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培
前兩天被一件事情觸動:我認識的一個年輕開朗的美發(fā)師,元旦時被診斷出急性白血病,在家人發(fā)出的募捐消息圖片中,昔日結(jié)實、陽光的小伙子,躺在病床上面容憔悴。嘆惜之余,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但很快就得到他家人的消息:“謝謝你,他已經(jīng)走了。”
忽然想起曹文軒的一句話:“這世間所有的文字,千百年來都在做著同一篇文章——生死離別?!?/p>
這世上人與人的每一次分別,都有可能是訣別。比如那個我剛做完頭發(fā)的初秋的傍晚,那個小伙子高興地送我到樓梯口,說,“姐,有問題盡管微我哈,拜拜!”
那天,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原本一個萍水相逢的人而已,你何至傷心?是惋惜一個年輕的生命,還是嘆息這無常的人生?”
人生無常,于他人,是扼腕嘆息,于自己,是萬萬珍惜。
所以,出門上班之前,我一定叫應(yīng)了爸媽才走。下班之后,即使再累我也跟爸爸一起下廚。上周有個飯局,我下午打電話給爸爸,告訴他幾點接孩子,還有晚上不回家吃飯。掛上電話我反復(fù)跟自己說:“真好?!闭娴暮谩?/p>
媽媽因為手術(shù)住院十多天,出院在我這里將養(yǎng)才住了月余,對我們而言,這完全是“因禍得?!?。這些年,我跟爸媽聚少離多,像這樣不用擔心在一起的時間太短,而不敢錯過哪怕一頓飯的感覺,太少了。上一次他們在這長住也是因為媽媽的病。
5年前,媽媽查出宮頸癌三期,求醫(yī)過程中的百般艱辛,萬般虐心一下子就讓我真正長大了。第二年,爸爸因為媽媽的病過度憂慮導(dǎo)致心臟病復(fù)發(fā),是靠著電擊才搶救回來的。所幸媽媽性格豁達,積極治療已經(jīng)痊愈,爸爸做過心臟支架后注意保養(yǎng),身體也還不錯。
老實說,那些數(shù)不清的在醫(yī)院的日子里,我不止一次地想過失去。但也正是因為那些對失去的極度恐懼,讓我真正懂得了,必須用珍惜去回饋幸運。
有人說“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卻認為沒有告白的陪伴也是不完整的,何況像我這樣不能常伴身邊。自打媽媽那年大病之后,我雷打不動的每天一個電話,或長或短,或高興或煩惱,或撒嬌或埋怨,于是,在每天的聲波傳遞里,兩地的生活也不再是完全苦澀的分離。
哪怕相聚只有短暫的幾天,也一定要好好享受、呵護這份親情,不管是一句話,還是一件事,盡量不留給自己后悔的機會。我想,這就是從小到大媽媽常跟我說的話,“最有把握的只有現(xiàn)在?!?/p>
相比之下,跟老公和孩子,好像就沒了這份耐心。孩子也是深受我們所害,全家人都是急躁的壞脾氣。我媽評論:“一言不合就雞飛狗跳?!庇袝r靜下心來想想,這些或許還是因為不夠珍惜,總覺得日子還很漫長,從來沒有考慮過會“失去”,所以就會因為雞毛蒜皮暴怒,所以才舍得揮霍眼前的感情。
忘了曾經(jīng)在哪兒看過一篇文字,說孩子遲早是要離開我們的,愛人最終也是要相互告別的。所以,應(yīng)該把每一天的相處都當做是最后一天去珍惜。
雖然做起來真的很難,但還是應(yīng)該努力,從每天早晨的吻別開始,到每天晚上的互道晚安結(jié)束?!皻q月靜好”從來不是現(xiàn)成的東西。
所謂珍惜,就是無論命運如何改變,只求心中不留遺憾。
編輯/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