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勝
(銅仁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貴州銅仁 554300)
“語法功能標準的詮釋”對副詞虛實定性的影響
劉太勝
(銅仁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貴州銅仁 554300)
現(xiàn)代漢語的詞類劃分標準并不統(tǒng)一,早期以意義標準為主,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后,語法功能標準漸成主流,似乎更加客觀,然而,許多論著雖同持這一觀點,但理解各異,直接導(dǎo)致副詞虛實定性不同。這給學(xué)習(xí)和研究者帶來困惑,文中選擇幾種頗具影響的論著,進行比較分析,看它們“語法功能標準的詮釋”是怎樣影響副詞虛實定性的,并加以思考。
現(xiàn)代漢語;語法功能標準;副詞;影響
詞類劃分標準是現(xiàn)代漢語研究的老問題了,研究的人很多,出的成果也不少,涉足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人都無可避免地進行研究,到目前為止,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并不統(tǒng)一,大致有四種觀點:一是意義標準;二是語法功能標準;三是語法功能標準與意義標準兼顧;四是把語法功能作為主要標準,意義和形態(tài)作為參考標準。早期即20世紀50年代以前研究漢語語法的學(xué)者似乎都把意義作為劃分詞類的標準,馬建忠說:“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實字。無解而惟以助實字之情態(tài)者,曰虛字”。[1]王力說:“詞的分類,差不多只能憑著意義來分?!盵2]呂叔湘說:“按意義和作用相似的歸為一類?!盵3]等等。當然,在30年代陳望道曾提出漢語語法應(yīng)注重從功能方面去研究,[4]但是這一觀點當時未能得到充分論證,50年代語法研究大討論后,開始對語法功能標準的科學(xué)性進行實踐論證。朱德熙在60年代就明確地說:“……不過我們劃分詞類的時候,卻只能根據(jù)功能,不能根據(jù)意義?!盵5]現(xiàn)在,語法學(xué)界普遍認為,漢語詞類的劃分,主要靠功能標準。[6]少數(shù)人仍然認為詞類劃分的標準主要是意義,或者其它,總之,見仁見智,存在分歧。標準不同,劃分出來的詞類就不一樣,這給學(xué)習(xí)和研究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人帶來不小的困惑。我們?nèi)匀缓痛蠖鄶?shù)學(xué)者一樣認為詞類的劃分主要靠語法功能標準。然而這個問題已有太多的人研究過,也并不是本文關(guān)注的重點。我們發(fā)現(xiàn)同持功能標準觀點的人劃分出來的詞類卻不盡一致,突出的,莫過于副詞的虛實定性,這一問題將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既然都認為詞類劃分的標準主要是語法功能,那么,為什么副詞定性卻不相同呢?我們通過對幾種論著的比較來分析其原因。
表1 副詞定性原因分析表①
表中列舉了論著名稱、語法功能標準的詮釋、副詞的語法特點、副詞的虛實定性四項指標內(nèi)容,既然這些論著都認為語法功能是詞類劃分的主要標準,是決定性因素,那么劃分出來的詞類就應(yīng)該基本一致,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都有副詞一類,但其性質(zhì)卻不一樣,有的認為是實詞,有的認為是虛詞,還有的認為是半虛詞。我們知道“漢語語法的最大特點是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tài)變化”,[13]那么只有看幾種論著對語法功能標準的理解了,或許是因為對語法功能內(nèi)涵的理解不一致導(dǎo)致的,我們來看看幾種論著對語法功能詮釋的異同。首先,共同點:第一,能不能作句法成分,能作句法成分的是實詞,不能作句法成分的是虛詞,雖然朱著沒有明確“成分”這個詞,但是縱觀作者后面的論述知道“在句法結(jié)構(gòu)里所能占據(jù)的位置”即指“句法成分”;第二,都有副詞一類,副詞在句中作狀語。其次,區(qū)別:第一,胡著、劉著、張著、邢著、黃廖著都有“組合關(guān)系”,朱著、馬著未提及“組合關(guān)系”。第二,具體針對副詞,胡著認為副詞“不能修飾名詞”,黃廖著認為“部分副詞可以修飾名詞”,劉著認為副詞“一般不受另一詞的修飾”,其它幾種論著未提及;劉著和黃廖著提到副詞不能單獨成句(黃廖著認為個別詞在省略句中可以),其它幾種未提及;劉著、邢著、黃廖著認為有的副詞可以作補語,朱著和馬著認為副詞只能作狀語,其它論著未提及;黃廖著認為“有些副詞可作定語,修飾名詞性成分”,其它論著未提及;劉著和黃廖著還提到部分副詞有關(guān)聯(lián)作用,其它論著未提及;另外,馬著還談到了副詞的輔助性的語法意義,其它論著沒談,當然這不是語法功能標準的內(nèi)涵。
這就是幾種論著對語法功能標準的詮釋和在此前提下對副詞語法功能的認識。結(jié)果,在副詞虛實判定上,胡著、劉著、黃廖著為實詞;朱著、邢著、馬著為虛詞;張著為半虛詞。
我們把上面的比較過程稍作調(diào)整,概括為下列直觀形式:
胡著:成分+組合+關(guān)系→副詞(特點)→實詞
劉著:成分+關(guān)系→副詞(特點)→實詞
朱著:位置(成分)→副詞(特點)→虛詞
張著:成句+組合+關(guān)系→副詞(特點)→半虛詞
邢著:組合+成分→副詞(特點)→虛詞
馬著:主要成分→副詞(特點)→虛詞
黃、廖著:成分+組合→副詞(特點)→實詞
我們通過舉例,從副詞的語用情況看看它到底有哪些語法功能,如:
(1)他今天沒有去學(xué)校。
(2)難道你不想?yún)⒓舆@此旅行嗎?
