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巖
扣將傳說
文/劉巖
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NBA,當時賽場上的英雄是那些跳投手們,尤其是那些具備著三分遠投功夫的家伙們更是格外受到球迷們的重視與厚愛。而在當時,最富有盛名的三大射手分別是杰里·韋斯特、奧斯卡·羅伯特森和約翰·哈夫利切克。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樣球技出色的三個人在當時居然沒有廣告可拍,也沒有以他們自己名字命名的球衣與球鞋。自然而然地,他們也沒有贊助商讓他們盡情地演唱像后來的“大鯊魚”奧尼爾那樣的說唱歌曲。當時的聯(lián)盟收入幾乎全靠球票,完全不象現(xiàn)在這樣依靠相當數(shù)額的廣告來謀取更多的福利。
在之后的比賽中,遠投已不象昔日那樣在比賽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卻是令人振奮人心的扣籃動作。不信的話,你可以看看上世紀8、90年代各大電視臺里播放的NBA比賽集錦,力拔千鈞的扣籃幾乎占據(jù)了其中的一大半。對于這些喜歡做秀的球員們來說,大力扣籃為他們帶來的震撼人心的重要意義遠遠大于球隊最終是否能夠取得勝利??刍@在聯(lián)盟中推波助瀾的推廣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飛人”喬丹的空中飛翔的經(jīng)典形象深入到每個球迷的心目中。
達瑞爾·道金斯扣碎籃板的一幕讓站在一旁的“J博士”也目瞪口呆。
被道金斯拉掉籃筐的籃板支離破碎,觸目驚心。
1對于扣籃技術在聯(lián)盟中日益廣受注目的這個問題,道格·科林斯和胡比·布朗在擔任球場評論員期間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提醒廣大球迷們要正視比賽成績與扣籃表演之間的聯(lián)系??杀M管如此,扣籃仍然一遍又一遍地充斥在大多數(shù)球迷的視野之中。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扣籃泛濫的最終結果就是導致球迷們出現(xiàn)視覺厭倦的情況。絕大多數(shù)扣籃都是這樣完成的——在一次球隊組織的快攻中,一個球員處于對方籃下的開闊地帶,他的前后左右都沒有人,只有一個等待著他隨時將球扣入的籃筐。在接到隊友的傳球之后,他運球、起跳、扣籃。兩分就這樣輕而易舉地進入己隊的口袋之中?!罢f句老實話,我有的時候都不想在球隊打快攻時在對方的球場下等著隊友傳給我的球,”喬丹曾經(jīng)說過,“原因嗎,很簡單啊。所有在球館另一側的球迷們都希望我能夠在以扣籃結束戰(zhàn)斗時為他們表演一個與眾不同的扣籃動作。但我現(xiàn)在真的沒有什么可以為他們表演的了??刍@動作總共就那么幾種,因此我也實在是表演不出什么特別的花樣了。有的時候,我也會為他們表演一個反身扣籃,但不管怎么說,每當我以扣籃結束我們球隊的快攻時,我總是能感覺到球迷們那種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失望情緒。”
可盡管如此,一次又一次的扣籃還是充斥在球迷們的視野之中。但有所不同的是,不同的扣籃高手們對于扣籃的理解力也是各有不同。“在我真正地在賽場上完成一次扣籃動作之前,我非常討厭像有些球員那樣預先地設想一下自己的扣籃動作?!薄癑博士”朱利葉斯·歐文說,“在我的印象中,我最好的一次扣籃發(fā)生在一次相當不經(jīng)意的賽場情況下。我當時正在全力地向前奔跑,我的身前一共有兩個對方的家伙企圖阻止我。我拿著手里的皮球在他們的身前瀟灑地轉了一大圈之后,將這兩個家伙全部晃在身后,然后輕松自如地灌籃成功。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我通常都不知道自己在比賽的當時是如何完成每一個扣籃的,很多情況下我都是在觀看比賽重放錄像的過程中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表演的。”
2在聯(lián)盟歷史上,第一個將扣籃作為自己最主要的賽場得分武器的球星是在1956年加入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比爾·拉塞爾。
