的雕銀絲光韻彩工藝、變圖和鑲嵌工藝,讓器身在不同光線和角度中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不僅如此,她還創(chuàng)成都漆藝之先,大膽地將浮雕和雕刻兩種工序結合起來——先用漆在器身堆出花瓣的形狀,再貼上金屬片,隨后在金屬片上完成花瓣紋路的雕刻,最后韻彩。為了突出蝴蝶翅膀的紋理,她還用蛋殼和貝殼鑲嵌做了翅膀,讓蝴蝶翩然欲飛。
如今,《春暖花開》和《生命》加上此前的《虞美人花瓶》都在市面上有著良好的口碑,訂單絡繹不絕。
2014年,尹利萍踏上了去日本的取經之旅。她發(fā)現,漆器完全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中,從面碗、食盤、筷子到桌椅、茶幾、捧盒都是漆器,很受消費者喜愛?;貒?,備受啟發(fā)的尹利萍提出了“把漆器帶回家”的口號。她認為把傳統(tǒng)工藝與現代的審美和潮流結合,成都漆器能在生活化的方向上闖出一條路。加上漆器材質天然環(huán)保,很符合當今環(huán)保、回歸自然的理念。
其實,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成都漆器自誕生之日起,大多就是日常生活用品。這也是尹利萍一直嘗試致力于讓現代人接受漆藝,讓漆藝回歸生活的原因之一?!拔覀兛梢灾谱魍氲?、茶具、文化用具、裝飾品、首飾等。除了保留漆器作為陳列品、珍藏品的價值之外,更多是要讓它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币颊f,以前漆器大多為高端收藏品,如今她要為普通消費者量身定做看得上、買得起的漆器產品,讓漆器走進尋常百姓家。
確定了“讓設計回歸傳統(tǒng)、讓傳統(tǒng)回歸生活”的生產理念,漆器廠與五糧液、竹葉青等多個知名品牌成功合作。同時,尹利萍帶領團隊大膽嘗試生產手機殼、化妝品粉盒、婚慶用品等層出不窮的創(chuàng)新作品,讓古老的漆藝重新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成都漆器工藝廠最輝煌時有兩三百人,而今全廠只有30多人。加上培養(yǎng)時間長,手藝佼佼者仍舊很少?!昂芏嗳藞猿至艘欢螘r間后就走了,因為短期內幾乎沒有回報,工資不高。加上漆器是全手工操作,許多人剛接觸到漆時會皮膚過敏、紅腫?!币颊f,成都漆藝注重慢工出細活,學真功夫要耐得住寂寞。而現在的年輕人選擇空間大,不一定有那么強的毅力,“能堅持下來的都是對這門手藝有所了解和喜愛的”。
讓尹利萍欣慰的是,漆器廠完成改制后,成都漆藝的生存環(huán)境得以改善,在傳承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跋嘈烹S著國家對‘工匠精神’的提倡和肯定,以及市場環(huán)境的改善,漆藝的前景會逐漸光明起來?!币颊f,近兩三年,漆器廠也有新鮮血液加入,招收了年輕人,其中不乏90后?!艾F在廠里有約30人,95%以上是80后、90后,技術員工逐漸趨于年輕化?!?/p>
2013年起,漆器廠先后與成都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開展教學合作,培訓學生,實現了產、學、研的結合,儲備了相應的人才。教學合作以尹利萍牽頭制定教學計劃,帶領團隊去學校授課,組織學生來廠進行手工訓練,將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
尹利萍心知,這些年輕人是漆藝的未來?!爸灰麄冊敢鈱W,我就會一直教下去。8年甚至10年后,他們也能成為優(yōu)秀的漆藝傳承人,成為大師。”
(本文圖片由尹利萍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