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炯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們身邊大約有14%左右的人群遭受便秘之苦,尤其是老年人和女性。有些人坐在馬桶上很久,使盡“洪荒之力”,便便就是不出來;有的便便像一顆一顆的羊糞,又干又硬,導致“菊部”疼痛還帶血;有的直腸感覺脹脹的,一直想上廁所,但解完卻發(fā)現怎么也排不干凈,用力揉肚子,更有甚者吃瀉藥,用灌腸劑,便便才乖乖下來……而這些都是便秘的表現,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便秘根據病因分為功能性便秘以及繼發(fā)性便秘(比如內科疾病、藥物等引起)兩大類,而功能性便秘又可分為三種類型:功能性排便障礙、慢傳輸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排便障礙可能緣于直腸推進力缺乏、肛管松馳障礙(肌肉松馳不足、矛盾運動、不協調排便)、盆底結構異常(會陰下降過度、脫肛、腸套疊等)或結腸動力異常。
對于腸道蠕動慢,推動力不足類型的便秘,我們可以通過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慢跑等可提高全結腸、直腸傳輸時間,同時也可改善腹脹。足量液體的攝入,推薦飲水配合高纖維飲食,多食用富含纖維素食物,推薦量為25g~30g/日。必要時配合一些緩瀉劑,但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的選擇,切莫自行購買,避免因誤食含有刺激性瀉劑成分的藥物或保健品,導致便秘的加重。
而對于排便障礙型便秘這類病人,這類病人的問題往往出在肛門直腸段,也就是我們以前常說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典型的癥狀是,排便相當費力,感覺糞便就在肛門口,但就是不能排出,嚴重時稀便都無法排出,就像肛門口有個塞子堵住似的;每次排出量少,像擠牙膏一樣;經常出現排便不盡感,排便完后仍有強烈的排便感,并伴有肛門墜脹不適。
肛門直腸測壓是最簡便的檢測方法,松馳不足、矛盾運動均可測出,必要時一些相關的影像檢查也是需要的,可以進一步明確病因。
目前國內外治療排便障礙型便秘首推的方法是盆底生物反饋治療,其核心就是讓“屁屁”運動起來,參與便秘的治療,整個治療過程安全無創(chuàng)。通過放置在肛門內的電極探頭,連接我們的生物反饋治療儀,根據不同類型患者,設置個體化的治療程序,并可設定不同場景,比如游戲場景,緩解治療時的枯燥感。整個生物反饋治療過程,是讓患者根據程序里面的圖形,用肛門直腸周圍的肌群完成規(guī)定動作,比如:收縮、放松等,同時還需要控制力度,動作完成得越好,結束后的評分也會越高。
那為什么盆底生物反饋療法可以治療便秘?這項來自于國外的技術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盆底生物反饋作為生物反饋技術的一種,其訓練是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利用生物反饋儀采集盆底肌群的肌電,將人們不易覺察的生理信號放大、加工并提供“反饋”,將其轉變?yōu)榭梢姷膱D形和聽到的聲音,以便于某些生理活動得到感知,然后通過學習和反復實踐,達到控制神經/肌肉活動和自律性神經活動,熟悉并掌握這種生理變化,調動“主觀能動性”,形成和保持身體特定部位的自我控制能力,改善功能。
換句話說,生物反饋訓練是一種不斷學習,“認識自我” 和“改變自我”的過程,通過鍛煉,幫助受損盆底神經肌肉恢復,改善血供,提高肌力促進整個盆底肌肉功能恢復,從而改善疾病的癥狀。其治療范圍主要針對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功能性肛門直腸痛、盆底松弛綜合征、大便失禁及肛腸病術后括約肌功能受損的患者。
此外再結合傳統(tǒng)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比如內服中藥、針灸等,中西結合、全面綜合的治療來提升療效。
(作者系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