“那完全就是最適合他的得分方式,”拉塞爾的隊友鮑勃·庫西說,“每次我們傳球給他時,他總是可以利用自己的身高優(yōu)勢輕松地將球舒舒服服地送入籃筐中。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那時候的扣籃都是相當務實的,絕對不象現(xiàn)在的扣籃這樣花哨眩目?!碑斎唬诶麪柷榫w不好的時候,他也會把扣籃作為發(fā)泄自己情緒的最佳方式。但與現(xiàn)在力拔千鈞的大力灌籃相比,拉塞爾如蜻蜓點水的扣籃方式相比之下還是相當溫文儒雅。而且許多籃球專家都提到過,扣籃其實是最保險的得分方式。
“事實上,我們在那個時代并沒有把扣籃作為一個致命的得分武器,”在上世紀50年代相當知名的賽場組織后衛(wèi)斯拉特·馬丁(Slater Martin)說,“我們那時候只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們可以投籃,可以這樣舒適優(yōu)雅地投籃。”也許有人在聽到斯拉特的這番評論時,會這樣反駁——“你還期望著斯拉特能夠發(fā)表什么別的評論嗎?他是個身高只有1.75米的矮個家伙,他甚至根本無法在比賽中扣籃?!?/p>
但奧斯卡·羅伯特森也懷有這樣相當?shù)目捶ā2灰浟?,他是個身高達到了1.96米的后衛(wèi),在他職業(yè)生涯前三年里,他平均每場可以為球隊貢獻10個籃板。
“在高中打球時我就可以扣籃了。”羅伯特森說,“那是一場普通的常規(guī)比賽,我在比賽中第一次嘗試到了扣籃的滋味,但在這場比賽結束之后,我的教練卻在賽后的全隊會議上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他認為我是想向其他球隊里的隊員們示威,向他們證明我在賽場上的絕對權威。我可以理解教練的想法,但我認為自己這么做并沒有絲毫炫耀的成分,我只是想證實一下自己到底能否扣籃。后來,教練還鄭重其事地警告過我,讓我以后不要在賽場上繼續(xù)這么干,我沒有聽他的話,在我看來,扣籃絕對是賽場上非常具有觀賞性的一項運動。如果你問我,我甚至認為它還是籃球場上最被大家低估的一項運動。因為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扣籃的動作相當簡單,沒有任何技巧性可言,其實我認為他們并不了解扣籃的真諦?!?/p>
3確切的說,真正將扣籃這項技藝引入公眾面前的還是“J博士”和他當時所效力的ABA聯(lián)盟。當維吉尼亞紳士隊在1971年簽下當時還效力于馬薩諸塞大學籃球隊的“J博士”時,他們都沒有想到他會是一個對籃球歷史產(chǎn)生重大變革的跨時代人物。在馬薩諸塞州大學,歐文那驚人的籃球技藝全面爆發(fā)了出來,尤其令人嘆為觀止的還是他那單手隨意控制球的超凡球技。每當他所在的麻省大學比賽的時候,觀眾們便早早地入場占座,爭先目睹這位籃球才子的表演。當時的“J博士”已是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球員,他之所以在大學三年級時做出了投身職業(yè)籃球聯(lián)盟的決定,是因為他感覺自己在這個小小的大學聯(lián)盟中已經(jīng)沒有任何需要自己證明的東西了,當然,家里迫切需要他掙錢養(yǎng)家也是一個迫使他提早進入職業(yè)聯(lián)盟的重要因素。
“在我們的第一次全隊練習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拼搶籃板球的這個練習。當皮球彈在籃筐上時,似乎地板上的每個人都做好了向上飛躍的準備?!奔s翰尼·科爾——這位精明的紳士隊總經(jīng)理說,“我的意思是說,從當時的情況看來,似乎地板上的十只手都做好了伸手夠球的準備。但就在這個時候,你會在人群中看到一只高高伸展出來的手,他的兩個胳膊肘幾乎凌駕在所有人的頭頂,那個人就是朱利葉斯·歐文,在那個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意識到歐文是個相當與眾不同的球員,我相信他就是能夠帶給我們奇跡的家伙?!?/p>
果然,日后的歐文確實沒有讓他們失望。在同肯塔基上校隊的一場比賽中,歐文在面對對方2.16米的阿蒂斯·吉爾摩爾和2.06米的丹·伊塞爾時,上演了一出空中扣籃的好戲?!拔艺驹谒麄儍蓚€人之間,在接到隊友的傳球之后前沖后突,甩掉他們兩個人的貼身防守之后,高高躍起,飛身扣籃成功?!睔W文幸福地回憶著新秀賽季的一幕,“那感覺真是美妙極了,當時我覺得自己真是自信心爆棚,無論是面對任何人,在任何場合下,任何地點,我都不會再有任何畏懼?!?/p>
