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勤
摘 要:版式設計在我們現代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凸顯出越發(fā)重要的作用,而精彩的版式設計往往能給我們帶來良好的閱讀的感受,因此我們必須仔細研究版式設計中的各方面的規(guī)律,尤其版式設計中的視覺元素給我們帶來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研究版式設計中的文字、圖形和色彩為我們的版式設計帶來的影響,同時提出了版式設計中如何應用這些元素的方法,希望能在倡導大家在合理運用這三種元素的,并且版式增光添彩。
關鍵詞:版式設計;文字;圖形;色彩
當我們一說到版式設計的時候,我們肯定不可避免地聯(lián)想到書籍雜志、報刊等這些刊物。正是因為文字在人們的生活中被創(chuàng)造出來以及人們使用來記錄事情的時候,為了方便人們的閱讀會對于文字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編排,于是這樣就開始出現最早的版式。而后來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各樣的新的工具,新的技術開始出現,同時由于人們需求的不斷改變,各種新的思維開始替代老的一些思維,而這都無獨有地給其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因而為了能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版面的編排開始不斷地發(fā)展并且日趨成熟。尤其在進入20世紀后,版式設計不管是對于自身思想的發(fā)展還是對表現形式和材料的運用等方面都得到長足的進步,各種風格的形式開始出現,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版式。
版式在我們的認知中,就是指在二維或者三維空間內將視覺可感知的元素和構成素材兩者互相搭配的形式。而版式設計,就是我們在限定的版面中,根據我們需要的素材和符合審美需求的前提下,對我們所要展示的內容和其他的元素進行有效且具有審美情趣的組合,從而展現出來我們想要得到的效果,以此來滿足我們視覺上的審美需求的設計方法。實際上就是體現如同威廉·莫里斯所說的“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tǒng)一”。
版式設計在我們的認知過程中具有三大視覺要素,即文字、圖形和色彩。這就導致我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運用設計技法將這三者排列組合,并且能夠使得它在給讀者提供信息的同時具有較高的審美意味。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設計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并且正確理解我們所要傳達的內容。當然我們的設計并不能夠成為讀者理解和閱讀的障礙,所要我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就需要做到簡明扼要、直抒胸臆,并且可以通過自己的設計直接或者間接地為讀者的閱讀提供助力,同時我們還可以將我們的創(chuàng)意和具有我們個人特色的手法體現在版面上,使得其形成一種獨特并且有意義的感覺,達到我們想要的最終效果。
1版面設計中的文字
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各樣的的版式設計,首先給我們傳達傳達出來的信息往往就是版面中的文字,這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最為直接而且有效的感受,同時也是因為文字所能給我們帶來最為直接有效的信息,因此在版式設計中我們需要最先關注的是對于文字的處理,而且在我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是與文字息息相關的,比如我們需要設計的標題、副標題、正文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通過文字來表現的,因此我們對于文字的編排就需要仔細推敲、細細琢磨,以達到最合理的效果。正是因為文字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文字就是整個版面的“點睛”。所以我們就需要知道其實文字在整個設計中不僅僅是用來給我傳達內容和信息的,它還可以通過對文字的編排和處理反映出作者本身的氣質和文化底蘊。當然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有屬于它個人的感覺,在我們的視覺感知過程中,字體的大小和字體的不同能夠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這就非??陀^并且直接的說明字體本身具有一種屬于它自身的獨一無二的感覺,而且它能夠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所以我們在進行字體選擇的時候,如果能夠進行合理的選擇,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幫助讀者來理解我們想要傳達的內容的。當然我們的選擇的優(yōu)劣,也會很大的影響我們的閱讀和觀看便易程度。所以,在版式設計中,我們需要根據所要傳達的內容的需要人們閱讀過程中需要來確定使用什么樣的字體和使用多大號的字。
因此在對及文字進行合理的組合和排列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設計的內容符合傳達的要求并且符合審美需求的話,我們就可以將我們所要設計的版面表現的條理清晰,井然有序,同時我們將整個版面的空間進行合理地安排會使得想要表現的形象合理的突現出來,使得整個版面主次和諧,從而進一步的反映出屬于我們個人的獨特的設計感覺。而我們要實現這樣的組合排列的主要方式就是有兩種:第一,可以把文字編排在不同的塊面結構中,使得文字能夠呈現出它獨特的如同圖片一般的整體效果一樣;第二,將我們所要使用的文字進行圖形化的設計處理,這需就包括:我們可以將文字內容排列成線條狀或者面狀,以及把它變形成各種各樣的造型,從而使得它可以自己具有一種獨特的造型形式,從而體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趣味,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文字本身的視覺表現能力。這些手法其實都是在我們不斷進行文字處理的時候,逐漸的領悟出來的屬于文字的獨特的處理方式,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文字處理的規(guī)律,而這些都可以為我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增加更多的好處。