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紅
【摘要】本文結合“學講計劃”中提出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對一些典型低效案例的剖析,提出如何優(yōu)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活動設計,探討教師如何有效指導、調控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合作學習 問題 對策
一、話題缺乏討論的價值
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無需討論即可得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問題設置的就沒有價值,不能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
【案例1】
某教師在執(zhí)教譯林版小學英語(以下均以該教材為例)Unit2 What a day! Story time板塊時,在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首先帶領學生來看圖討論回答問題,給學生設置了以下問題:1.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2.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3.Is it windy/rainy?...
【案例分析】
教師設計的這些問題是通過學生的觀察就能得出答案的,沒有必要拿來讓學生討論,缺乏討論的價值。教師這樣做的后果是,孩子很快得出答案,其余時間用來干嘛呢,借此機會聊天,跑離了課堂。雖然聽著討論的很激烈,聲音也很響亮,但實質上呢?
【對策】
鑒于以上情況,教師在設計小組活動的問題時,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太浮面。要研究教學內容,從而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供學生討論,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如本環(huán)節(jié)可以設計如下問題:1.How was the weather like that day? How do you know? 2.What can make kites fly?...這樣的問題學生才會激起他們討論的欲望。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及有效組織問題
在課堂教學的小學合作活動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不少這樣的現(xiàn)象:討論無序,不好意思表達自己的意見等現(xiàn)象。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是對于個別問題他們出現(xiàn)了質疑而進行不下去的原因。老師以為討論是學生的事,只要布置下去就不管不問了。
【案例2】
某教師在執(zhí)教譯林版小學英語六上Unit3 Holiday fun! Chectout time 版塊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時,要求學生:Talk about your National Day holiday and try to write down.
【案例分析】
本步驟是教學過程的最后拓展和運用環(huán)節(jié),老師把問題布置下去是想檢測學生對本單元的掌握情況。然而在設置活動時,教師由于組織和分組等原因造成了如下結果:
1.分組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造成了個別小組討論很安靜的現(xiàn)象。
2.雖然有的小組討論的很好很熱烈,可是一到匯報的時候,就沒有人肯表現(xiàn)。
3.討論時,小組內出現(xiàn)的問題,老師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幫著解決,比如假期里去的個別地方不會用英語表達,以至于表演展示時出現(xiàn)了用漢語代替或停止匯報的現(xiàn)象。
【對策】
鑒于以上情況,老師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分組要根據考慮學生的不同,要兼顧優(yōu)生和學困生的搭配,不能出現(xiàn)一組全是優(yōu)生,一組全是學困生的現(xiàn)象,這樣極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要想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教師應該考慮到小組內的一個有效組織。比如誰是這一組的group leader,誰負責記錄,誰負責組織語言等等,任務要明確,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自己做自己的,脫離于小組討論之外的現(xiàn)象;小組討論時,教師不能以為那是學生的事和自己無關,要在教室內不停的走動,甚至要“停一步”,真正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加以解決。對學生討論中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相似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也為接下來的小結做準備。
三、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評價策略及問題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老師的評價不及時或評價單一或評價有始無終等,造成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以及小組之間競爭意識的淡化,給教學效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案例3】
教學中,為了激起各小組之間的競爭。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每回答對一個問題的學生可以用一個裝飾物來裝飾該小組的圣誕樹,最后看哪個小組的圣誕樹裝飾地最漂亮,那也就意味著該小組成員課堂表現(xiàn)最積極,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最多,那么該小組就是今天的winner。此規(guī)則一出,可以說每個小組都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每個問題,并積極討論,然后舉手回答,整節(jié)課課堂競爭的氛圍很濃。可是在課結束時,因課堂時間沒把握好,沒有達到設想的效果。
【案例分析】
該評價機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我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既考慮到不脫離本課的主題——圣誕節(jié),所以用到裝飾圣誕樹;又可以激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競爭的意識。但在操作時,卻發(fā)現(xiàn)對比不出來、結果不明顯,因而有始無終。以致小組合作的最終評價不是那么完美,造成了小組之間互相有矛盾,不利于以后的教學。
【對策】
針對以上情況,我進行了如下修改:在評價機制不變的情況下,課前我把每個小組的名字寫在黑板上,然后要求每組推選出小組長和記錄員。小組長的任務是統(tǒng)計數(shù)量并呈現(xiàn)結果,記錄員負責記錄回答問題的人數(shù)并監(jiān)督裝飾圣誕樹。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我要求每組的小組長到前面來把他們所用到的裝飾物的數(shù)量寫下來,這樣一來,結果誰是今天的winner一目了然。不存在任何的矛盾,小組之間競爭激烈,并井然有序。提高了課堂效率,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講方式”的核心,也是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形式。如何有效的實施和操作,有待于我們每一位老師的研究與思考。我們要結合校情、班情、學情等,合理地組織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