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雯
一
“小娃兒,你哭什么啊?”
“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彼荚赐矍斑@個老和尚,害怕的心情竟一下子釋然了?!澳悴灰蘖?,我給你講故事吧。”
二
自那日之后,思源就再也沒見過那個老和尚。父親說老和尚是隱世的大師。思源不知道什么是大師,他只知道他喜歡那個和尚,喜歡那個和尚給他講的故事。
和尚的故事里有少年人對愛情的向往,對心智的歷練;有青年人對江湖的留戀,對俠義的執(zhí)著;有中年人對世間景致的另一番解讀。
思源的父親是個棋癡,他希望能將兒子培養(yǎng)成為一代圍棋大師。每當思源沉迷于棋局外的世界時,他便會厲聲吼道:“七歲前不練成國手,將來能有什么成就?”
而思源的伯伯膝下無子,便將自己的訓子之道用在了思源的身上。他常將思源拉出苦悶的棋局,再將其推到日頭下扎一天的馬步。每當思源叫苦不迭時,他便會瞪大眼睛吼道:“等你將來成為武學大師,光宗耀祖時,你自會來感激我了?!?/p>
思源不懂,為什么只有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才能成為大師。
三
十二歲的思源既不是圍棋大師,也不是武學大師。他遇到了一個總是笑盈盈的姑娘,會給他唱他從未聽過的曲調,給他講他尚未知曉的世俗面貌。思源覺得這比成為大師更有成就感。
思源十五歲時,姑娘不見了,家道也沒落了。父親將他送上山寺,讓方丈賜了個“玄空”的法號。此后,他念著讀不懂的經,悟著參不透的禪,掃著掃不完的落葉,看著一個個師叔、師兄成為大師,過了一載又一載。
師父說:“玄空六根不凈,沒有佛緣,難以成為大師?!?/p>
思源不懂,為什么大家都在乎大師的名號。
玄空不懂,如何才能算得上大師。
四
當老樹第十次抽出新芽時,玄空背上衣物,帶著木缽,離開山寺,踏上世道,做了個行腳僧。年少輕狂,他憑著自小練就的功夫和超人的聰慧一路上打抱不平,廣結好友。江湖中人都敬佩這位武功高強、高深莫測的大師。
玄空過得逍遙快活,他早已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大師。
韶光易逝,玄空漸漸厭倦了江湖,所有的朋友都成了過客。他越走越遠,最終忘記了家的方向。他像其他虔誠的浮屠一樣,超然、沉穩(wěn),看到塵世喧囂也只是一笑了之。他去其他寺廟講自己理解的禪,也去給世人以不一樣的點化,他做著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漸漸地,世間竟開始有了玄空大師的傳說。
五
六十歲的玄空修了個隱于山水、傍于溪流的小木屋,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小木屋里放著那個漆黑的木缽,以及他一生的歲月。
一日,門前響起了一陣嘈雜,玄空推開門,見一約莫五六歲的孩童坐在地上哭泣。
玄空問:“小娃兒,你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