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立
河南羅山縣中醫(yī)院外二科 羅山 464200
小切口減壓聯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伴神經功能損傷的療效分析
王華立
河南羅山縣中醫(yī)院外二科 羅山 464200
目的 分析小切口減壓聯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伴神經功能損傷的胸腰椎骨折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2-01—2015-12收治的伴神經功能損傷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對照組50例行傳統開放手術,研究組50例行微創(chuàng)手術,觀察2組肌肉剝離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手術時長、術后疼痛評分、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住院時長。術后每季度隨訪,第9個月復診,記錄2組骨折愈合和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研究組肌肉剝離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疼痛評分、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住院時長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時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骨折均愈合成功,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切口減壓聯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有效減壓,同時創(chuàng)口小、出血少,疼痛較輕,值得應用。
胸腰椎骨折;神經功能損傷;小切口減壓;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
胸腰椎骨折占脊柱骨折的50%左右,而這種爆裂性骨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1]。對于合并神經損傷的胸腰椎嚴重骨折,必須盡快進行神經減壓、恢復和建立脊椎穩(wěn)定性的手術。目前常用的是傳統后路開放手術,針對神經進行減壓和對脊柱復位。但此手術需對椎旁肌肉和軟組織進行相當大范圍的剝離和反復拉扯,易導致肌肉缺血壞死和纖維化,造成患者術頑固性后背僵硬和疼痛[2],影響術后愈合。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微創(chuàng)治療開始被一些學者應用于治療伴神經功能損傷的胸腰椎骨折[3],并取得一定療效。我院進行的小切口減壓聯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伴神經功能損傷的胸腰椎骨折,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2012-01—2015-12收治的伴神經功能損傷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全部經X線、CT和MRI確定。排除標準:伴基礎疾病者;陳舊胸腰椎骨折;非外傷導致脊椎病理性骨折;無神經功能損傷者。對照組50例,男41例,女9例,年齡(39.8±5.6)歲。研究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齡(41.2±5.2)歲。2組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病情比較 (n)
1.2 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開放手術,全麻平穩(wěn)后,采用俯臥位,對手術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單。找出L2棘突,以其為中心,行正中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筋膜,剝離骶棘肌。在C型臂透視下確定位置后,打入定位針并確定進針方向。拔出定位針,并按確定好的方向分別擰進4枚椎弓根螺釘,并確定進釘位置深度。滿意后安裝連桿,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傷口,手術完成。
研究組行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全麻平穩(wěn)后,采用俯臥位,對手術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單。參照對照組方法完成椎弓根螺釘的放置。確定需要減壓的節(jié)段后,在其后方正中行5~6 cm手術切口,顯露減壓術區(qū),切除全椎板,保留棘突和棘上韌帶。將一部分椎弓根內側邊緣切除,經皮放置固定棒,對椎管內骨塊進行復位,檢查椎管減壓效果是否滿意。骨折復位與椎管減壓效果滿意后,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傷口,手術完成。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肌肉剝離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手術時長、術后疼痛評分、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并發(fā)癥情況、住院時長。術后每季度隨訪直至第9個月復診,記錄2組骨折愈合和神經功能恢復情況。神經功能根據ASIA分級標準進行評定,其中A級為完全性損傷,運動或感覺功能完全消失;B級為不完全性損傷,損傷水平以下感覺保留,但無運動功能;C級為不完全損傷,保留運動但無功能;D級為不完全性損傷,保留隨意、有用的運動功能;E級為完全恢復,運動和感覺功能完全恢復,但仍有異常反射。
2.1 2組手術指標比較 研究組肌肉剝離長度、術后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疼痛評分、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住院時長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時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手術指標比較
2.2 術后隨訪情況 術后每季度隨訪,第9個月復診,2組全部愈合成功,無螺釘松動或斷裂及癱瘓者。神經功能恢復方面,按照恢復1級記1分,2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n)
脊椎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6%[4],其中21%~40%伴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5]。對于這種合并神經損傷的胸腰椎嚴重骨折,臨床一般采用神經減壓、恢復和建立脊椎穩(wěn)定性的傳統后路開放手術[6-7]。但此手術需對椎旁肌肉和軟組織進行相當大范圍的剝離和反復拉扯,易導致肌肉缺血壞死和纖維化,造成患者術后頑固性后背僵硬和疼痛[2],影響術后愈合和患者術后的生活、工作。因此,如何對神經進行有效減壓的同時對椎弓根螺釘進行內固定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
2001年Floey等[8]對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進行改良,改變了固定棒放置深度的不足。國內研究表明[9],使用微創(chuàng)治療伴神經功能損傷的胸腰椎骨折較傳統后路開放手術效果好,且并發(fā)癥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肌肉剝離長度、術后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疼痛評分、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住院時長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傳統后路開放手術)。2組骨折均愈合成功,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肌肉剝離長度減少,能減輕因反復拉扯導致的壞死和纖維化;出血量和引流量的減少,降低了術中、術后輸血的需求比例;患者疼痛減少,提高了住院及出院后生活的質量;鎮(zhèn)痛藥物使用少,避免了因使用鎮(zhèn)痛藥物造成的成癮和反復注射藥物造成的疼痛;住院時長減少,住院費用降低,同時還可以提高臨床周轉率。
綜上所述,小切口減壓聯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有效減壓的同時創(chuàng)口小、出血少,疼痛減輕,是臨床安全的治療伴神經功能損傷的胸腰椎骨折的微創(chuàng)方法。
[1] 周景和,曾晗冰,徐良豐,等.后路小切口270°減壓重建術與單純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治療嚴重胸腰椎骨折的對比研究[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0,15(6):708-712.
[2] Kim DY,Lee SH,Chung SK,et al.Comparison of multifidus muscle atrophy and trunk extension muscle strength:percutaneous versus 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J].Spine,2005,30(1):123-129.
[3] 王洪偉,李長青,周躍,等.附加傷椎固定的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Sextant)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0,12(2):126-130.
[4] Wang HW,Zhang Y,Xiang Q,et al.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spinal fractures:experience from medical university-affiliated hospitals in Chougqing,China,2001-2010[J].J Neurosurg Spine,2012,17(5):459-468.
[5] Hsu JM,Joseph T,Ellis AM.Thoracolumbar fracture in blunt trauma patients: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imaging[J].Injury,2003,34(6):426-433.
[6] Pneumaticos SG,Triantafyllopoulos GK,Giannoudis PV.Advances made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Injury,2013,44(6):703-712.
[7] Radcliff KE,Kepler CK,Delasotta LA,et al.Current management review of thoracolumbar cord syndromes[J].Spine J,2011,11(9):884-892.
[8] Foley KT,Gupta SK,Justis JR.802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rod fixtion of the lumbar spine[J].Neurosurg Focus,2001,10(4):E10.
[9] 王劍嵐,楊渝勇,彭亦良.UPASS-Ⅱ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J].重慶醫(yī)學,2013,42(30): 3 638-3 640.
(收稿2017-01-15)
R681.5+4
B
1673-5110(2017)11-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