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吳星鐸
回國只為教學測評
——專訪國際教育測評專家、海云天科技執(zhí)行總裁王湘波
文/本刊記者 吳星鐸
采訪王湘波博士之前,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諸多第一:全中國第一位TOEFL一次性無一錯滿分獲得者,全世界第一位心理測量學華人博士后,全世界第一位革命性改革AP考試等值方法研究員;等等。
2009年,王湘波加入美國大學理事會任副總裁,主要負責理事會各類在中國推廣的項目及服務的策略制定和實施,致力于在中國引入和推廣AP和SAT課程,促進中國高中國際教學、研究和課程體系改革和發(fā)展,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學生學習和走向國際舞臺的信心。截至2016年,中國已有400多所學校開設了AP課程。王博士被譽為“中國AP之父”。
2017年2月17日,這位享譽中美教育界的國際知名教育測量專家應邀加盟海云天科技,出任海云天科技執(zhí)行總裁、海云天教育測評公司總經理。近日,筆者對王湘波博士進行了專訪。
采訪王湘波,是一個輕松愉快的過程。最感興趣的是他早年學英語的經歷,最受觸動的是他這次回國的清晰規(guī)劃,最受啟發(fā)的是他講中國如何做才能吸引更多的海歸回國效力。
以下為本次專訪內容。
演講中的王湘波
王湘波講解教育測評科學化理念
記者:今年2月,您應邀加盟海云天科技,出任海云天科技執(zhí)行總裁、海云天教育測評公司總經理。請談談您的加盟動機。
王湘波:我在2010年認識了游忠惠董事長,同年10月份我就應邀對海云天進行了訪問。我的印象是,海云天是一個蓬勃向上、實力非常強的IT+教育公司,在教育測評領域獨具優(yōu)勢。2013年,我應邀參加了海云天的年會,并做了演講。當時我推廣的AP,正在中國開始騰飛。今年,大數(shù)據與教學測評受到了空前重視,而且我一直想為祖國做一點事,我覺得,在海云天是可以干一番事業(yè)的。
記者:加盟海云天后,您有什么樣的計劃與打算?
王湘波:我會做三件事。第一,通過測評提高教學效率,提供科學測評,反饋,糾正,提高。量化指標是節(jié)省25%以上的教師教課時間,再提高25%以上的學生學習成就,也就是總共爭取提升50%以上的教學效率;第二,提升中國測評科學水平,科學、準確、多維地測評,形成教學測評應用大數(shù)據,及時診斷、反饋、提升,幫助每位老師和學生最高效地提升教學、職業(yè)、人生成長,高效培養(yǎng)國際優(yōu)秀人才。第三,為中國做一件大事,每年發(fā)布全國K-12(幼兒園至高三)學術成就進步報告。這件事情是我的夢想,有了科學的測評和教學大數(shù)據,我就有基礎形成這個報告。
記者:目前中國教學測評的科學性水平怎么樣?
王湘波:在我看來科學性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距離。很多與教育基本上沒有關聯(lián)的單位,只要有資金,有IT,就可以做教育了。教育測評是門很深的科學,我這次回來,希望做到以海云天為旗幟,以身作則,作出科學的成果。任何一個工具,都要有科學性、可信度,否則,你給的就是錯誤的信息,錯誤的信息會誤導人。比如醫(yī)生,如果是庸醫(yī)的話只會害少數(shù)人,而教育如果出錯就會害成千上萬的人。
記者:請您談談教學測評應用大數(shù)據的相關情況。
王湘波:教學測評應用大數(shù)據采集多個維度的信息。例如,學生的學術成長、素質成長、校內校外行為,等等,要形成以學生為主軸的關鍵數(shù)據中心。有很多維度,是學生整個學業(yè)成長記錄。每個個體的學生是不同的小庫,然后集成一個大庫。這個大數(shù)據最主要的是它可以解釋因果關系。因為它有因果關系,有時間效應。比方說,我把全中國的孩子在讀高中或者初中的時候,有沒有家庭離異,搞一個記號,沒有就是0,有的就是1,通過統(tǒng)計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事件對他當年考試的影響效應。這樣,將來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可以實施及時補救、關愛措施。
記者:假設當年就有教育測評大數(shù)據的話,您的大數(shù)據鏈條可以說相當優(yōu)秀。關于英語學習,您有什么好的經驗?
王湘波:我應該是酷愛英語學習的很好案例。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參考消息》,大約從四年級開始,我每天回家吃完飯就看《參考消息》,如饑似渴,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當時還是“文革”期間,我父母的工作單位就是一個勞改工廠,里邊有一位接受勞動改造的知識分子,他曾經去美國留過學,他是我媽媽的師父,我叫他王伯伯。當時中美關系改善,學習英語漸漸興起,好幾個青年工人都跟他學英文。我作為一個高中生,非常好奇,有一天晚上,我走到他辦公室,問他“我能不能和您學英文”,他一看我很有學習熱情,就同意了。于是這位王伯伯就成為我的英語啟蒙老師,我跟著他從ABC開始學起。沒上四堂課,就被我爸爸發(fā)現(xiàn)了。因為“文革”還沒結束,爸爸很擔心,認為我跟勞改犯學英文很不妥,為此把我臭打一頓。后來就沒去了,直到后來他臨終前,把他最喜愛的一本帶圖的《牛津字典》送給了我,我現(xiàn)在還珍藏著。在此,我將這次訪談獻給他,我最尊敬的老師王伯伯!