賽場上的歐文擁有出色的跑跳能力和靈活的身手。他在比賽中常常躍在空中隔著對手的腦袋扣籃。他掄圓了胳膊單手扣籃的雄姿被球迷稱為“大風車”。歐文是第一個“在籃筐上面打球”的巨星,從喬丹身上我們可以看見許多當年歐文的影子。他的啟動速度像一顆出膛的子彈,對手往往知道他的進攻路線也無法阻止他的前進。“身為一名籃球運動員,我認為歐文在賽場上所作的一切完全可以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聯(lián)盟的首席代言人?!睔W文的前任主教練比利·坎寧安說,“他就象是一個高舉火炬的領路人,為聯(lián)盟里的蕓蕓眾生指出了一條正確的前進道路。”
4沒錯,在與“J博士”同時代的那些球員之中,確實曾經(jīng)有過很多出類拔萃的扣籃型球員,但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與“J博士”相提并論,不僅僅是在賽場上,在影響力方面他們也黯然失色。
幾年之后,達瑞爾·道金斯在聯(lián)盟中漸漸地嶄露頭角了。在當時球迷們的心目中,力拔千鈞,勢大力沉,天崩地裂,石破驚天。
所有你能想象的到用來形容力量的詞語均可以用在達瑞爾·道金斯的大力扣籃上。沒有人會比道金斯能夠給觀者帶來一種更具摧毀性的視覺效果。當他在你的頭頂飛翔扣籃時,也許此時你的腦海里只剩下這樣一個支離破碎的殘念:上帝啊,救救我吧。
自從達瑞爾·道金斯在高中畢業(yè)直接進入聯(lián)盟之后,他即比一起出道的其它新秀多獲得了一份人們的關注,但他真正在聯(lián)盟中一炮而紅卻是在1979-80賽季的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這位身高2米11,體重114.3公斤的大個家伙在比賽中兩次扣碎了賽場上的玻璃纖維籃板之后,他即在一夜之間被全國媒體尊奉為“巧克力雷霆”。
他的第一記石破天驚式扣籃發(fā)生在那一年的11月13日于市政禮堂的一場同堪薩斯城國王隊的比賽中。道金斯在面對國王隊中鋒比爾·羅比澤恩(Bill Robinzine)的防守下飛身扣籃時,由于用力過猛,居然扣碎了籃板,比賽也因為這么一個小小的插曲而足足延誤了一個多小時,直到更換了一塊嶄新的籃板之后,比賽才算重新開始。而從未進入過大學籃壇的道金斯也自此憑借這記扣籃在聯(lián)盟內聲名遠播。
二十三天之后,在費城光譜體育館內,道金斯又在9286名稀少的觀眾面前上演了相似的一幕。76人隊后衛(wèi)道格·科林斯(Doug Collins)帶球向左側底線突破,并成功地吸引了馬刺隊中鋒戴夫·科爾金(Dave Corzine)的注意力。當科爾金對科林斯進行貼身盯防時,后者機警地將球傳給了隨后跟進的道金斯。道金斯雙手持球,兩只手在腦后高高地向上伸舉著,幾乎接觸到了肩膀頭部位。他縱身一躍,身體迅猛地撲向籃筐,用盡全身力氣將球狠狠地扣了下去。
這一次,籃板上的玻璃纖維并沒有像上次那樣全部破碎。道金斯只是將籃圈拽掉在地板上。不過,籃板上的玻璃此時也早已在劇烈震蕩的作用下呈現(xiàn)蜘蛛網(wǎng)狀的縱橫條紋了。
“說句實話,我真的不想破壞籃板。”道金斯說,“那只是一種力量的體現(xiàn)。每當我在賽場上扣籃時,我總是能夠感覺到身體內有那種蠢蠢欲動的驚人力量,它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地希望能夠從我的體內爆發(fā)而出,但我卻沒有能力駕馭它。”
“我本來想沖過去給于我的隊友們必要的援助的,”圣安東尼奧馬刺隊的冰人喬治·格文(George Gervin)說,“但我突然看到道金斯從后面殺了出來,他將球高高地舉在腦后,做出了一個即將扣籃的夸張動作。當時我就知道將要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因為在此之前,我早就在電視上看過他在堪薩斯城里表演的那記扣籃了,看著他在慢鏡頭中的表演,真的很令人震驚。我已經(jīng)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此時的感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