我們對于文字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在文字能夠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具體信息,其實我們品味文字的過程中,文字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不同的體驗,特別是文字是可以給我傳達出一種情感洗禮。也就是說文字可以通過它本身與讀者形成一種情感上的交融,我們會因為文字所表現的內容,使內心的情感也發(fā)生變化,并且可以隨著文字的變化時而興致昂揚;時而情緒低落,這些都文字能夠帶給我們的體驗。因此我們在進行版式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對于文字的設計,因為最為版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往往是最出彩的地方,也就是最值得我們仔細考慮、悉心研究的地方。
2版面設計中的圖形
圖形自身具有極其明確的表達性,因為它本身就具有獨特的形式感,因此在版式中它是最為直觀的,并且最容易讓人感知到的內容。因為圖形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去分析和理解我們想要表現的事物的特性,而且圖形因為具有它獨特的優(yōu)勢,所以它是與文字不同的,也是文字所不能代替的,因此也就決定了圖形在版式設計中是不可或缺的。圖形與文字相比,更加容易被讀者快速地理解,因此我們就需要在對文字的處理過程中更加合理化并且不能隨意進行處理。當然圖形與文字互相穿插出現的時候,它的細微的變化就會影響讀者的感知,比如它的數量、圖片的整體的效果往往都能夠吸引讀者很大的注意力,也正是因為這種注意力使得讀者能夠對于文章產生很大的閱讀的興趣。
而我們在進行版式設計中運用圖片的時候,無外乎是兩種圖片的形式:插畫作品和攝影作品。其實圖片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符號,不同的圖片具有不同的藝術特色,有的圖片具有較高的文化氣息;有的圖片則在很大的程度體現出了相當高的技術含量,當然圖片有可能是二維空間中展示,也有可能體現出三維的感覺來,而且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甚至可以出現具有動態(tài)的形式。因此它可以很直觀的給我們傳遞信息的,同時因為它的內容更加直觀,所以我們對于它的感受性更加的強,也更為人們所推崇。至于插畫它更加具有繪畫作者的個人風格,有一定的藝術特色,為我們所感受,并且沉浸在其中。因此我們也需要更加合理地注意到處理圖形在版面設計中的重要性,讓它能夠為我們的設計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藝術性。
3版式設計中的色彩
色彩雖然在版面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所忽略的內容,特別是和文字以及圖片相比較而言;但是我們必須要對它起到足夠的重視。因為它雖然不顯眼但是不容忽視地是,往往這個最不起眼的元素能夠為我們的版面設計增光添彩,使得它增色不少。而這一切當然都是需要我們能夠把色彩進行合理和有效地應用,如果我們只是對它進行簡單的粗制濫造的話,就算是我們的版面中具有處理的極具特色的文字和圖片,它也會使得我們原本優(yōu)美的版面變得一文不值,甚至是“俗不可耐”。在我們的認知過程中,我們漸漸的發(fā)現其實色彩本身是可以給我傳遞出獨特的情感特色的,所以在版面設計中能給人帶來感受的往往是色彩,因為它與我們人類的感知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在對色彩的使用進行應用的時候,除了要在表現出版面的整體主題和個人獨特的創(chuàng)意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將色彩自身的情緒特點充分地體現出來。因此我們需要充分的分析和研究色彩的獨特味道,同時我們也需要根據受眾群體的生活經歷、年齡的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和風俗習慣的異同等等以及色彩本身不同的表現性,從而選擇符合我們要求的色彩,來表達我們自己想要的思想。當然我們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把握色彩能夠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情感體驗,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就需要在把握它的前提上,合理地應用色彩來為我們的主題增光添彩,同時為我們的版式的整體性增色。
4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在進行版式設計的時候,因為我們是在一個相對有限的版面上來展現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因此我們需要對于每一個視覺元素都進行深刻的研究和理解,這不僅僅需要我們要對這種元素進行研究,同時還需要我們在不斷地實踐的過程中來完善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合理運用這三大視覺元素的同時,將我們的版式設計的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靳埭強,中國平面設計.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2] 劉 云,盧明德,李 綸.論版式設計在視覺傳達專業(yè)的重要性.[J],藝術設計.2014.02.
[3]尹定邦.設計學概論.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4]蘆影.平面的意蘊:平面設計藝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5]齊洪洲.平面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研究.中國書籍出版社,2016.
[6]常櫻.平面設計—觀念、規(guī)律、方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7]徐曉庚.現代設計藝術學.長沙文藝出版社,2003.
[8]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9]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10]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11]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