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
一、初中語文古詩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語文古詩教學的層次較淺
在初中階段,語文教材中包含的詩歌辭賦數(shù)量較多,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初中的語文教師在講解古詩詞的時候沒有真正地發(fā)揮出詩詞教育的真正內涵,給學生布置的古詩詞學習任務往往是讓其背誦而不是讓其深入探究和理解。語文教師沒有真正地將古詩詞背后蘊藏的深厚文化傳遞給初中生,而初中生也沒有了解古詩詞對于其綜合素質能力提高的意義,學習的方式也只是死記硬背,在作文寫作之中也無意識應用詩歌辭賦,導致整個語文課堂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處于沉悶的學習氛圍之中,教師的教學熱情受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不起來,最終失去了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
(二)語文教師的詩詞講解方式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
在語文課堂講解的時候,語文教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沒有真正做好準備,在備課的時候也沒有做足功課,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使用的課堂教學語言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不僅如此,多數(shù)的初中語文教師的詩詞綜合素養(yǎng)整體水平不高,教師在講解古詩歌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只能按照既定的教學模式束縛學生的思想,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提起興趣,教師也無法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詩歌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課堂講解方式對學生的古詩詞理解和記憶沒有任何的幫助,也無法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對于初中語文教師的長久發(fā)展和學生的學習都沒有任何的幫助。
(三)初中語文教育對詩詞學習效果的考核并不十分的全面
在語文考試的環(huán)節(jié),古詩歌的考核僅僅是名句默寫,即便是在最終的中考環(huán)節(jié),對于古詩歌的考核并不十分的全面,由此導致學生對于古詩學習的重視度不高,也影響了學生的古詩學習積極性。在學習古詩歌的時候,學生沒有掌握正確應用的方式,學生應當通過古詩歌深層含義的探究提高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在詩詞歌賦的背誦以及內涵探究的時候,學生還可以在作文寫作時有意識地應用古詩歌,提高初中生作文的水平和質感,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二、初中語文古詩優(yōu)化教學策略
(一)在語文課堂教學時通過語言引導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文教師要調動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塑造良好的詩詞閱讀感覺。教師科學地設計課堂導入方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入到教師創(chuàng)造的課堂氛圍內,尤其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從而輔助學生對于詩歌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春望》這一首詩的時候,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境,向學生介紹詩人的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風格。比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模ㄟ^詩詞含義的解釋讓學生了解到詩人的雄心和氣魄,也讓學生充分體會出通過景色描寫詩人表達出的氣魄以及胸懷,通過故事講解的方式,語文教師讓學生領悟詩人的個性和思維方式,了解到作者一生心系國家,深深同情百姓疾苦,讓學生進入到詩歌鑒賞的情境之中,對于詩人杜甫有更深的認知,對于之后的學習也有更多的動力。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詩句描寫的景色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讓學生充分地體會每一個字所描寫的景色,在繪畫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主動地探究詩歌中所描寫的意境,對于當時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會主動搜索資料探究,這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最有效的方式。
(二)語文教師通過課堂創(chuàng)造氛圍的方式讓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
多數(shù)語文教師的教學停留在表面,僅僅是向學生介紹了詩句的含義,沒有讓學生真正地感受詩詞意境,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加深詩詞意境的理解。
例如:《天凈沙·秋思》這首詩中,詩人用景色描寫的方式抒發(fā)自己游子異鄉(xiāng)漂泊落寞的心情,每一個詞、每一句詩都表達了這樣的意思,為了讓學生體味詩人的情感,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視頻和音頻在課堂上放給學生聽,讓學生在立體化的情境氛圍內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加深層次地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古詩學習的意境美也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所提升,在寫作文的時候有意識地應用課堂所學,不用死記硬背古詩詞,也不用背誦寫作案例就能夠提升作文方面的質量。
三、總結
我國的古詩詞文化是五千年歷史文化淵源流傳下來的,是我國悠久文化的沉淀和傳承,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包含了很多的詩詞歌賦,都是朗朗上口的優(yōu)秀作品,而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只是讓學生記憶背誦,沒有真正發(fā)揮詩歌教育的作用。為此,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改革詩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興趣,真正地理解詩歌的內涵,融入到詩人創(chuàng)作的意境之中,讓初中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所提高,尤其是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這對于初中生個人的長遠發(fā)展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思明.初中古詩教學的三個基本步驟[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9,(2).
[2]馬福林.淺談如何進行初中古詩教學[J].吉林教育:綜合,2014,(8Z).
[3]陳嚴峰.淺談初中古詩教學的誤區(qū)與對策[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