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諸葛亮出山之時,曹操已經(jīng)占據(jù)了大半的天下。若得諸葛亮之助,則平定荊州易如反掌,再滅東吳更是不在話下,而且曹操本人也是不世出的大英雄,文韜武略冠絕當世,任人唯賢更是舉世皆知。
令人不解的是,諸葛亮放著這樣一個大英雄不去投奔,卻去投奔落魄無比的劉備,并為他出謀劃策左右奔走,以至于通過赤壁一戰(zhàn)將曹操統(tǒng)一天下的霸業(yè)毀于一旦,開啟了三國混戰(zhàn)的歷史,黎民百姓也因此飽受戰(zhàn)火之苦。
諸葛亮究竟為什么要這么做?是被劉備強逼,還是他對曹操有什么誤解?
東漢成規(guī),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屬。這種地方政權和地方世家大族的合作秩序,在東漢末年的紛亂后遭到擾壞。
曹操起兵,同族的曹仁、夏侯惇等人相隨。初時曹操并沒有多少地盤勢力,他是靠鎮(zhèn)壓黑山起義軍,封東郡,以東郡程昱、陳宮為幕僚起家的。191年,荀彧轉投曹操。后曹操又靠鎮(zhèn)壓青州黃巾軍,升為兗州牧,掌控黃巾軍三十萬眾。這為后來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石。曹操的崛起因素中,與荀彧為代表的潁川郡望合流至為關鍵。荀彧先后為他舉薦了荀攸、鐘繇、郭嘉、陳群、杜襲、戲志才等潁川名士,后始稱雄一方。
劉備一世梟雄,早期各處輾轉流離,雖稱漢室宗親,但幾無世家大族青睞,追隨者如關羽、張飛、糜竺、孫乾等人,都沒有顯赫背景,諸葛亮、龐統(tǒng)雖人稱“臥龍”“鳳雛”,事實上也僅是限于南陽、襄陽名士圈子(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徐庶等人)中的雅號。劉備寄居荊州,往南陽三顧茅廬或許是順道求賢,若劉備不奔荊州,兩人幾無交集的可能。
諸葛氏是瑯琊望族,然諸葛亮父母早逝,幼時與弟均隨叔父諸葛玄投奔荊州劉表,后諸葛玄過世,失去依靠,便隱居于隆中。
曹操選才方面雖“不拘一格”,但仍依賴與世家大族的合作。因此,諸葛亮縱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但若要有更廣闊的政治舞臺以施展才能,仕于劉備這樣的新興軍閥當是更好的選擇。
簡單總結如下:
1.當時的諸葛亮還不出名,擁有郭嘉、荀攸、程昱等眾多謀士的曹操沒有把他放在眼里。
2.諸葛亮有拜相之才,但如果投靠曹操,肯定不會被重用。諸葛亮未出山便對當時的形勢分析得非常透徹。他要出山,肯定是輔佐君王,做說了算的官。去了曹操那里,說了不算,去干什么,又不是沒飯吃。
3.劉備其實不像小說里說的那樣窩囊。一代梟雄,皇室后裔的劉備事實上也很厲害。他氣量很大,能聽得進去建議和意見。諸葛亮到了劉備那里,能說了算。
酸辣白菜摘自《閱讀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