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世上所有的事都是機緣,有幸結識一位在生活中飽蘸熱情的詩人,他雖身在許昌卻引薦我加入“小雅讀書會”,“多讀好書,廣結善緣”是這位仁兄對我的一再囑托。
“奈何,奈何,奈若何?”對于旁人喜好的事物,我一向抱有“冷眼”,天生的拗勁自帶過濾成分,會將別人虛夸的成分一點點抽離。讀書,在哪里不能讀?無奈這位仁兄特別執(zhí)著,短信微信電話挨個交代提醒。非老相識,對于此類的熱忱不免心有所動:在這樣一個人情淡漠的世界里,難能可貴。
第70期讀書會,我終于去了。鄭東新區(qū)收藏館里,空曠的三層樓,除了零零散散陳列擺放的廣告牌,還有一些字畫和收藏品寂寞的站在門廳兩旁的櫥窗里。這讓我想起,喧鬧的銀基商貿城,每天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群。與此處相較,實在也能窺見商業(yè)時代氣息里獨處一隅的清修氣息。一本書,一個下午的光陰里,我感知世界額,微塵起伏,我就是其中一粒。感謝小雅讀書會!感恩相遇!
一杯茶,一本書,對坐,相視,淡然一笑,就在靜坐的光陰里拉開《論語別裁》。遠古樸素的智慧與南老客觀公正的解讀融合在一起,從時空的前端連接到時光的此處??臻g可以無限擴大,無邊拓展延伸,書就在此處,思想卻擺脫了肉體的束縛,無限云游,穿越古今,跌宕起伏。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行夏之時:就是實行夏朝的歷法。中國舊歷分一年為春夏秋冬四時,每一時又分孟仲季三個月,依周天十二辰的次序,孟春是建寅之月,為四時之始。夏朝以此為一年開始的正月,合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時序。治國應當先定天時,辦事才方便,所謂天時,在農業(yè)時代,指夏歷最標準,而在今時今日,順“天時”就是要放眼世界,摸索規(guī)律,以治國安邦。人生也同理,需要把握事物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關注世界與持續(xù)的自我成長。所以孔子答復顏淵,第一個要點就是行夏之時。
乘殷之輅:是使用的交通工具,要用殷朝的輅。經典釋文說:「輅音路,本亦作路?!馆`路都是車名。馬注,以及禮記明堂位鄭注,殷朝的車子是木路,也叫大路,最樸素。左傳桓公二年說:「大路越席,昭其儉也?!乖较?,就是蒲草編的席子,編結蒲草為席,置于車中,以為坐墊,有尚儉之意。今人修禪拜佛,打坐定性時都喜歡蒲草墊子,尋求的或許也是一種樸素的真理,從形具象,以此凝神靜思。越是喧囂,越要修煉定力,在繁華浩淼的塵世里,用最樸素的智慧,將自我一點點融入社會。不羨慕繁華,不迷失自我,內心的堅守一如既往,不彷徨生疑,反而更篤定堅持。
服周之冕:冕是禮帽,此處代表衣冠,歷代衣冠制度不同,孔子主張用周朝的冕。依包注及劉氏正義說,周冕有垂旒,用來遮眼,有黈纊塞耳,就是用黃綿做成丸狀,懸在冕的兩邊,當住兩耳。把眼耳遮塞起來,取意是為人君者不聽讒言,以及不需察察為明。此語在當下社會尤其具有普世意義,零星碎片化閱讀,自媒體充斥的信息,魚龍混雜,花樣繁多。每個人如果不帶上大腦甄別,就會變成生活中的甲乙丙丁,誰都有理,你被重拳打成了傻子。
樂則韶舞:古代各種典禮祭祀等,對國民實施教化,都需音樂。但音樂的五音不能錯亂,否則不祥。所以,孔子告訴顏淵,音樂要用韶舞。韶舞專指舜的音樂,俞樾群經平議說,舞當讀為武,舞武二字,古人通用。樂則的則字,當作法字講,即是音樂當取法舜樂和武王的樂。舞指武王的樂,可從。舜帝的韶樂,盡美盡善,固然可用,武王樂,雖未盡善,但也盡美,所以也可用。結識一個云南彝族的詩詞大師,每次在群里發(fā)圖都是載歌載舞的熱鬧場景,令人好生感概。晨歌暮舞的空間里,一顆心是靈動的自由的,所以林鳳才老師能從現代詩輕松轉化古詩詞,二者巧妙結合,雖沒有古人的韻律限制,但讀出的是洞悉韻律之后的跳躍思緒,反而提升了意境。別具特色,這或者就是載歌載舞“教化”人性的妙處。
