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玲
(廣寧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廣寧 526300)
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用于再次剖宮產的臨床效果分析
高燕玲
(廣寧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廣寧 526300)
目的 探討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用于再次剖宮產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再次行剖宮產術產婦,運用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產婦采用腹膜內剖宮產術式,觀察組產婦接受腹膜外剖宮產術式,對2組產婦臨床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產婦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產后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均較對照組更短,胃腸反應發(fā)生率、鎮(zhèn)痛劑使用率、產后病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針對再次行剖宮產術的產婦,腹膜外剖宮產術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疼痛輕、恢復快等優(yōu)勢。
腹膜內剖宮產術式; 腹膜外剖宮產術式; 臨床效果
剖宮產術是產科臨床常見分娩方式,解決了難產及某些產科合并癥,減輕了孕產婦自然分娩的痛苦,是挽救產婦、圍生兒生命的重要措施。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再次行剖宮產術的孕產婦越來越多,腹膜外剖宮產術式和腹膜內剖宮產術式為剖宮產術式常見方式,具有不錯的分娩效果。本文收集了120例再次行剖宮產術式產婦資料,探討腹膜外剖宮產術式和腹膜內剖宮產術式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間廣寧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0例再次行剖宮產術式產婦,年齡24~35歲,平均年齡(28.91±1.62)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38.97±0.45)周;剖宮產次數(shù)1~2次,平均(1.01±0.22)次;距前次剖宮產時間2~5年,平均(3.18±0.75)年;前次剖宮產采用傳統(tǒng)術式108例,腹膜外術式2例,斯塔克術式10例。
納入標準[1]:既往有剖宮產史,再次行剖宮產術式,自愿簽署手術同意書;產前查體及相關輔助檢查無異常;排除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手術禁忌證者。
遵循隨機原則,運用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將120例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產婦采取腹膜外剖宮產術式,切除原剖宮產切口瘢痕,剪開腹直肌前鞘筋膜,通過腹膜外手指分離法,從左側入路,游離粘連部位,將膀胱前和腹橫筋膜分離,在膀胱頂左側脂肪堆積部位,食指探入鈍性分離,確保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充分暴露,將膀胱往右下側推離腹膜至右側8 cm,完成腹膜外手指分離入路術式[2]。在腹膜外反折下0.5 cm子宮下段部位,做弧形切口,將子宮打開,臀位或頭位取出胎兒及胎盤,子宮切口采用可吸收線連續(xù)單層縫合,采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膜外間隙,縫合1針固定分離的膀胱,恢復其解剖結構;縫合2~3針,使腹直肌恢復解剖位置,同時采用可吸收線依次縫合前鞘筋膜、皮下脂肪及皮膚。
對照組產婦采用腹膜內剖宮產術式,切除瘢痕,剪開筋膜,將腹肌撐開,分離和結扎腹腔內粘連,在子宮下段瘢痕處1 cm做弧形切口,將胎兒、胎盤取出,可吸收線縫合切口,生理鹽水沖洗腹腔,依次縫合。
1.3 評價指標
詳細記錄2組產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及新生兒Apgar評分。統(tǒng)計2組產婦術后胃腸反應發(fā)生率、鎮(zhèn)痛劑使用率、產后病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組產婦手術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抗生素應用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2 術后相關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后胃腸反應發(fā)生率、鎮(zhèn)痛劑使用率、產后病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術后情況比較
近年來,麻醉學、輸液、輸血、手術方式及縫合材料不斷改進和完善,剖宮產手術得到了很大發(fā)展,有效解決了產科并發(fā)癥,減輕患者痛苦,成為了婦產科重要術式。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主要內容為剖宮產術式及分娩途徑的選擇,陰道分娩雖然經濟性高、產后感染風險小,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3]發(fā)現(xiàn),試產失敗導致完全子宮破裂率及不全子宮破裂率為2.3%、2.1%,而新生兒陰道試產出現(xiàn)缺血缺氧性腦病風險為0.08%,非透明膜病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風險顯著增高,難以保障母嬰的生命安全。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具有以下指征應接受剖宮產術[4]:年齡≥40歲,無陰道分娩史,瘢痕厚度<3 mm,體質量指數(shù)偏高,巨大兒,產程進展慢、疑有先兆子宮破裂。
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手術療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損傷小、對機體生理影響小的微創(chuàng)術式成為了主流。剖宮產是一種損傷性手術,再次剖宮產對母體心理、生理造成一定的影響,故瘢痕子宮剖宮產術式的選擇爭議較大。因此針對再次行剖宮產術的產婦,需選擇安全有效的剖宮產術式。在楊愛芳[5]研究中,對照組產婦采用腹膜內剖宮產術式,觀察組接受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說明腹膜外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術式產婦效果較好。
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無需進入腹腔操作,減少腹腔內粘連的分離、臟器損傷,對腹腔內生理環(huán)境干擾小,減少手術帶來的應激反應,降低器官功能異常的出現(xiàn),從而術后恢復較快,產婦易于接受[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術后排氣時間、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胃腸反應發(fā)生率低,腹膜外剖宮產術式術后進食早,可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胃腸功能恢復,降低產后病率。值得注意的是,腹膜外剖宮產術過程中,遇到前置胎盤或胎盤植入導致頑固性出血,可通過宮頸提拉式縫合法止血,但無法止血,產婦有生命危險時,征求家屬同意后,果斷切除子宮[7]。
綜上所述,針對再次行剖宮產術式產婦,腹膜外剖宮產術式具有出血少、恢復快等優(yōu)勢。
[1] 朱麗娜,朱月華,吳雙,等.不同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3,23(33):169.
[2] 鄭秀芹.腹膜外剖宮產與腹膜內剖宮產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12(12):78-79,97.
[3] 蒙曉玲.兩種術式應用于再次剖宮產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2,34(12):1840-1841.
[4] 胡景香.新式剖宮產術應用于再次剖宮產療效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2(9):34.
[5] 楊愛芳.簡易腹膜外剖宮產術應用于再次剖宮產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9(26):98-99.
[6] 于云,張前兵,歐陽仁堂,等.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用于再次剖宮產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24(1):33-35,38.
[7] 楊華光,李怡,何玉榮,等.簡易腹膜外剖宮產術應用于再次剖宮產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8):21-22,25.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6-08-21
R719.8+3
A
1009-8194(2017)02-0063-02
10.13764/j.cnki.lcsy.2017.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