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才
“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fēng),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在顧城的詩里,陪伴就是這樣簡單而美好。
在每個人的生命旅程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比如這會兒,你我之間是一段短暫的陪伴;比如我們的學(xué)生時代,和同學(xué)們,那是幾年的陪伴;還有一種陪伴,是一生的陪伴,那是我們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陪伴。
陪伴的意義,就是愛的意義。因為愛,所以會有溫暖,會有一種踏實的力量陪伴我們堅定不移地走完人生的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壹]
“我的家里/有個人很酷/三頭六臂/刀槍不入/他的手掌/也有一點粗/牽著我學(xué)會了走路……”2013年第四季大型明星親子生存體驗真人秀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紅遍大江南北。5位明星爸爸跟子女72小時的鄉(xiāng)村體驗,讓父子(女)倆在不熟悉的環(huán)境下共同生活3天。
短短72小時,將成為平日里很少有機會待在一起的父子(女)拉近距離的難忘時光。不管是參加節(jié)目體驗的明星,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深深地“浸潤”在“陪伴”的幸福里。
感悟 《爸爸去哪兒》在一個不起眼兒的時段,冷不丁地火了。它喚起為生活忙忙碌碌的人們思考與家人陪伴的意義,也順帶展示了家庭教育的某些問題——作為父母,其實我們給不了孩子許多,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做的只是努力陪伴,守護孩子能夠得到的當(dāng)下的快樂和幸福。和孩子一起慢慢體味相伴時際遇的每一道風(fēng)景,每一種心情。
用心陪伴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貳]
2016年5月25日,被錢鐘書稱為“最才的女,最賢的妻”的楊絳先生去世,終年105歲?!妒ソ?jīng)》有言:“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愛人?!卞X鐘書和楊絳的愛情便應(yīng)了這句話。
相識:人生若只如初見。1932年早春,在清華大學(xué)古月堂門口,兩人初次偶遇,楊絳覺得他眉宇間“蔚然而深秀”,錢鐘書被她“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脫俗吸引,丘比特的金箭暗暗射中兩人,一段曠世情緣就此徐徐萌發(fā)……
相愛:讀書消得潑茶香。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楊絳與錢鐘書是天造地設(shè)的絕配。胡河清曾贊嘆:“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當(dāng)代文學(xué)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痹谶@樣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兩人過著“琴瑟和弦,鸞鳳和鳴”的圍城生活。
相守:此情可待成追憶?!版R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xiàn)場,盡我應(yīng)盡的責(zé)任。”2003年,《我們仨》出版,這本書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了無數(shù)中國人。他們做到了“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做到了珠聯(lián)璧合,相濡以沫,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在平凡中品嘗幸福。
感悟 在楊絳與錢鐘書的滄桑歲月里,他們真正做到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無論有多少艱難困苦,他們都攜手走過,風(fēng)雨同舟。楊絳塑造了錢鐘書,錢鐘書也塑造了楊絳,二者互相建構(gòu),終至圓滿。在這場勢均力敵的愛情中,兩位先生相濡以沫,不僅僅是時空的守候,更是心靈的陪伴。
興趣的投合,追求的一致,心靈的陪伴留給我們無限的艷羨。
[叁]
大學(xué)教授帕克在小鎮(zhèn)的車站等車,一只小狗孤苦無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憐憫。妻子不語,怕流浪狗影響他們的生活,但看到丈夫和女兒的由衷喜愛,還是決定讓它成為家庭一員。帕克為它取名“八公”。
八公陪著帕克全家一起成長,從小狗漸漸變成龐然大物。八公每天準時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點準時出現(xiàn)在車站門口迎接帕克下班,這可是他們的約會時光。在小鎮(zhèn),在車站站長、賣熱狗的小販、附近商店老板娘的眼中,這是習(xí)以為常的畫面。帕克從車站出來叫一聲“Hachi”,八公興奮地撲上前去撒嬌。
那一天,帕克突然倒在講臺上,他死于心肌梗塞突發(fā)。之后每天傍晚五點,八公都準時來到火車站里等候、凝視。從夏季到秋季,九年時間里,八公風(fēng)雨無改,直到最后死去。
感悟 一條憨厚守信的犬,一直堅守著它和主人的約定,每天都風(fēng)雨無阻等待主人回家。即使有一天它會失望而歸,即便它逐漸衰老,也不曾想要放棄哪怕一丁點的希望。八公在主人的陪伴下成長,八公在凝望中等候主人,人和狗的情誼令人動容。
八公是許多人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