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忙,真的,盡量不要請我演講、座談、寫序或是什么推薦信。我真的很忙。
我寄住在一個島上。這個島的面積,如果不包括它旁邊突出來讓海鷗打個盹的大小巖石,大概只有76平方公里,也就是說,直走個8公里路,橫行個9公里半,再走就要掉到海里去了。
島的位置,據(jù)說是北緯22度11分,東經(jīng)113度32分。臺灣的嘉義有個23度線,對,你往下走大約808.82公里,就會碰到我。
碰到我時,不要跟我打招呼,我一定正在忙,忙著望出我的窗外,盯著窗外這一片濃綠的樹林。
是這樣的。我搬來這北緯22度11分、東經(jīng)113度32分的第一個春天,2004年2月1日星期天——你可以去查證日期;因?yàn)樵绱旱娘L(fēng)從西邊非常輕柔、輕柔地彌漫過來,帶著海洋的鮮涼味,我就不知不覺捧著書坐到了面海的陽臺上。那是一本剛剛出版的德文書,一個德國作家寫他從柏林徒步行走到莫斯科的紀(jì)實(shí)——那是1607.99公里。讀著讀著,我開始感覺不舒服,心悸,難過。
放下書,眺望海面,慢慢地,像一個從昏迷中逐漸蘇醒的人,我一點(diǎn)一點(diǎn)明白起來。讓我心悸、難過、不舒服的,不是海面上萬噸巨輪傳來的笛鳴,也不是那輕柔的海風(fēng)里一絲絲春寒料峭。是有一只鳥,有一只鳥,一直在啼。
從我高高的陽臺到平躺著的大海水面,是一片虛空。所謂空,其實(shí)很擠,就是說,有夕陽每天表演下海的慢動作,有島嶼一重又一重與煙嵐互扯,有黃昏時絕不遲到的金星以超亮的光宣傳自己來了,有上百艘的船只來來去去,有躁動不安的海鷗上上下下,有不動聲色的老鷹停在鐵塔上看著你,有忙得不得了一直揉來揉去的白云——還常常極盡輕佻地變換顏色,有灰色的雨突然落下來,有閃電和雷交織,好像在練習(xí)走音的交響曲,有強(qiáng)烈的陽光,從浮動的黑云后面直擊海面忽閃忽滅、像燈光亂打在一張沒有后臺的舞臺上。
可是整個空間像萬仞天谷。在這萬仞天谷中,有一只鳥,孤單的一只鳥,啼聲出奇地洪亮,充滿了整個天谷,一聲比一聲緊迫,一聲比一聲凄厲。我放下書,仔細(xì)聽,聽得毛骨悚然,聽得滿腔難受,怎么聽,都像是一個慌張的孩子在奔走相告:
苦??!苦?。】喟。】喟?!
怎么會有這樣的鳥,巨大的聲音,跨越整個樹林和海面,好像家中失了火,滿村子哀告:苦啊,苦啊,苦啊,苦啊……
我飛奔進(jìn)臥房里拿眼鏡。我飛奔進(jìn)書房里拿望遠(yuǎn)鏡。我飛奔回陽臺,像潛水艇浮出海面的偵察雷達(dá),我全神貫注,看。
它的凄苦哀叫,離開了海面,穿越我的頭上,到了另一頭,就是我臥房外面的樹林。我抓著望遠(yuǎn)鏡奔到窗口,瞄準(zhǔn)了樹林。
它的啼泣,大到蓋住了汽車行駛的聲音。樹林很深,它繼續(xù)哀哭:苦啊,苦啊。我努力地看,卻怎么也看不見它。窗外一片樹林,成群的鳳頭雪鸚鵡我看見,悠乎游乎的老鷹我看見,但是,我看不見那家中出了事的苦兒。
我很忙,因?yàn)槲乙恢痹谡宜?。我不知道它的長相,也不知道它的名字。你如何從“苦啊苦啊”的聲音,上網(wǎng)去查出它究竟是誰?
兩個月后,一個上海老朋友來訪。我泡了碧螺春,和他并肩坐在陽臺上看海。驀然間,一聲晴天霹靂的“苦啊——”,從樹林深處響起。我驚跳起來,朋友訝異地“哎呀”出口,說:“嗄,怎么香港有杜鵑啊?”
(選自龍應(yīng)臺散文集《目送》)
[【點(diǎn)讀】]
本文以“尋找”為題,尋找什么呢?是在尋找一只鳥嗎?尋找這只鳥,比演講、座談、寫序或是什么推薦信等事情有意義?為什么用這么多文字介紹所處島的環(huán)境,在島上閱讀、看海的悠閑生活呢?看夕陽、島嶼、海鷗……感受它們的美好的情趣。這是不是作者一直在尋找的生活?透過文字觸摸心靈,作者有一顆體察自然之物的心,她想要尋找的是心靈自由,不受世俗之累的生活。她想要尋找的是那只“秭歸”,子歸?子歸!心靈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