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放逐鄭國的樂聲,不用巧言的佞人。因為鄭聲淫,佞人危險。鄭聲淫,是說鄭國的音樂聲調,濫無節(jié)制。談到這一點,想起“親君子,遠小人”這是千古的忠言。對待信息接收:帶上耳朵,閉上眼,打開心,才能做出自己的決斷。對于自己要求:每個人都要修生養(yǎng)性,以君子的德行為標榜,嚴格要求自己,將身體的魔性一點點控制,以更好的順應天倫修達人道。
治國的事情千頭萬緒,做人的事情瑣碎反復??鬃痈嬖V顏淵以上幾點,博采眾長,定時令、車制、服制,音樂,以及戒備,立宏規(guī),修身養(yǎng)性,治國平天下以此類推,章法不言自明??此聘乓?,也為今人的心靈保留好了門戶,靜待隨時自由出入。
錯綜復雜的理論,在古人幾千年前已經抽絲剝繭,梳理得有理有據。生于今世的我們,在此時此刻靜心打量,才發(fā)覺先人們留給我們沉甸甸的財富,一直被我們扔在墻角旮旯里。它就那么一直靜靜的看著你我,看我在紅塵里摸爬滾打;看你為世間的瑣事躊躇,直到有一天你翻閱,引經據典一切都有出處。為你打開一面認知自我,宇宙和天地萬物的鏡子。沉思,才發(fā)覺眼界閱歷和胸懷一切都在一瞬的善念里。細細品味時,會悔恨先人們留給子孫的精神財富,你我接納得太遲,自我認知也頗費了不少腳力。你的太久的迷離,你的過多的愁思,你的紅塵里的缺失,一切的一切源于深陷認知的罅隙,源于自我的束縛。眼界沒有高低,但見識絕對分高下深淺。一切都在你的視野和對生活的領悟里。
小雅老師說:“定能生慧,真能見性。自知者知人明人?!?/p>
一個人要勇敢拉開時空。在時空里穿梭和行走,才能預見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多真實感悟世界的靈魂。點撥或者感化,都存在于萬物中,只要打開靈魂的接收器,你才能感知和感應。閱讀認知是一點一滴的匯聚,堅持三五天或者毫無起色,看不到變化,堅持三年五年,“腹有詩書氣自華”就呈現在舉手投足。生兒知之者畢竟是少數,許多東西都要靠后天不斷演習達成。對于后天的磨練和捶打,一方面要靠生活,一方面要靠閱讀學習。
北海道人《醉解易經》有段《莊子·達生》的闡述中講到,顏淵一次過渡,看見擺渡人駕船的技巧,覺得實在神妙,就問擺渡人:“駕船可以學習嗎?”擺渡人答:“可以學,假如是會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學會駕船,而會潛水的人,即使沒有見過船,也能駕駛自如?!盵1]
顏淵進而問如何駕船,擺渡人卻沒有回答,孔子答說:“善游泳者能很快學會劃船,是因為他們習以成性,適應于水而處之自然。至于那善于潛水者不曾見過船卻能熟練駕駛船,是因為他們眼里的深淵就象我們陸地上的小丘一樣,看待船翻如同車子倒退一樣,船的翻覆和車的倒退以及各種景象展現在他們眼前,卻都不能打亂他們的內心。他們到哪里都從容自得!用瓦器作為賭注的人,心地坦然而格外技高;用金屬作為賭注的人,心存疑懼;用黃金作為賭注的人則頭腦發(fā)昏內心迷亂。各種賭注的賭博技巧是一樣的,而有所顧惜,那就是以身外之物為重了?!盵2]
“生活當中,無論社會多么浮躁喧嘩,追求流俗,總有一些人安靜的守候,堅持操守,用單純的心境淡然處世?!?/p>
閱讀收心,讓我們翻開古人的智慧,在這個塵世,抱樸守拙;閱讀守心,讓我們撐開生命的小舟,只一葉,融入大海,隨風去搖曳,感受世界浩瀚,遙望碧空萬里。
【參考文獻】
[1]醉解易經
[2]論語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