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玲
摘要:主題班會活動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學生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提高教育的實效性,要講究教育主題的設計藝術,抓好形式和過程,注意主題班會的延展性,等等。
關鍵詞:主題班會;中小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
一、講究班會教育主題的設計藝術
主題班會是緊扣主題,圍繞目的開展的班級教育活動,因此主題是核心。班主任要設計好主題,一要明確選擇班會主題的依據(jù),二是要設計好主題題目。
主題班會的主題選擇要符合三個層面的要求:一是我國中小學德育的目標和內(nèi)容以及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二是班級學生的思想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三是各科學期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和目的。這三個層面的目標就成為設計主題教育活動的總要求。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有成長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過程,教育者不僅是塑造者和設計者,還是引導者、建議者、示范者和同行者,所以教育活動的主題是系列性的,時間上是序列性的,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年齡段和時期設計不同的主題。
班會活動的主題要能反映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不要讓學生看后不知道本次班會要干什么以及解決什么問題。選題不要太大,高起點,低立意,要體現(xiàn)學生的生活氣息,比較好的選題如“我的一雙小巧手能干什么?(教育小學生要自理)”“做時間的主人”“走過花季:如何對待青春期的愛慕”“電腦網(wǎng)絡利弊談”“才藝大比拼”等。
二、重視班會的形式和過程的設計藝術
有的班主任開展的主題班會學生興趣不大或收效甚微,甚至反感和厭惡,除了和主題的選擇有關,還同形式和過程的設計和實施有很大關系,因此,抓好形式和過程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
[JP2]其一,形式要多樣。有專題論理、報告式、體驗活動式、咨詢答疑式、經(jīng)驗交流式、節(jié)日紀念式、才能展示式、實話實說式、娛樂表演式、專題辯論式等。形式要新穎,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jù)主題的內(nèi)容、學生對象、班主任的性格和能力、可利用的資源等,靈活設計班會主題活動的形式和過程。在學生對象因素方面,要通過觀察、訪談、交流或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喜歡的活動形式,或者放手發(fā)動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和選擇活動的形式和過程,但是教師不能完全聽學生的,需發(fā)揮主導和引領作用,要多思考本班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時代特點。一般說來,在澄清學生頭腦中模糊性的認識時,宜采用說理、辯論式;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類教育活動,宜采用活動式;要陶冶學生的情操,展示學生的才能,宜采用娛樂表演式等。
其二,過程和內(nèi)容要多彩,追求高效性。主要指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情緒的渲染、內(nèi)容和素材的選擇等要多彩、高效,也就是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既要發(fā)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比如,“公審垃圾簍”主題班會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審案(由買零食最多的幾個學生組成臨時法官);宣布主題:公審垃圾簍;法官調(diào)查取證(從垃圾簍里面由幾個法官戴上一次性手套一一取出各種零食外包裝);計算垃圾簍里面的物品的購買價值;每個學生把自己認為可以不消費的劃掉;課后延伸:回去查閱資料,了解冷飲、飲料、油炸食品等與人類健康的關系,了解自己家庭以及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的月收入情況,思考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應該如何生活在集體中;下次班會學生交流、班主任做總結發(fā)言。
[JP3]其三,形式和過程的設計和實施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班會活動忌表演和走形式,忌追求形式的多樣而效果低下;其次,班會過程附著的內(nèi)容要符合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目標,聯(lián)系社會實際、班級實際和學生實際,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再次,要注意參與的全員性,也就是在班會的設計和實施中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全體學生,盡量讓全體學生參與活動,每次籌劃過程中,核心成員都要有所變化,提高全體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班會的形式和過程要注意道德性。
三、注意主題班會活動時空上的延展性
這里的延展性指的是教育者要對主題班會活動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深化和鞏固。一個主題僅靠一兩次班會活動,教育效果不一定理想,還需要深化和鞏固。當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時機時可以對學生進行點撥,比如,一位高中語文老師在講到《觸龍說趙太后》時就結合前一段時間開的班會“人際交往的藝術”分析了觸龍說話的藝術,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加深學生的印象。另外,教育者可以就某一主題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和視頻資料;還可以在與學生接觸、交流的過程中延展主題活動的內(nèi)容。
總之,好的主題是班會是教育活動的靈魂和統(tǒng)帥,精心設計形式和過程,注意主題班會活動時空上的延展性是教育目的得以實現(xiàn)的有力保證。設計和實施主題班會活動時,要以學生為本,提高實效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肖志農(nóng).試論主題班會的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1).
[2]江宏,王顯鋒.主題班會課的誤區(qū)及對策[J].人民教育,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