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雄
摘 要 傳統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之下,讓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情感教學法的融入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重要幫助。在本文中,筆者就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中情感教學法的融入進行討論。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 情感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62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teaching mod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 In this case, the integration of emo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has an important help.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integration of emo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Keywords primary Chinese; classroom; emotional teaching method
0 前言
眾所周知,在小學教育當中,小學語文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這是因為小學語課程的學習,不僅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升學情況,同時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培養(yǎng)出具有高素質并且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就必須要重視小學語文的教學。然而,在傳統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之下,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在課堂上,教師僅是以口述和板書為主來傳授語文課程知識。這樣一來,就會使得語文課堂極為枯燥,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參與課堂活動,很容易就會失去小學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當前,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這樣一來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采用情感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就有著巨大的幫助。這是因為,小學語文的教學與情感教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既可以充分表現出學生的情感,同時情感的共鳴也能夠推進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語文課程知識,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同時也要將情感充分融入到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這樣一來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課程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質量和效果。
1 情感教學法實施中教師作用的發(fā)揮
1.1 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在課堂上通常是以教師為重,課堂上語文知識的傳授也是以教師的口述與板書這兩種傳授方式為主。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通常是被動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這樣一來,不僅會形成較為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同時也阻礙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削弱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而通過情感教育,則可以培養(yǎng)更為和諧、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通過這樣新型的師生關系,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做到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必須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的內容包括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情況、性格愛好以及小學生特有的思想以及生理狀態(tài)。這樣一來,才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當前存在的困難,并且學會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這樣一來才能夠建立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其次,教師一定要對學生充滿信心,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他人無可比擬的一點,并且深入挖掘學生的特質和優(yōu)勢,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發(fā)揮所長,因材施教,才能培養(yǎng)出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除此之外,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學會尊重學生的意見和看法,絕對不能因為學生只是小學生而忽略他們。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并且讓學生在學習以及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被尊重以及成功的喜悅感,讓他們內心得到滿足之后,才能讓學生產生積極、正面的情緒,從而引導學生情緒上的良好發(fā)展。
1.2 幫助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除了將來升學的要求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其中包括了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學素養(yǎng)、審美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而在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模式中,更加注重的是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一來就與教育的本質背道而馳。而情感教學法的應用,可以通過文學作品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文學素材中的含義,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巨大幫助。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處于小學生階段的學生,雖然對世界已經具備一定的了解,但是依然過于片面。同時,由于小學生生理和心理依然處于發(fā)育階段,因此要想讓他們通過文字來深入了解課文內容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因此,教師應當要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這樣一來,才能通過熟識的事物,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1.3 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是教學目標之一。然而,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下,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往往是讓學生進行朗讀或者背誦之后,再由教師逐字逐句地進行講解。這樣一來,不僅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枯燥乏味,同時也會束縛學生的思想,壓抑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成了每一位教師必須要重視的問題。而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通過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學生對課文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都有著極大的幫助。除此之外,情感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正面情緒,在這樣的情緒之下,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此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
2 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2.1 主動尋找課本情感
要想將情感教學法更好地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當中,需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尋找課本中的情感。在每一本語文教材當中,都包含了由許多專業(yè)人士以及文學大家挑選出來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往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同時也全面展現出一個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因此,與其尋找其他的文學素材來進行情感教學,不如先將語文課本中的情感挖掘出來,這樣一來,才能更好地引起學生與文學作品之間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的內心世界形成積極、正面的情感。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
(1)深入鉆研教材。要想充分挖掘語文課文中的情感,首先需要教師做的一點就是要深入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并且對教材內容進行精煉、提取,這樣一來,教師才能真正體會到語文課文中所流露出來的真實情感,從而更好的應用到教學當中。譬如說在進行《難忘的一課》課文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首先感受到課文中作者對國家以及自己民族所擁有的不舍之情,從而體會到課文中對戰(zhàn)爭的厭惡之情。這樣一來,教師才能更好地將課文中的情感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語文課文中的情感,從而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了解到課文的含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
(2)提高自身的閱歷。要想將情感教學法更好地融入到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當中,那么教師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閱歷。這樣一來,教師才能課文的內容以及作者自身的人生經歷,了解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加深入地對作品進行剖析,在此之后,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所有情感通過課程教學全部釋放出來。譬如說在學習《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課時,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同時讓學生了解到“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一來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因此,在這個時候,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先進行課文的教學,然后再采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愛國教育影片讓學生觀看。這樣一來,才能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熱情,從而讓他們了解到國家對于每一個人的重要性。這樣一來,才能讓學生對于自身的使命有著更加清楚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懷抱著一種使命感與責任感來進行課程的學習,這樣一來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學習當中。
2.2 注重語言藝術,傳達情感
在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少不了的是語言表達。通過語言,教師可以更好地將語文課程知識以及語文課文內容中所包含的情感傳達給學生,以此讓學生更好地與教材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更加積極正面的情緒。而在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意幾點。首先就是語言的準確性,這是因為只有進行準確的表達,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含義,從而讓學生對于課程知識也有準確的了解。其次,就是要注重語言中所包含的情緒。在任何時候,一個人的語言都是帶有自身的情緒色彩,可能是高興、難過、憤怒以及悲傷,而這也是語言能夠傳達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在進行語言表達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的宣泄。這樣一來,才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3 結論
綜上所述,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一定要注重情感的傳達與應用。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注意兩個方面,分別是課本情感的尋找以及語言藝術的應用,只有做到這兩點,教師才能更好更準確地將課文中的情感傳達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形成更加積極正面情感和心態(tài),以此投入到未來的學習當中。
參考文獻
[1] 程國雙.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與實踐[J].現代交際,2013(4):172-172.
[2] 潘儀嵐.營造語文課情感的磁場——小學語文情知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7):27-27.
[3] 王美.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實踐[J].人間,2015.195(36):15-16.
[4] 喬香娃.淺議小學語文教學融入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3(17):27-27.
[5] 張宇.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12):174-174.
[6] 劉健.淺談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10):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