王湘波(左一)對教學測評事業(yè)充滿激情
記者:那您的英文是怎么練到TOEFL一次性無一錯滿分的?
王湘波:我是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77級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1981年本科畢業(yè)后留校任教。當時,我教高級口語班,口語必須得有聽力,但是當時資料奇缺,后來我聽美國之音,那時候已經開放了。我跟學校建議,為了讓同學們每天早上7點1刻到7點半收聽“科學美國”,每天錄美國之音的節(jié)目,錄完了我憑自己的聽力把文字記錄下來,作為教材。這樣,無形之間我的聽力就變得非常精確。后來準備TOEFL的時候,我把全中國所有的TOEFL題都搜集起來,每天做四套題目。也就憑著這些修煉,才在考試時發(fā)揮優(yōu)秀。
記者:作為唯一在美國兩大“高考”教育考試中心,美國大學考試(ACT)和美國大學理事會作過副總的人,同時是全世界第一位在美國兩大高考機構里任副總的外國人,您被譽為“中國SAT、AP之父”。請您介紹一下大學理事會以及它的宗旨。
王湘波:美國大學理事會成立于1900年,是一家非盈利教育會員制組織,目前會員有來自美國及全世界的6800所大學、中學及教育機構。我們的功能包括高校招生、升學指導、大學入學考試、獎學金、大學入學申請以及教學研究等。我們的最高宗旨有三個:第一幫助中學生最好地申請大學;第二幫助大學生最好地完成大學學業(yè);第三幫助大學畢業(yè)生最好地沖刺職場。我們的旗艦服務產品是:PSAT考試、SAT考試和AP課程與考試。
記者:請您為讀者普及一下PSAT、SAT、AP,以及三者的關系。
王湘波:大家都知道SAT,其實PSAT是準SAT,它的目的是在你正式考SAT的時候提前預考一下,通過預考可以分析一下學術方面的強項和弱項。學生從參加PSAT考試起或進入我們的系統(tǒng),我們的系統(tǒng)會對每位學生的學術,職業(yè)興趣進行周密分析,輔導職業(yè)方向和大學的選擇。根據PSAT的成績和SAT的成績,大學會來找你,不用通過中介。SAT是全世界應用最廣泛、也是用得最多的大學入學考試,我們的成績大部分用于大學錄取,大學排班及其獎學金的頒發(fā)。
AP主要是大學預科,是優(yōu)秀的高中生在高中階段提前學習大學課程。這在美國是很普遍的,提前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并獲得大學的學分,考得四分以上就可以直接被大多數(shù)學校認學分。如果想申請前50名的學校,如果這些學校開了AP課,你卻一門沒學的話,基本上不能申請。在美國,只有6%的高中畢業(yè)生學過三到四門AP課。
他們之間的關系,PSAT為SAT做準備,同時可以預測你AP是否能成功。
王湘波攝影作品
記者:請您對中國學生家長簡要建議一下,如何獲得PSAT、SAT以及AP的高分?
王湘波:首先,英語必須好。第二,要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第三,必須要有真正鉆研學習的興趣。做到這三點,一切都好辦。就像一個孩子喜歡玩游戲一樣,他感興趣就一定可以克服一切困難?,F(xiàn)在因為我們身處異國他鄉(xiāng),英語尤其重要,在此我給家長提個醒,因為孩子的培養(yǎng)是家長給的機會,家長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真正的英語水平。比如說可以多看英語片子,到國外旅游,爭取在九年級的時候TOEFL能考上個80分到90分之間,這樣就有學AP的基礎,數(shù)理化根本用不著擔心,中國學生一般都很優(yōu)秀。
記者:在您看來,什么樣的留學可以稱得上留學成功?
王湘波:留學成功,有很多的定義法。我當初出國的原因,留學的最終目的,首先第一點,我要掌握最新的知識和技能,當時我一心就想搞教育測試、教育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等等,然后成為某個領域的領軍人物,這就是我的抱負。留學成功的主要指數(shù)是什么?至少你的GPA,平均成績到畢業(yè)的時候,必須在15%以上,這樣你就有非常大的機會被offer最好的工作,同時高升,比如讀研究生,更容易被錄取。第二,在科技專業(yè)上要努力超過留學國的學生,至少要排名前15%。你的外語必須要近似母語的水平,近似母語,而不是把英語做外國語,特別是聽說寫方面,要掌握留學國的歷史,融入留學國的生活時尚和文化,這樣才能跟留學國主流社會有交流。如果你的成績不好,根本就拿不到工作,實習都拿不到。良好的機會的確是寥寥無幾,如果不優(yōu)秀,可能最多拿殘羹剩飯,甚至做“海待”。所以,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留學,而是怎么更好地留學。
記者:隨著中國留美學生的逐年增多,有不少人會選擇留美就業(yè)。您覺得,中國應該怎么做,才能增強學生回國效力的吸引力?
王湘波:這個無非是學有所用,讓人覺得有用武之地。其實在我看來,除了優(yōu)渥的條件之外,最大的吸引力無非是兩個字“尊重”。尊重是最主要的,比錢更重要,尊重人家的學術自由,尊重人家的創(chuàng)新精神。另外,我還建議,可以更多地瞄準一些剛剛退休的專家學者,他們其實是在人生智慧的頂點。高端人才的退休是對人類智慧的最大浪費,除非他們很多人退休是為了照顧孫子輩,這也是個人選擇。對我而言,我是絕對不退休的。(本文圖片和封面用圖由受訪者提供,實習生王兆峰參與采訪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