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婧
分享經濟的誕生,來源于社會資源的過剩。
從工業(yè)革命時代開始,所謂的“發(fā)展”就遵循了一個公式,即生產效率提高、投資不斷加大,從而帶來產量的增加。
舉個例子,過去一家工廠一小時可以生產價值一百塊錢的東西,后來技術進步讓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小時就可以生產出價值兩百塊的東西。資本家又投資蓋了第二家工廠,于是每小時一共可以生產出價值四百塊的東西。這樣一來,人們就有了更多的產品,社會就發(fā)展了。這樣的“發(fā)展”基于一個基本假設,那就是,社會物資是短缺的。
時至今日,人類社會已經在相對比較和平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了許多年,工廠里生產出了越來越多的東西。直到某一天,世界上的一部分人發(fā)現,我們生產出的某些東西已經遠遠大于我們的需要,只不過這些東西因貧富不均而分配在不同人的手里。所以,我們也許不需要生產更多的東西,只需要把已經存在的東西重新分配,就可以讓每個人的情況都變得更好(在經濟學里,這個叫作帕里托改進),這樣,社會也“發(fā)展”了。
此時,物品的“擁有權”和“使用權”可以分離,擁有一件物品的人可以和使用這件物品的人不是同一個人。這樣物資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從而成為一種商業(yè)模式:擁有多余物資的人們,可以把物資的使用權讓渡給不擁有物資的人,作為回報,后者給予前者一定的報酬,而提供這個服務的平臺,也可以從報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分享經濟由此產生。
雖然分享經濟在近些年才火起來,但其并不是一個剛出現的概念。我們所熟悉的房屋租賃,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分享經濟;房屋的擁有者將房屋出租給沒有房子的人,從而獲得租金。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普及以前,交易線索被掌握在線下的地產中介手中,以一種模擬的形式存在,它沒有被數字化,不公開透明,無法被方便地檢索,無法按照地理位置獲取,無法隨時隨地方便地調取,無法形成網絡效應。因此,它無法承載更加高頻的使用方式(比如短租),也無法拓展到更加低價的領域(因為交易成本太高)。
隨著這幾年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以上的限制終于被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線下現存的物資被放到移動互聯網上,分享經濟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細分領域的平臺,供物資的所有者發(fā)布和分享,幫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資。不同的分享經濟領域,被數字化的程度有高有低,有的將一條線索數字化(比如Airbnb數字化的是一條房屋租賃線索),有的則將一個體驗數字化(比如Uber將“搖手招車”的動作數字化成兩個比特點的算法匹配)。
與此同時,分享經濟在中國的各個領域全面開花。在不經意之間,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分享經濟的身影,改變著我們傳統的消費方式。在每個領域,都出現了不同的模式,高頻的或是低頻的,大眾的或是小眾的。
那么,分享經濟究竟改變了什么呢?
首先,它改變了供給端。
分享經濟讓產品的供給方從機構變成了個人,原先不可能成為供給方的個人,現在能夠成為供給方。比如,原來人們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團提供的酒店,而Airbnb讓個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當于酒店的服務。原來人們只能坐出租車公司提供的車子,現在則可以坐個人開的私家車。
拓展了供給端的范圍之后,分享經濟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豐富度和個性化水平。人們旅行的時候可以住各種風格的房子,滿足不同人數和旅行風格的需要,可以和各種不同背景的房主聊天,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人們出行的時候可以坐各種不同的車型,看到各種不同的車內裝飾,遇見各種個性的司機。如果說,在工業(yè)化時代,人們習慣于使用大工業(yè)化生產的標準品,那么當物資極大地過剩之后,人們對個性化的訴求就變得更高,分享經濟正可以滿足這一點。
其次,它讓個人崛起。
分享經濟降低了個人“微創(chuàng)業(yè)”的門檻。原先,打工和創(chuàng)業(yè)之間有著嚴格的界限,拿工資和做一大攤子生意,兩者之間的心理門檻很高,實際轉變很大。分享經濟提供了大量的流量和便捷的基礎設施,讓人們可以更簡單地實現“微創(chuàng)業(yè)”:業(yè)余時間,做個小房主,做個專車司機,做個在行專家,都是簡單方便的“微創(chuàng)業(yè)”。
用戶對個性化的需求,讓作為供給端的個人,能夠有空間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比如Airbnb的房主,可以在房間里展示自己的個性,并且獲得反饋;比如Etsy(一個網絡商店平臺)上的手工藝者,可以把自己的個性作品售賣給匹配的人。
伴隨“微創(chuàng)業(yè)”的門檻降低和個性化被鼓勵,人們的思維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從打工者思維向主人翁思維轉化。人們的內在動力被激發(fā),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和行動,個人的重要性相對于機構得到了提升,個人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這對于社會是很重要的事情,每個人能力的激發(fā)將成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更大推動力。
最后,它讓社會資源更有效地分配。
分享經濟讓我們不用建更多的酒店也可以接待同樣多的游客,不用購買更多的車輛也可以承載一樣多的城市出行,不用買更多的衣服也可以每天換衣服穿……它讓資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給需要的人。這對于我們所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是極大的保護。
Uber曾經做過一項數據統計,每多一輛充分利用的Uber車輛,就可以從路上去掉八輛車子,這就意味著更少的擁堵、更少的霧霾、更少的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