(3)他屢次想說,但總難以開口。
(4)好漂亮的衣服!
(5)今天才星期五,我以為又星期六了。
(6)光你一個人去嗎?
(7)今天就你一個淘氣。
(8)實在標致極了。
(9)這個人壞透了。
(10)甲:給你的錢夠嗎?
乙:差不多,差不多吧。嘿嘿。
例(1)“沒有”修飾動詞“去”;例(2)“難道”不是修飾“你”,而是與“不”一樣修飾后面的謂語的;例(3)“屢次”修飾動詞“說”“總”修飾動詞“難以”;例(4)“好”修飾形容詞“漂亮”。以上四個例子說明副詞能修飾動詞和形容詞,作狀語。例(5)是個名詞謂語句,“才”修飾“星期五”“又”修飾“星期六”,由于“才”“又”修飾的名詞已經(jīng)有了陳述功能,指稱功能已經(jīng)淡化,作謂語,“才”“又”作狀語,有關(guān)聯(lián)作用。那么,副詞到底可不可以修飾名詞呢?看例(6),“光”如果修飾動詞“去”,則除表示動作行為的單一外,還暗含有潛在的與“去”相關(guān)的伴隨義,如“你光去人民公園?”“你光去,不參加?”,這與原句意義不符,“光”是用來說明人數(shù)的,即限制主語“你”的,只能作定語,不能作狀語。例(7)也是一樣的,“就”限制“你”,作定語。例(8)“實在”修飾形容詞“標致”,作狀語,是副詞常見的語法功能,“極”不起修飾作用,而是補充說明“標致”的,作補語。例(9)亦然,“透”補充說明“壞”,作補語。例(10)是單獨用“差不多”來回答問題的,類似的對話如“喝水不?”“不?!钡取?/p>
從上面例子來看,副詞主要和動詞、形容詞組合,起修飾作用,作狀語,有的還有關(guān)聯(lián)作用;一部分能起補充作用,作補語;一部分可以限制名詞,作定語;一部分可在對話的省略句中單說。除此之外,一些副詞還有重疊形式,如“他剛走?!薄八麆倓傋??!薄拔页O?,讀書人是世間幸福人。”“他工作積極,常常受到表揚?!?/p>
我們再來看幾種論著的“功能標準說”,胡著、劉著、黃廖著關(guān)鍵是看能不能作句法成分,能作句法成分的是實詞,不能作句法成分的是虛詞,這個標準直接決定了副詞是實詞,至于能不能作定語和補語,可不可以重疊,有沒有關(guān)聯(lián)作用等功能,又各有理解,但不影響對副詞的虛實定性;朱著、邢著、馬著也是看能不能作句法成分,但是和上面幾種論著的“能不能作句法成分”不完全相同,只能主要作一種句法成分的和不能作句法成分的看成一類了,從主觀角度說,有體諒和包容之心,并不是“有無”的問題,而是“一與多”的問題。自然就會得出副詞是虛詞的結(jié)論。能不能作定語和補語,可不可以重疊,有沒有關(guān)聯(lián)作用等功能是不包含在這幾種論著的“功能標準說”里的;張著和胡著的“功能標準說”表面看起來差不多,其實只是“名同而實異”,[14]張著是“強與弱”的觀點,即詞的單說能力和組合能力,能力強的就是實詞,完全沒有能力的是虛詞,只能和動詞、形容詞組合不能單說的是半虛詞,其實就專門指的是副詞。單說和組合能力比副詞強一點的就叫半實詞。“半實/虛”的名稱可能受到王力的影響,但又恰好相反。②
我們從幾種論著的“功能標準詮釋”中看出,“成分”是關(guān)鍵詞,但是理解是不一樣的。理解不一樣,判定副詞的性質(zhì)也就不一樣,有實有虛,還有半虛。每種論著就自身的體系論述上來說當然有其合理性,可以自圓其說,但是我們從宏觀角度比較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論著由于受主客觀因素影響,有其局限性,如朱著,只承認功能標準,旗幟鮮明,而且在普遍持意義標準的當時應(yīng)該是很大膽冒進的,但對副詞的定性還是值得商榷:既然能作句法成分,為什么還認為是虛詞,如果說要除去“只能充任狀語”就可以確定其為虛詞的話,顯然是不能讓人信服的,不夠嚴謹,為什么要除去?再如馬著,從“能不能充任主語、謂語、述語、賓語、補語、中心語等主要語法成分”來看,也是除去“狀語”這一成分了的,而且不管從傳統(tǒng)句法成分分析法還是從公認度最高的層次分析法來看,狀語的地位都是與定語、補語相當?shù)模瑸槭裁瘩R著認為除狀語以外的成分是主要語法成分呢?既然定語、補語是主要語法成分,那狀語又為什么不是呢?退一步講,如果除只能作一種句法成分外就將副詞定為虛詞的話,那嘆詞只能作獨立成分是不是也應(yīng)該劃到虛詞里呢?何況,從實際語用情況來看,有的副詞所充任的成分還不止一種,也還有單說、重疊等用法。于是,我們可看出:“語法功能標準詮釋”的內(nèi)涵分歧實質(zhì)是看它有無“意義”因素,被“意義”左右的“功能”推出的結(jié)論是:副詞是虛詞或者半虛詞;沒有被“意義”左右即只從“成分、組合、關(guān)系”等方面詮釋的“功能”推出的結(jié)論是:副詞是實詞。據(jù)此,我們建議:1.如果認為語法功能是劃分詞類的主要標準,那么功能標準的內(nèi)涵就應(yīng)該作進一步研究并明確下來。但凡能作句法成分的就是實詞,包括副詞;2.如果認為詞匯意義是劃分詞類的主要標準,那么,凡是詞匯意義實在的就是實詞,空靈的就是虛詞,副詞就應(yīng)該是虛詞。③不能名稱上用“語法功能”,實質(zhì)上卻賦予“意義”義,既然要“剪掉辮子”,就不能“戀舊”,要真正“革命”。只有這樣,才能盡量避免“名同而實異”帶來的麻煩與困惑,使學(xué)習(xí)和研究者走出概念糾纏的泥淖。
注釋:
