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超
永煤集團總醫(yī)院神經外科 永城 476600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方案探討
劉 超
永煤集團總醫(yī)院神經外科 永城 476600
目的 探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方案。方法 選取我院2014-02—2015-02診治的9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根據(jù)手術方式不同分為2組,研究組給予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對照組給予骨瓣開顱術,分析2組手術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96.0%(48/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6%(33/42,χ2=6.59,P<0.05);研究組GCS評分(15.21±1.47)分,ADL分級Ⅰ~Ⅲ級82.0%(41/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1±1.24)分、66.7%(28/42,P<0.05);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2/50),再出血率2.0%(1/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4%(9/42)、16.7%(7/42,χ2=6.59、6.18,P<0.05)。結論 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患者意識的恢復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再出血率,臨床應用價值高。
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方案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疾病嚴重的并發(fā)癥,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突發(fā)性眩暈、頭痛、肢體偏癱、嘔吐、失語,病情發(fā)展迅速,致殘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1]。本研究選取我院神經外科2014-02—2015-02診治的9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對比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和骨瓣開顱術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02—2015-02我院神經外科收治高血壓腦出血患者92例,男51例,女41例,根據(jù)手術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45~79(58.26±5.12)歲;血腫量32~106(62.09±5.38)mL。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46~76(57.22±5.52)歲,血腫量34~109(61.31±5.28)mL。2組年齡、血腫量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組:給予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手術,對所有患者進行頭部CT檢查,全面掌握患者腦出血的具體情況,并最終確定鉆孔引流的穿刺點;患者全身麻醉后,將穿刺針連接電鉆,然后對準選擇的穿刺點,垂直穿刺顱骨部位;當電鉆有鏤空感后即為穿刺成功,然后取下電鉆將穿刺針送入顱內血腫腔部位;先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進行血腫引流;然后關閉穿刺針,使用血腫引流袋持續(xù)引流;引流結束后,給予2萬U尿激酶混合2 mL生理鹽水,注入顱內血腫腔,1次/d[2]。
1.2.2 對照組:給予骨瓣開顱手術,讓患者保持仰臥位姿勢,給予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開始行骨瓣手術;對患者進行CT診斷,確定手術切口部位,行馬蹄形切口,進行骨瓣開顱手術;利用顯微鏡在最接近血腫部位處切開腦組織,刀口約1 cm,使用吸引器吸除腦白質,使其形成1 cm寬的隧道,隧道直通往血腫腔;清除腦部血腫,清除完畢后進行止血,再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去骨瓣減壓。
1.4 評價標準
1.4.1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術后1周內患者的意識恢復,2周內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有效:術后1周內患者的意識恢復,2周內出現(xiàn)輕微并發(fā)癥,經治療后恢復;無效:術后1周內患者的意識未恢復,2周內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甚至死亡。
1.4.2 GCS評價標準: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標準(GCS)[3],對患者術后的昏迷程度進行評定,主要評估患者的睜眼、語言反應和肢體運動3個方面,≥14分為正常狀態(tài),≤7分為昏迷狀態(tài),≤3分為腦死亡;得分越高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恢復的越好。
1.4.3 ADL評價標準:采用ADL評價標準[4],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價,共分5個等級,完全恢復為Ⅰ級;部分恢復或可獨立生活為Ⅱ級;需輔助或借助工具恢復行走為Ⅲ級;有意識但屬于重度殘疾需臥床為Ⅳ級;無意識的植物生存狀態(tài)或死亡為Ⅴ級。
2.1 手術治療效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9,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治療效果比較 [n(%)]
2.2 2組GCS評分和ADL分級比較 研究組GCS評分、ADL分級Ⅰ~Ⅲ級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GCS評分和ADL分級比較 (n)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再出血情況 研究組發(fā)癥發(fā)生率、再出血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為χ2=6.59、6.18,P<0.05)。見表3。
表3 2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和再出血情況對比 (n)
高血壓是我國常見的慢性病、多發(fā)病,近幾年發(fā)病率上升趨勢明顯,高血壓疾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相對較高,高血壓并發(fā)腦出血是其中危害性較大的并發(fā)癥,該疾病具有發(fā)病突然、病情發(fā)展迅速及致死率、致殘率高等特點,嚴重危及高血壓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關研究顯示,高血壓也是引發(fā)腦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5],隨著我國老齡化情況不斷加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比例也隨之增加,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已成為社會的重點關注問題。高血壓腦出血主要是由于腦動脈末梢出現(xiàn)微型動脈瘤,使得血管壁的彈性下降,產生玻璃樣病變,出現(xiàn)動脈變硬易碎情況[6]。目前高血壓腦出血的常規(guī)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治療目的是通過清除患者腦內血腫、降低顱內壓以挽救受損神經元,有效避免患者因腦出血后發(fā)生一系列生理、病理改變,而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還存在部分爭議,有學者認為,應該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腦組織發(fā)生不可逆損傷前給予手術治療,對幫助減少腦損傷,恢復腦功能及改善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過早給予手術治療,很可能導致患者在術后的再出血發(fā)生風險提高,影響治療效果,所以高血壓腦出血的最佳手術治療時機還有待進一步明確。
傳統(tǒng)骨瓣開顱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常用方式,但大量臨床實踐表明骨瓣開顱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術中出血量多,雖然手術對血腫的清除效果較好,但對患者的耐受要求很高,不適合老年患者群體。隨著近年來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提高,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逐漸被廣大患者認可,其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及療效高等優(yōu)點更容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已有逐步替代骨瓣開顱術成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首選治療方法的趨勢。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GCS評分、ADL分級Ⅰ~Ⅲ級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再出血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和再出血率,效果顯著。
綜上,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患者意識的恢復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再出血率,臨床應用價值高。
[1] 李凱,李永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方案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6):57-58;99.
[2] 田力.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時間對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5,23(5):185.
[3] 陸明,何衛(wèi)春,黨寶齊,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的選擇[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24-26.
[4] 張俊,宣宏飛,謝仁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不同手術時機治療與術后發(fā)生再出血及近期療效的關系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4):551-553.
[5] 李志立.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與療效的關系[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 16(15):34-35.
[6] 申志才,劉健,鄭晉.不同術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對比研究[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8(2):143-148.
(收稿2016-12-08)
R743.34
B
1673-5110(2017)11-01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