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杰 黃壯士
1)河南睢縣中醫(yī)院 睢縣 476900 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鄭州 450014
·臨床實踐·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65例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效果分析
史杰1)黃壯士2)
1)河南睢縣中醫(yī)院 睢縣 476900 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鄭州 450014
目的 探討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將130例非小細胞肺癌的老年患者按手術方式不同分為2組,各65例。胸腔鏡組實施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開胸肺葉切除術。比較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IL-8、IL-10的表達水平。結果 13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胸腔鏡組術中出血量、置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hs-CRP、IL-6、IL-8、IL-10水平顯著高于胸腔鏡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創(chuàng)傷小、能促進機體恢復、可顯著降低炎癥反應。
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高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
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對化療藥物不敏感,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生存率低。手術切除病變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質量的最有效手段[1]。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不斷發(fā)展,電視胸腔鏡已被臨床廣泛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2]。2009-01—2015-01間,河南睢縣中醫(yī)院和鄭州大學二附院共收治130例非小細胞肺癌的老年患者,分別給予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和常規(guī)開胸肺葉切除術?,F(xiàn)對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30例老年患者均經影像學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且符合電視胸腔鏡手術的指征。男73例、女57例;年齡60~81歲,平均64.27歲。腫瘤直徑1.2~3.3 cm,平均2.27 cm。TNMⅠ期81例,Ⅱ期49例。左肺上葉病變31例,左肺下葉病變22例,右肺上葉病變18例,右肺中葉病變22例,右肺下葉病變37例。鱗癌57例,腺癌42例,鱗腺癌31例?;颊吆炇鹬橥鈺?。按手術方式不同分為胸腔鏡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TNM分期、腫瘤直徑、病變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靜脈復合全麻,雙腔氣管插管,健側臥位單肺通氣,常規(guī)消毒、鋪巾。胸腔鏡組:實施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于腋中線第7肋間作1.5 cm切口,置入胸腔鏡。分別于腋前線第4肋間行4 cm切口作為主操作孔。于腋后線第6肋間行1.5 cm切口作為輔助操作孔,不切斷肋骨及背闊肌,順肌纖維分離前鋸肌。胸腔鏡下分離病變所屬肺葉的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及周圍韌帶。采用胸腔鏡切割縫合器縫合肺動脈及肺靜脈,切除病變肺葉。從主操作孔取出病變肺葉送病檢。支氣管殘端進行常規(guī)處理。打開縱隔胸膜清掃縱隔內各組淋巴結。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開胸肺葉切除術。取健側臥位,作后外側切口長約20 cm,于第4肋間進胸。開胸器撐開后行淋巴結清掃和肺葉切除。 胸腔注水鼓肺,檢查確無出血、漏氣后,置胸腔閉式引流,縫閉胸壁切口。術后2 d內行胸部X線片檢查決定是否拔出胸管。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以及術后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IL-8、IL-10表達水平。
2.1 手術情況 13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2組手術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胸腔鏡組術中出血量、置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2.2 2組hs-CRP、IL-6、IL-8、IL-10水平比較 對照組hs-CRP、IL-6、IL-8、IL-10水平顯著高于胸腔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常合并多種疾病,身體耐受性差。傳統(tǒng)開胸手術創(chuàng)傷性大,可引起機體應激反應,術后并發(fā)癥多,對患者術后恢復及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隨著胸部CT等診斷手段的普及,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確診率得到明顯提高,為實施微創(chuàng)手術提供了時機。胸腔鏡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視野清晰且放大效應非常明顯。超聲刀、電凝溝分離替代鈍性分離,可顯著減少胸腔滲出液,且無需切開肋骨及背闊肌,具有術后疼痛輕、對肺功能影響小、術后恢復快、切口美觀等優(yōu)點。亦能系統(tǒng)性掃除肺門縱膈淋巴結及周圍組織,有效預防近期復發(fā)及轉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3]。此外,hs-CRP、IL-6等均為能敏感反應機體炎癥的指標。本文結果顯示胸腔鏡組術中出血量、置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對照組的hs-CRP、IL-6、IL-8、IL-10水平顯著高于胸腔鏡組,說明胸腔鏡手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創(chuàng)傷小,能有效降低炎癥反應和促進機體愈合。
表2 2組hs-CRP、IL-6、IL-8、IL-10水平比較
[1] 金虎日,車成日.電視胸腔鏡下與傳統(tǒng)開胸肺葉切除治療肺癌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5):1 182-1 183.
[2] 肖航宇.胸腔鏡肺癌手術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5,19(9):1 615-1 617,1 618.
[3] 付加國.非小細胞肺癌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3,35(5):701-703.
(收稿 2017-02-21)
R734.2
B
1077-8991(2017)03-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