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威 陳巍
□ 湯威 陳巍
青銅卣是商周時期重要的盛酒禮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西周中期以后在中原地區(qū)基本不見。商周青銅卣分布范圍甚廣,常出土于規(guī)格較高的貴族墓葬之中,用于盛放古人祭祀時所用的一種叫作秬鬯的香酒?!渡袝?、《詩經(jīng)》、《左傳》等先秦文獻(xiàn)中都有周王賞賜諸侯“秬鬯一卣”或“秬鬯二卣”的記載。甲骨卜辭之中也多見“鬯三卣”、“鬯五卣”之說;而《殷周金文集成》中收錄有“秬鬯一卣”之語的西周青銅重器則多達(dá)近20件,且大都為鴻篇長銘,足見青銅卣在商周青銅禮器中的重要地位。
鄭州博物館藏洼劉西周貴族墓出土的銅器群中,有一對青銅卣非常醒目,它們的器形、紋飾、銅質(zhì)、銹色均相同,僅大小有別(圖1)。兩卣均為扁圓體,高沿蓋,子母口,深腹,侈鼓下垂,圜底,低圈足。蓋頂立一四瓣組合的四面人首鈕,通體四面飾戟刺狀扉棱,拱形提梁兩端置卷角獸首與卣頸鈕環(huán)套合。卣頸部飾交尾連體龍紋,蓋立沿、圈足及提梁面上飾雙體夔龍紋,卣蓋與器腹均飾顧首花冠龍和卷角幼龍:花冠龍上身折立,顧首回望,張口叱咤,軀飾鱗甲,大尾卷翹;龍冠下垂齊爪,緣飾戟刺,似蛇有目,口吐歧信。幼龍尖尾細(xì)身,翔潛伏底,附于花冠龍后。此二卣均有鑄銘,其中大卣蓋內(nèi)鑄兩列7字“作父丁寶尊彝”,腹內(nèi)底部鑄4字“作寶尊彝”(圖2);小卣蓋內(nèi)及腹底均鑄兩列7字“作父丁寶尊彝”(圖3);銘文顯示作器者名,故而兩卣均稱卣。除兩件卣外,此墓還出土有一件銘文和裝飾風(fēng)格均相同的青銅尊—尊(圖4),尊呈三段式,大敞口,長頸,腹微鼓,圜底,高圈足;通體飾四道扉棱,頸飾蕉葉紋及夔龍紋,腹及圈足均飾花冠顧首夔龍紋。此三件器物顯為同批銅料同一工匠冶鑄,為同一器主一次性制成,故可統(tǒng)稱為“組器”(圖5)。
圖1 卣
圖2 卣(大)腹底銘文
圖3 卣(?。┥w內(nèi)銘文
圖5 .1組器 鄭州洼劉西周貴族墓出土
管是古地名,商晚期已有之。武王克商后封叔鮮于管,管叔之名因之。后管叔作亂被誅,國廢,然管城之名歷春秋戰(zhàn)國、漢、唐諸世猶存,至今鄭州市內(nèi)仍有管城區(qū)之名。管地在典籍中多有記載,《逸周書·大匡解》和《逸周書·文政解》均言“惟十有三祀,王在管”,記載周初武王在克商后第二年親臨管地巡視,這是目前所見有關(guān)管地的最早文獻(xiàn)記載,反映出管地政治、軍事地位在殷周時代的重要性。關(guān)于管地的地望,《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楚令尹)次于管以待之。晉師在敖、鄗之間?!倍蓬A(yù)注曰:“熒(滎)陽京縣東北有管城?!毖芯空叨嘁么宋墨I(xiàn)來考證管地的方位,大致位于鄭州市區(qū)的西北郊一帶;也有學(xué)者根據(jù)《括地志》言“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周武王弟叔鮮所封”,認(rèn)為西周之管即在今鄭州市管城區(qū)。總的來說,這兩種觀點(diǎn)都認(rèn)可管地位于鄭州市區(qū)或其附近一帶。出土高規(guī)格青銅器的洼劉西周早期貴族墓則為管地鄭州西北說增添了重要證據(jù)。
圖4 尊 鄭州洼劉西周貴族墓出土
圖5 .2 鄭州洼劉西周組器銘文拓及銘文位置示意圖
圖6 匽侯盂 西周早期 遼寧凌源出土
圖7 作寶用簋 陜西岐山賀家村出土
圖8 折尊 陜西扶風(fēng)莊白一號窖藏出土
圖9 麥尊 (原名周邢侯尊)
圖11 龍紋尊 (原名鳳紋尊)
圖10 鮮簋
圖12 龍紋卣 (原名鳳紋卣)
圖13 見卣 西周早期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館藏
圖14 見尊 西周早期美國芝加哥美術(shù)館藏
圖15 柉禁組器 1901年陜西寶雞斗雞臺出土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圖16 伯各卣 寶雞竹園溝出土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圖17 伯各尊 寶雞竹園溝出土
圖18 舉父丁鼎 鄭州洼劉西周貴族墓出土
圖19 亞其父乙鼎 鄭州洼劉西周貴族墓出土
圖20 耳亥簋 鄭州洼劉西周貴族墓出土
圖21 其父癸盉鄭州洼劉西周貴族墓出土
圖22 卣(大)蓋鈕
圖23 大禾方鼎 商代晚期湖南省博物館藏
根據(jù)以上綜合情況分析,鄭州洼劉西周貴族墓M1的下葬年代為西周早期。關(guān)于其墓主人的具體判定,還需要更多材料來支持和檢驗(yàn)。卣、尊,我們只能說它原本是入周后的殷遺民之器,卻葬于周人之墓,真實(shí)地見證了商周交際、天命更替的時代大潮。
(責(zé)任編輯:郭彤)
Guiwei qijue
Tang wei Chen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