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前華 曹龍英
一、鄉(xiāng)村教育環(huán)境下的生本可行性
隨著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推進,我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硬件設施大為改善。
但由于鄉(xiāng)村師資薄弱,教師老齡化較嚴重,在運用教育裝備與技術為教學服務的能力和頻率上都有所欠缺,雖然硬件上去了,但教育質量卻難有明顯的提高。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高頻使用,學生在接受新事物和開闊視野上與城市沒有多大的差別,他們從手機、一體機(或班班通)、微機室、圖書室等途徑獲取信息已經很便捷,也為生本教育改革的推進(特別是前置性作業(yè)的完成)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老的教學手段已經對學生沒有吸引力,不少學生對分數已經不很重視,部分學生從小學低年級起就對學習失去興趣,流生現象又抬頭,重點中學的錄取分數一年比一年低,改變農村教育現狀已經迫在眉睫。
二、鄉(xiāng)村教師生本教育理念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實踐者——教師應當具有現代主要教育理念,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和生本教育的需要,更快更有效地獲得成效。
靖安生本教育的開展之初,選擇了雙溪和羅灣兩所鄉(xiāng)村學校進行試點推廣。教師們經過兩年的不斷學習,反復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形成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即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體系就是生本的教育體系,真正體現了當今的主流教育理念:通過前置作業(yè)、合作探究、展示質疑、激勵提升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全面依靠學生,以一切為了學生為宗旨,多元化、重過程,從控制生命走向激揚生命。因此,開展生本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個體理念、全面發(fā)展理念、素質教育理念和創(chuàng)造理念。
三、生本理念下的教師角色轉變與教學方法
按主體理念的思想,教育過程要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具體到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方法論,也就是通過前置性作業(yè)展示、合作探究、展示質疑、激勵提升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為了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進行,在生本課堂上,教師得擔任導學和導演的雙重角色。
(一)導學
現在,學生是漫山遍野的羊群,是大道上的奔馳、寶馬;教師不再是拉著學生走的“纖夫”,而是“牧者”,負責把“羊群”帶到水草豐茂的草地,讓羊群歡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講師,而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導師”。
1.前置性作業(yè)是教師指導學生的有力指揮棒
生本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先學后教,以學促教。前置性作業(yè)(前文已說明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yè)有了條件)布置得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的開展、學的效果,它好像一場戰(zhàn)爭的指揮棒,指揮得法,可以一舉擊中敵人的要害。教師得自己先學,先把教材吃透,并選好學習的入口。就好像一個獵人,你要先考察這一片山中有沒有獵物,它們的大致位置,方能確定能否打獵。所以,在導學開始階段,教師是指揮官,得通盤考察整場戰(zhàn)爭的局勢,深透研究教材,分析知識結構,找準突破口,以前置性作業(yè)的方式引導學生迅速到達“戰(zhàn)場”,開始學習的“戰(zhàn)斗”。
2.打造學習與交流的高效課堂
導學的最大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與交流。學校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生本也不例外。前置性作業(yè)的布置和完成,不能代替課堂教學,鄉(xiāng)村學生的家長素質不足以有效督促和指導孩子完成學習任務,這就要求教師更多地給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與交流的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甚至前置性作業(yè),讓學生在濃郁的學習氛圍中愉快學習,高效學習,充分感受學習交流的樂趣。
在過去,教師是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師”,是臺上的演員,一出戲從頭唱到腳,唱得口干舌燥也不見得有多少觀眾拍手叫好?,F在,教師是幕后的制片人,是“導演”,在一堂課尚未定型之前,導演要通盤考慮,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演員,準備資料,拍攝之前得指導認真看劇本,領悟劇情,把握角色的特點等等。導演不僅要把握大方向,而且必須在細節(jié)上給以指導,在表演上加以訓練。
展示質疑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讓學生自己上臺展示并伴隨著思想火花的碰撞,這是一個“導演”最為欣慰的時刻,背后多少辛勞,都會隨著臺上的精彩演出而淡去,化為甜蜜的笑容。
沒有一個演員是一開始就能吃透劇情的,沒有一個演員天生就能把戲演好,只有在導演的精心策劃和細心指導下,一出出精彩的戲才能不斷地搬上舞臺,才能獲得觀眾的喝彩。
生本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教師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角色:你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旁觀者;你是一個策劃者,而不是演員;舞臺是學生的,而不是教師手舞足蹈的地方。把展現的機會交給學生吧,把課堂還給學生,即“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在生本課堂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中,特意強調合作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生本理念下的合作探究,是建立在小組共建這一基礎上的,是小組所有成員間的親密合作,也是小組所有成員間的友情探究。它是生本課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的整個過程重在小組所有成員的積極參與和互動,而不是小組一兩個積極學生的合作和探究。
四、生本理念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教育評價決定教育結果,評價方式是教育理念落實程度的最好體現。我們的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就要把體現了現代主要教育理念的生本理念融合在對學生的評價之中,以期實現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為前提的大眾教育和通識性教育。
生本理念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應該遵循兩橫四縱的原則來進行。
兩橫: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學生評價分數占比應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學生評價至少要包括個體自評、小組評價、班委評價(或是班級生本課堂評價小組的評價)三個方面。教師評價應該從完成前置作業(yè)、合作探究、展示質疑、階段性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
四縱: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質疑、階段性學習效果相結合。
只有這樣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以生活為本、以生命為本、以生動為本和以生長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使素質教育實現從控制生命到激揚生命的質的轉變。
除前文詳說的生本教育三個方面外,我們認為教師應從生本教育理念的實現、生本課堂的有效組織(導學與導演的實現情況)、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三方面來進行自我評價,以便使自己的生本教育更具有公正性和導向作用。(作者單位:江西省靖安縣官莊初級中學 江西省靖安縣雙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