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一節(jié)課中,教師能依托文本,將拓展性資源適時、適量、適宜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為課堂教學服務(wù),能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立足課堂教學,開展有效的課堂拓展不容忽視。
一、立足文本 提升寫作
對文本知識的拓展主要是針對每篇課文的不同特點,圍繞教學目標,結(jié)合學生實際,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潛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學之既久,自然純熟?!苯滩脑S多課文中的段落結(jié)構(gòu)整齊、語言優(yōu)美、富有表現(xiàn)力,如流沙河《理想》的第一段:“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痹谡n堂拓展中或語言、或結(jié)構(gòu)、或手法,借鑒、模仿、遷移運用,可以多維度提高學生的能力。還有很多課文抒發(fā)著強烈的情感,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羚羊木雕》、《斑羚飛渡》、《談生命》、《那樹》等,這些文章都不同程度觸動著學生的心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充分利用文本,在課堂拓展中讓學生寫感悟、談體會、抒情懷。比如在教《羚羊木雕》時,可設(shè)計這樣的拓展延伸題:如果你是作者,如果萬芳沒有追出來(沒有原諒“我們”,或生活中沒有這樣寬容的朋友),你如何去挽回這段友誼?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與家長發(fā)生過矛盾,你是如何解決的?這樣的拓展不僅使學生在思考、辯論、交流中感受生活、認識生活,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又如在學習了《斑羚飛渡》后,學生既感受了動物之間的團結(jié)一致、同仇敵愾,也對人類的濫殺無辜有了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時引導學生給狩獵隊寫一封信談?wù)勛约旱母惺?、意見,學生一定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理要講。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中我們須依托文本螺旋上升。如學習七年級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等,主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實際,學會寫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小事,抒真情、談感悟;八年級的《五柳先生傳》可以設(shè)計讓學生仿照課文,從興趣、愛好、性格等方面為自己寫一篇傳記,這種設(shè)計既高于七年級的寫人記事,又依托文本讓學生依照一定形式來介紹自己,既增強學生興趣又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學習了《鄧稼先》、《列夫托爾斯泰》、《信客》、《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陳涉世家》等課文以后,我們試著讓學生為文中人物寫墓志銘或頒獎詞(結(jié)合感動中國頒獎詞為學生呈現(xiàn)范例)??傊覀円⒆阄谋就卣?,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依托文本 注重積累
課堂拓展中注重聯(lián)系與課文有關(guān)的詩文、故事、傳說、格言、諺語等,讓學生進行分類積累。如學習過七年級上冊寫春夏秋冬的文章后,讓學生回顧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詞,進行分門別類的積累;學習過《看云識天氣》后,及時讓學生走訪家人、村中長輩收集相關(guān)農(nóng)諺,然后進行匯總、分類、積累;學習過《送東陽馬生序》后,讓學生積累古人刻苦學習的小故事等等。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思維,還可以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圍繞文本 開闊視野
教材中許多文章都描寫了某一處優(yōu)美的風光,如《錢塘湖春行》、《湖心亭看雪》、《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小石潭記》、《蘇州園林》等。拓展時引導學生學寫導游詞,讓學生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向別人介紹這一地方的風光特色,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學習完《三峽》后可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別人介紹三峽風光,指導學生在介紹時注意抓住重點,寫出特色。還有如《音樂巨人貝多芬》、《鄧稼先》、《列夫托爾斯泰》《過零丁洋》等,學生借助文本真正走近名人,與名人進行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切身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從他們的成才經(jīng)歷中獲得改變命運、實現(xiàn)夢想的力量。拓展時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名人傳記和搜集故事,然后組織開展名人故事大家講活動,讓學生在名人的成長經(jīng)歷中汲取營養(yǎng),受到感染與熏陶,開拓了視野,提升了素養(yǎng),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比較閱讀 提高能力
只有比較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特征。運用比較閱讀教學便于學生掌握所學課文的要點,鞏固知識,這是教師常用的拓展形式。在進行比較閱讀時,可以是同題材料的作品比較,同體裁的作品比較,同作家的作品比較,也可以是不同內(nèi)容、不同價值取向的對比閱讀。實際教學中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設(shè)計拓展延伸:一、課內(nèi)文段與課內(nèi)文段的比較閱讀。1、同類型如:《送東陽馬生序》與《孫權(quán)勸學》,《小石潭記》與《三峽》、《三峽》與《與朱元思書》等,2、正反對比如《孫權(quán)勸學》與《傷仲永》、《送東陽馬生序》與《傷仲永》等。二、課內(nèi)文段與課外文段的比較閱讀,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是初三復習的重點,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可以提前引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水平。
五、形式多樣 展示風采
把課文所學延伸到生活中去,多方面收集資料,通過畫面感知、音樂渲染、實物演示、文字資料品讀、表演、辯論等形式,縮短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增強形象感、真實感,引起學生對文中人物、事件的關(guān)注,以此吸引并引導學生去琢磨、領(lǐng)悟,實現(xiàn)課堂拓展的有效性。如1、剪報識新聞(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新聞單元);2、辦報展風采;3、辯論明事理(克隆利弊談、上網(wǎng)是把雙刃劍、如何正確面對金錢、愚公移山還是搬家、忠言是否要逆耳);4、都來當演員(《皇帝的新裝》、《變色龍》、《范進中舉》、《唐雎不辱使命》、《羚羊木雕》等)。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拓展需要我們教師冷靜思考,及時分析學情,隨機應變,發(fā)揮教學機智,擇優(yōu)慎用,扎實地處理好拓展的角度與落腳點,只有這樣,拓展才能在教學對話中激發(fā)出生命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潛能的火花,我們的課堂也一定會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