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圻專欄·文化哲思
活著的意義
徐 圻
教授、博導,貴州省首批核心專家。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黨委書記、理事會理事長,歷任貴州大學哲學系主任,貴州省文化廳廳長,貴州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等職。
對于少數(shù)人當中一部分人來說,人生始終是一個問題,比如孔子、蘇格拉底、朱熹、康德。對于少數(shù)人當中另一部分人來說,人生始終不是一個問題,比如相信“今朝有酒今朝醉”“過把癮就死”的人。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一輩子過下來,在某一個階段或某幾個階段,人生會成為一個問題或一個大問題。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會直擊人心,令人困惑,甚至會出現(xiàn)哈姆雷特的難題:“活,還是不活?”
在生命歷程中,每個人都有一些具體的目標,比如升學、謀職、掙錢、升官、評職、出國、結婚、生子、旅游、買房、炒股等,這些都是很具體、很現(xiàn)實、很迫切的目標。但是,人的整個一生有什么目的,誰說得清楚呢?
有人說,人生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富翁,有人說他要當一個大官,有人說他要獲一個大獎。但這些都算不上最后的答案?!叭松康臑楹??”這個問題要問的恰恰是:你為什么要成為富翁、要當官、要獲獎?如果做富翁是為了滿足物欲,當官是為了滿足權欲,得獎是為了滿足名欲。那么,這些就只是雄心、野心、虛榮心,只能表明欲望很強烈,并不表明已經(jīng)想明白了“為什么活”這個問題。
“為什么活”,這是最難解答的問題。但我認為,思考這樣的問題,至少有助于讓我們過一種比較理性、比較清醒,當然有時也比較苦澀的生活。對于人生問題,太較真當然不行。但是,對人生問題渾然不覺,也太可悲了。
要有一個恰當定位。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不管是得意的時候還是失意的時候,都應該時不時地想想“生命偶然”“生命短促”“生命脆弱”這種現(xiàn)狀。這樣,一方面能夠更加珍視生命,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大驚小怪。另外,時不時地讀一下歷史也是一個好辦法。歷史長河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不管是英雄豪杰還是蕓蕓眾生,他們的結局都一樣:全都灰飛煙滅。用一個星期時間把一大段歷史讀下來,那些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或波瀾壯闊,或驚心動魄,或兒女情長,或悲歡離合,它們都成為了過去,彈指一揮間!于是我們的內心比讀史之前就清澈、寧靜了一些。
也許我們沒辦法說清楚人生目的“是”什么,但我們可以說一下人生的目的“不是”什么。具體講:如果人生有終極目的的話,我覺得,這個目的肯定“不是”或“不僅僅是”滿足欲望。停留在欲望的水平上,也就是說,停留在生存和生活的層次上,就等于說:活著是為了活著。當然,“活著”是一切人類價值的前提,生命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的物質基石,我們必須敬畏生命、關注民生。但是,人的生命,不能僅僅停留在“活著”的水平上,不管這種“活著”是為了溫飽,還是為了享樂,亦或是“更高級”的行為,比如競爭、占有、攫取、運作等等。停留在“活著”的層次,人與動物就沒有根本性的不同,至多是欲望更強烈或更變形、滿足欲望的手段更高明、更復雜而已。
事實上,人類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為生命確立一個高于生命本身的人生目的。歷史上那些圣人、賢人、哲人、思者、行者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都通過其思想、言行在實現(xiàn)他們所理解的“超越的”目標,同時要普度眾生。“普度”這件事比較難以評判,但我認為先賢們本人倒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對此我們應當表示極大的敬佩。一個人能夠自覺地做到去超越自己肉體生命的局限性,不管他用思考的辦法還是體驗的辦法,不管他通過哲學的途徑還是宗教的途徑,來達到某種精神的至高境界。這本身就表明,他是一個有崇高境界的人,一個比較高尚的人,比較純粹的人。
凡是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一定是精神性的,不管它的實現(xiàn)途徑和表達方式有多么不同。那就是:在人生命歷程中,相信有某種超出世俗利益和肉體感受之上、不隨著肉體的消亡而消亡,為思想所認知、為靈魂所感悟的存在。這種存在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它至少與肉體生命同等重要,值得為之活下去。
(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