①表中所列舉的幾種論著在現(xiàn)代漢語研究領(lǐng)域影響很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定代表性。表中論著都認為“功能”是劃分詞類的主要標準。表中有的內(nèi)容并非論著原話,系筆者根據(jù)論著綜合論述實事求是地概括出來的。另外,為了簡潔,分析中涉及到表中論著名稱時一律只稱編著者姓。
②王力給詞類分類的標準是意義,認為副詞是半實詞。見中國文庫,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類: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M].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
③“實在”與“空靈”的界限就還得討論。
[1]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2]王力. 漢語語法綱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3]呂叔湘. 中國文法要略[M].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4]陳望道,等.中國文法革新論叢[M].北京:中華書局,1958.
[5]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6]顏邁.詞類劃分標準的回顧和選擇[J].貴州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7(1).
[7]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8]劉月華,潘文娛,顧韡.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
[9]張志公.現(xiàn)代漢語:中冊:第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10]邢福義,汪國勝.現(xiàn)代漢語[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3.
[11]馬真.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
[1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下冊: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3]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
[14]張斌.現(xiàn)代漢語教學(xué)參考與訓(xùn)練[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1.
[責(zé)任編輯 張永杰]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of Effects on Adverbs Nakedness Qualitative
LIU Tai-sheng
(Humanities College of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China)
Early modern Chinese part of speech division standard is not unified, give priority to with meaning standard, since the 1950s,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standard gradually into the mainstream, seems to be more objective, however, although many works with this view, but understanding each different, a direct result of adverbs a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t brings to the learning and the confusion, we choose several influential works, comparative analysis, see them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of adverbs is how to affect the actual qualitative, and thinking.
The modern Chinese; Grammatical function standards; Adverbs; Impact
H146
A
1008-9128(2017)03-0051-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3.013
2016-10-24
劉太勝(1980-),男(土家族),貴州思南人,講師,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