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
(撫順市礦務局總醫(yī)院消化科,遼寧 撫順 113008)
經(jīng)皮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體積聚的臨床療效分析
蔡軍
(撫順市礦務局總醫(yī)院消化科,遼寧 撫順 113008)
目的 探討經(jīng)皮穿刺置管引流術(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胰周液體積聚的效果。方法 選取86例SAP急性胰周液體積聚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予以開腹治療,觀察組予以PCD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C-反應蛋白(CRP)恢復至正常時間等。結果 兩組患者CTSI評分、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CRP恢復至正常的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糖尿病、胰瘺、膿毒癥、MODS發(fā)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腹腔出血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在SAP急性胰周液體積聚患者實施PCD術,能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病死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并有效提高治療的療效。
胰周液體積聚;急性胰腺炎;重癥;經(jīng)皮穿刺置管引流術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特點是胰腺組織壞死、胰腺呈彌漫性出血等,一旦發(fā)生重癥急性胰腺炎,很容易引起繼發(fā)感染,從而引發(fā)器官衰竭,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的死亡[1]。胰周液體積聚是SAP患者一種比較常見的局部并發(fā)癥。經(jīng)皮穿刺置管引流術(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是近些年治療SAP胰周液體積聚的一種重要手段,本研究對收治的46例SAP急性胰周液體積聚患者實施PCD術,取得不錯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lián)犴樖械V務局總醫(yī)院收治的86例SAP急性胰周液體積聚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7.79±13.94)歲;觀察組男20例,女26例,年齡(48.31±13.57)歲。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版)關于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2)發(fā)病72 h內(nèi)入院。(3)入院時CT及B超檢查顯示急性胰周積液,積液直徑≥5 cm,入院時CT分級D~E級,發(fā)病后3~4 d的患者的CT嚴重程度指數(shù)(CTSI)>8.0。(4)發(fā)病72h內(nèi)C-反應蛋白(CRP)≥150 mg/L,Ranson評分≥3分,APACHEⅡ評分≥8分。排除標準:(1)保守治療>4周且已經(jīng)形成假性囊腫;(2)膽源性SAP伴膽管炎及梗阻性黃疸;(3)慢性胰腺炎急性發(fā)作;(4)合并有腹腔動脈瘤破裂。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積極液體復蘇等保守治療,對照組組予以開腹治療,清除胰腺壞死組織,腹腔及胰周灌洗引流術16例;切開胰腺被膜,腹腔、胰周灌洗引流術24例。觀察組予以PCD治療,46例患者均先行PCD,盡快引流胰周積液。觀察患者胰周積液的大小和位置,以確定置管的數(shù)量及穿刺的路徑,PCD方法:應用彩色多普勒電腦超聲儀Acuson Sequoi-a512,選取3.5 MHz超聲探頭,在確定穿刺路徑時要盡可能避開腹腔的器官,在B超引導下采用18GPTCD針進行穿刺并抽出10~20 mL積液,同時對積液進
行細菌學及生化學檢查。積液抽出后沿套管針將導絲插入腹腔積液,并將穿刺針拔出,待擴張管將局部皮膚擴張后,可將12~14 Fr豬尾管置入,并將導絲拔出,接引流袋。每日采用甲硝唑液、生理鹽水灌洗、引流2~3次,直到腹腔灌洗液呈清亮狀。在置管期間,應及時更換引流管,并進行充分的灌洗及引流。如果行PCD術72 h后病情仍無法有效控制,則及時行開腹手術進行清創(chuàng)引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20.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CTSI評分、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CRP恢復至正常的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s)
P值0.66 0.42 0.017 0.014項目CTSI評分APACHEⅡ評分CRP恢復至正常的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n=46)8.42±1.02 18.44±5.79 22.63±12.19 50.04±18.67對照組(n=40)8.63±1.09 16.96±5.27 38.17±17.53 67.32±27.33 t值0.44 -0.82 12.34 12.78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糖尿病、胰瘺、膿毒癥、MODS發(fā)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腹腔出血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SAP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造成胰腺以及胰周組織出現(xiàn)液化壞死、胰酶漏出、炎性反應物滲出等,最終導致急性胰周液體積聚。在SAP急性反應期,積聚的胰周液體就會吸收入血,從而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甚至MODS;在SAP全身感染期,約40%~70%的患者容易合并感染,從而引發(fā)MODS、膿毒癥。SAP早期會出現(xiàn)劇烈的全身炎癥反應,并且患者健康組織及胰腺的壞死組織之間的界限不容易區(qū)分,且胰周的積液很容易擴散到小網(wǎng)膜囊內(nèi),從而導致胰瘺的發(fā)生。
開腹清創(chuàng)術是傳統(tǒng)治療SAP的方法,但是該方法往往不能完全清除胰腺的壞死組織,手術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感染、胰瘺、出血等,并且開腹手術的創(chuàng)傷比較大,易引發(fā)嚴重的全身應激發(fā)應[2]。
PCD術是當前治療SAP急性胰周液體積聚的主要治療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PCD手術組患者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可能與PCD術能有效減少SAP全身炎癥反應有關。觀察組患者CPR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MODS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表明,行PCD術能有效緩解SAP病情,降低MODS發(fā)生率。SAP胰周積液中往往存在比較多的黏稠液化壞死組織,為促進胰周滲出液和壞死組織的排出、保證引流管的通暢,本研究主要選擇口徑比較大的12~14 Fr引流管,同時每天以甲硝唑和生理鹽水進行灌洗,并使用B超觀察穿刺置管的情況,定期進行引流液的細菌學檢查,并根據(jù)細菌學檢測結果調(diào)整抗生素的種類[3]。
PCD術安全、操作簡單,并且能對穿刺路徑進行實時監(jiān)測,能有效避開機體的臟器及血管,成功率比較高[4]。PCD能及時引流胰周的積液,有效的阻止了胰周積液對臟器及血管的侵蝕,因此行PCD術的患者發(fā)生出血的概率也大大降低。研究報道PCD術的胰瘺發(fā)生率高達50.0%[5],本研究中僅為8.70%,本研究認為SAP合并胰管破裂的現(xiàn)象并不常見,并且SAP患者的胰管引流通暢,只要控制好胰腺炎,即使伴有胰管的破損,該破損處也會有纖維進行堵塞、包裹,因此本組中胰瘺的發(fā)生率并不高。由于開腹清創(chuàng)術不能明確區(qū)分健康組織和早期胰腺壞死組織之間的界限,很容易導致清創(chuàng)過度,從而導致胰瘺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SAP急性胰周液體積聚患者實施PCD術,能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病死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并有效提高治療的療效。
[1] 張健,楊正安,李小鵬,等.重癥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體積聚經(jīng)皮穿刺置管引流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37(35):3543-3544,3547.
[2] 王春友,李非,趙玉沛,等.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5,1(1):4-7.
[3] 任鴻昌,孫宏偉,楊鶴鳴,等.經(jīng)皮穿刺置管引流與直接開腹手術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比較[J].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16(3):246-250,254.
[4] 許賁,鄭曉博,劉衛(wèi)輝,等.經(jīng)皮穿刺置管引流前行腹腔穿刺引流治療合并液體積聚的急性胰腺炎[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4,22(9):1161-1165.
[5] 楊春雷,鄔林泉.經(jīng)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療急性胰腺炎胰周積液的價值[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25(8):59-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