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
【摘 要】
微課是信息技術的產(chǎn)物。微課走進語文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微課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因而它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本文圍繞四個方面闡述微課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旨在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微課 教學 課堂
時代的發(fā)展,信息視域下的微課技術在美國誕生了,微課的運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我國教育工作者借助微課技術,把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推入了新的紀元。微課的運用,能把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在較短時間內清楚的呈現(xiàn)出來,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于此同時,微課也為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創(chuàng)造了嶄新的視聽效果。因此,微課的運用是我們值得探討與實踐的新課題。
一、微課制造情境,提高語文閱讀效果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如何激發(fā)中學生閱讀興趣一直是語文的難點問題。我們知道,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所能利用的教學資源是很少的。我們往往只靠書本上的文字和插圖,或教師的口頭表述。這樣枯燥的陳述只能讓學生對閱讀活動產(chǎn)生無奈的情緒。然而,隨著信息技術與微課的使用,可以把原本靜止內容變得繪聲繪色,從而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效果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學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時,就制作微課課件。在視頻中配上一段俏皮搞怪的音樂,把故事情節(jié)中皇帝幾次換衣服的地方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們更清晰了解作者的用意。這樣,就容易明白文本中所講的重點內容。尤其是最后皇帝光著身子在游行時小孩子怎樣點破謊言的。微課制造這樣的情境,是傳統(tǒng)手段難以突破的。這樣,就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理解了文章的重點內容。而且理解了文章的主旨,閱讀效果顯而易見。
二、微課節(jié)省時間,準確把握學習要點
如何節(jié)省時間來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每個教師的追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既要節(jié)省時間,又要準確的把握學習要點。同時,還應該不斷的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貯備。我們發(fā)現(xiàn),在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都配備了插圖,這些素材都是為了吸引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但是,有的時候學生們可能會過于局限在插圖而造成了對文章的誤解。如今,有了微課的幫助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準確的把握課文中的要點。例如:在教學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就利用微課視頻來展示濟南冬景,讓學生感受濟南冬天的美麗。這篇課文中,無論是作者筆下美麗的山,還是描述中那可愛的雪,微課視頻中都得到了盡情的演示,并且配以動聽的解說,從而給學生呈現(xiàn)出一幅美麗的濟南冬天的景色。這樣,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把所有學生帶進了濟南冬景那如畫般的世界中。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意蘊,也準確把握了要學習的要點內容,大大的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時間。
三、微課解決難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有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如何解決難點問題?還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有些問題是難以用傳統(tǒng)的手段解決的。而微課可以把有的知識展示出來,讓師生在相互交流中更加明晰知識。實踐證明,解決難點的過程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過程。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課文中有兩處描寫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這兩個能否刪掉?它在課文中有何作用呢?這些問題都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此時,利用微課找出文中兩處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并通過對背景的比較,再結合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從而使學生明白:第一幅圖與海面的波瀾不驚相映襯,從而暗示了他們當時渴盼與興奮的心情;而在第二幅圖中是通過海面的陰郁來烘托了人物的失望與沮喪。這樣,從兩處環(huán)境描寫中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勾畫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心境。原來,課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在解決難點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課文,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四、微課延伸課堂,拓寬語文學科外延
語文教學只有不斷的拓寬學生的視野,才能拓寬語文學科的外延。以此,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應該把微課程有效地在課堂中運用起來,從而讓初中語文課堂精彩紛呈。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學習更加先進的教學技術,切實改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微課的運用,為語文教學延伸一些有意義的課外內容,從而使得學生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這樣,語文教學才能在打破傳統(tǒng)手段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例如:在教學曹操的《觀滄?!窌r,就運用微課的手段來展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進而進行有效的課堂拓展:首先,微課視頻營造意境,把秋風蕭瑟、草木搖落、樹木繁茂的場景呈現(xiàn)出來,再配以洪波巨瀾、洶涌起伏的畫面,從而使動景和靜景、遠景和近景、實景和虛景結合到一起。接著,用一首配樂來表達詩人那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從而把詩中那豪放的格調表現(xiàn)出來。這樣,借助課堂拓展讓學生產(chǎn)生審美的體驗,從而理解了詩歌中表現(xiàn)出的不同意境,最終達到提高鑒賞詩歌能力的目的。
綜合上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已經(jīng)成為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微課的運用,不僅激活了語文課堂。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了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微課走進語文課堂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是新課程改革中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必然之路。
【參考文獻】
【1】郭麗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0)
【2】胡鐵生.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4(04)
【3】路琳.初中生對微課的興趣:調查及建議【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