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明
【摘要】 目的:對埃索美拉唑膠囊治療幽門螺桿菌效果進行探討。方法:抽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0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38例作為觀察組,38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筆者所在醫(yī)院經常規(guī)處理后,分別給予埃索美拉唑腸溶膠囊、奧美拉唑治療。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給予埃索美拉唑腸溶膠囊治療,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
【關鍵詞】 埃索美拉唑膠囊; 幽門螺桿菌; 奧美拉唑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7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2-0138-03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需對其盡快根除。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藥物較多,多采用質子泵抑制劑,幽門螺桿菌清除率較高。埃索美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是首個單一光學異構體,具有顯著的藥動學和藥效學,作用持久顯著[1]。本文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膠囊治療,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0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38例作為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18~70歲,平均(41.8±11.5)歲;胃潰瘍21例,十二指腸潰瘍17例;并選取同期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38例作為對照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18~72歲,平均(43.1±12.8)歲;胃潰瘍20例,十二指腸潰瘍18例。兩組患者均確診為幽門螺桿菌感染;無質子泵抑制劑禁忌證;排除食管糜爛、潰瘍、食管靜脈曲張、門脈高壓性胃黏膜病變、惡性腫瘤、幽門梗阻、大出血、全身感染、精神功能障礙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近期未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皮質激素類藥物;患者自愿簽署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醫(yī)院倫理會審核通過此次研究。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應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臨床癥狀變化,叮囑患者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增強患者抵抗力。并給予患者克拉霉素500 mg,2次/d;替硝唑400 mg,2次/d;果膠鉍膠囊100 mg,3次/d;均口服。對照組患者取奧美拉唑早晚各20 mg空腹口服;觀察組患者取埃索美拉唑腸溶膠囊晨起空腹口服,4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用藥2周。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密切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燒心、腹脹、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等癥狀變化,評價患者臨床效果,注意患者治療后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觀察患者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變化,檢查患者心電圖變化。運用文獻[2] 13C尿素呼氣試驗及快速尿酶法檢測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若兩種方法檢測為陽性,則為幽門螺桿菌陽性;連續(xù)兩次尿素呼氣試驗為陰性,則為幽門螺桿菌陰性。
癥狀評分:(1)燒心。0分:無;1分:癥狀輕微,偶爾發(fā)作,無需服藥,未影響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2分:癥狀中度,發(fā)作頻繁,持續(xù)時間長;3分:癥狀持續(xù)發(fā)作,抗酸藥物能基本緩解臨床癥狀。(2)腹脹。0分:無;1分:癥狀輕微,無需服藥,未影響患者正常學習、工作;2分:腹脹明顯,部分影響患者日常工作;3分:腹脹嚴重,需休息,積極治療。(3)反酸。0分:無;1分:癥狀輕微,偶有發(fā)作,無需服藥,未影響患者日常生活;2分:1 d發(fā)作1~2次,輕微影響患者日常工作生活;3分:每天發(fā)作數(shù)次,需休息積極治療,影響了患者日常正常工作生活。(4)噯氣。0分:無;1分:偶有發(fā)作,癥狀輕微,未影響患者正常工作生活;2分:發(fā)作頻繁,癥狀中度,部分影響患者日常工作生活;3分:癥狀持續(xù)明顯,影響了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需給藥治療。(5)惡心嘔吐。0分:無;1分:偶然發(fā)作,無需用藥,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學習;2分:惡心頻繁發(fā)作,伴嘔吐,部分影響患者日常工作生活;3分:持續(xù)惡心,嘔吐頻繁發(fā)作,患者需休息,用藥治療。癥狀評分共15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癥狀越嚴重[3]。
1.4 效果評價標準
胃鏡檢查。痊愈:潰瘍面愈合,炎癥消失;顯效:潰瘍面愈合,周圍存在炎癥;有效:潰瘍縮小面積超過50%,炎癥減輕;無效:潰瘍面縮小不足50%,炎癥存在;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4]。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100%(38/38),即痊愈13例,顯效19例,有效6例;對照組總有效率97.4%(37/38),即痊愈12例,顯效18例,有效7例,無效1例;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清除率比較
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感染清除率97.4%(37/38),對照組幽門螺桿菌感染清除率81.6%(31/3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減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大便常規(guī)、心電圖檢測正常,觀察組出現(xiàn)頭痛1例,腹瀉1例,占5.3%;對照組出現(xiàn)腹瀉1例,心悸1例,便秘1例,占7.8%;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消化道潰瘍的重要原因,若未及時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引起慢性胃炎,病情呈進行性發(fā)展,逐漸轉化為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甚至會引起胃癌。據大量資料顯示,我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發(fā)國家,其發(fā)生率為40%~90%[5]。目前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時,多采用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抗生素治療,但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藥物耐藥性也顯著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克拉霉素耐藥性約為15%,甲硝唑耐藥性約為40%,阿莫西林耐藥性約為60%。因此,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時,需選擇更為有效藥物。
質子泵抑制劑是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常用藥物,根除率高,安全可靠[6]。埃索美拉唑屬于新一代質子泵抑制劑,與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蘭索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相比,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標準劑量埃索美拉唑,能增加胃內pH值,抑酸作用顯著,持續(xù)時間長,起效快。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方面,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行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聯(lián)療法治療,根除率高達86%,而對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失敗患者來說,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耐藥性是導致根除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行抗生素治療時,注意合理規(guī)范用藥,減輕藥物耐藥性,提高患者治療效果[7-8]。
埃索美拉唑腸溶膠囊廣泛應用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中,取得讓人滿意效果。埃索美拉唑屬于奧美拉唑S-異構體,具有特異性靶向作用,抑酸作用明顯。埃索美拉唑呈弱堿性,于壁細胞泌酸微管環(huán)境中高度聚集,對壁細胞中H+-K+-ATP酶活性抑制,改善胃腸環(huán)境。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100%,對照組總有效率97.4%(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兩組治療后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行埃索美拉唑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均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顯著減輕患者反酸、腹脹、噯氣、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
埃索美拉唑腸溶膠囊通過口服,服用后小腸能快速吸收該藥物,用藥1~2 h后該藥物血藥濃度值可達到高峰,起效速度快,對胃內pH值維持時間超過16 h,作用持久。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感染清除率97.4%,對照組幽門螺桿菌感染清除率81.6%,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3%,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8%。說明,埃索美拉唑腸溶膠囊幽門螺桿菌感染清除率高,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埃索美拉唑抑酸顯著,用藥個體差異性小,不會對個體產生較大傷害,用藥安全性高??偠灾?,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給予埃索美拉唑腸溶膠囊治療,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高,臨床效果顯著,用藥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苗得雨.沙埃索美拉唑腸溶膠囊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5,21(10):1711-1713.
[2]安愛軍,安廣文.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的藥物經濟學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125-126.
[3]王飛,于慶功,舒敏,等.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疑難病雜志,2013,12(8):600-602.
[4]陳圓圓.埃索美拉唑腸溶膠囊治療幽門螺桿菌的療效及機制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3):600-601.
[5]曾湘暉.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2,23(11):1851-1852.
[6]陶立生,許亞平,姚俊,等.埃索美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觀察[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11(18):3494-3496.
[7]胡昔城.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的療效比較[J].海峽藥學,2012,24(5):67-69.
[8]蔣興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胃炎45例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4):2574-2575.
(收稿日期: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