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舟
(天津理工大學,天津 300384)
淺析新媒體語境下字體設計的衍生形式
周小舟
(天津理工大學,天津 300384)
字體設計意為對文字按視覺設計規(guī)律加以整體的精心安排。字體作為信息傳播過程中的重要視覺符號,隨之成為信息有效傳播的關鍵因素。文章在廣泛汲取傳統(tǒng)媒體中字體的設計、創(chuàng)意精華的基礎上,結合新媒體語境應用環(huán)境的特點,對新媒體語境下字體設計、創(chuàng)意的要求和衍生形式進行了探討,旨在進一步凝練新媒體語境下字體設計的技巧,提高信息傳播的有效性。
新媒體;字體設計;衍生形式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新媒體及其發(fā)展歷程
林迅在《新媒體藝術》中解讀新媒體:“新媒體的‘新’是針對某個參照系來完成相對性的表述,一般針對事件或技術,所以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毙旅襟w(New 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以后發(fā)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tài),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wèi)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二)新媒體語境下的表達特點
新媒體語境的表達分為兩個方向,一是新媒體語境的表達模式,二是新媒體的表現技法。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新媒體設計概論》中比較新舊媒體時提出“舊媒體是模擬的,新媒體是數字的。舊媒體是線性的,新媒體是交互的。舊媒體是靜態(tài)的,新媒體是動態(tài)的?!睆谋憩F技法的角度而言,從印刷色到光學顯示屏,從印刷媒體到數字媒體,新媒體的表達手段和表現技法都發(fā)生了變化。從傳播學角度來講,新媒體開創(chuàng)了媒體雙向交流的時代,它引領媒體在傳播方向上從單項的平衡、不平衡傳播模式帶入了雙向的平衡、不平衡傳播模式。在新媒體的傳播模式下,所有的新媒體用戶都是新聞的發(fā)布者、創(chuàng)造者,用戶可以跨越任何時間、空間上的障礙,進行信息的傳播與交換。
(三)新媒體語境下對于字體設計的新要求
字體是視覺語言傳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字體設計是字體通過視覺傳達在人們大腦中產生的效果,決定它的影響力、感召力以及對受眾的視覺刺激程度。是視覺傳達過程中最重要的表述形式,是最直接、最明確的中心思想的表達方式,是畫龍點睛之筆。
第一,是字體對于其展示形式的多樣性要求。在新媒體形式出現以后,字體設計也不能僅滿足于靜態(tài)平面的展示形式,可以采用運動、流動、閃爍以及添加交互效果來展示。同時,依附于其展示媒體的特點及所展示內容的需要,字體不僅要符合相應品牌、活動或服務的特點,更要根據其傳播特點、傳播途徑、信息受眾的不同進行更多形式的表達。
第二,是字體對于其樣式的簡單化要求。隨著網絡的發(fā)展,扁平化圖形和扁平化文字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字體樣式符號化概念越顯突出,新媒體下的字體樣式不再是追求復雜的美,而是要逐步達到一種極簡的契合。在字體設計的初步階段,無論是襯線體還是非襯線體字的設計,都可以依附于新媒體技術在短時間內對其形狀、大小、顏色、版式等方面進行快速修改和完善。
>圖1 Google標志文字的演變
> 圖2 CCTV標志文字的演變
> 圖3 HTML5網頁中字體的動效應用
> 圖4 APP界面設計中交互字體的應用
> 圖5 蘋果操作系統(tǒng)中的“蘋方”字體
> 圖7 Magic Leap技術中交互界面的字體及版式設計概念圖
> 圖8 VR界面設計中字體的設計及應用
如圖1所示,舊Google標志采用了六色襯線體拉丁文字組成,雖然方便橫向閱讀,但是修改為非襯線體后,增加了字體的閱讀性,提高了字體的識別度。
如圖2所示,舊CCTV的標志采用了雙線體字體,雖然比較圓潤,但是在不同尺寸的顯示狀態(tài)下,識別率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而采用新CCTV標識后,顏色更為統(tǒng)一,識別性更高。
由上述案例不難看出,未來字體設計的趨勢,尤其是新媒體語境下的字體設計,更趨向于簡單化、簡潔化和易識別化。
新媒體語境下的字體設計,不同于傳統(tǒng)字體設計,它是一種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所以更應該具備時代性和實用性。
(一)動態(tài)中的衍生形式
字體設計在傳統(tǒng)媒體的應用中,主要目的是將字體進行風格化的變形,使其更加適合于文字的內容,同時引起受眾的關注,以達到信息傳播的效果。結合字體設計與版式的編排,在二維的媒體上呈現出具有一定視覺張力的字體效果便是字體設計在傳統(tǒng)媒體應用中的基本要求。
如圖3所示,在新媒體中,視覺表現的載體由傳統(tǒng)媒體的紙媒轉型成了數字媒體,動態(tài)的屏幕要求字體在表達中不能永久性的占據屏幕中的一部分面積固定不動。早期的字體設計便運用了一些基本的動畫效果將二維平面中設計字體進行簡單地動態(tài)效果轉換。
> 圖6 蘋果操作系統(tǒng)在弱化文字特效并加強文字閱讀性
> 圖9 VR游戲交互界面中字體設計及應用
數字媒體的興起最早是在互聯網界面,整體的版式布局、字體的應用依然延續(xù)了傳統(tǒng)媒體中的形式。隨著對于表現技法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和開發(fā),字體開始逐漸呈現出其在外形、顏色、亮度等方面的多元素的變化。伴隨著技術的改善和提高,更多的表現形式被挖掘出來,使得字體設計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
字體設計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印刷媒體的展示效果、排列形式,動態(tài)海報、動態(tài)標志中的字體在展示過程中展示出的模擬3D效果、解構、對稱、收縮、重復等形式均應用在新媒體之中。除了動態(tài)字體在數字屏幕上的呈現形式以外,運用投影、全息屏等光影技術將字體設計成像在空間里的形式也屢見不鮮。這種將平面字體運用在動態(tài)平面或空間的形式,不僅加強了作品整體的視覺效果,也使受眾置身于其中,視覺效果更加真實,受眾感受更為有效。
(二)交互中的衍生形式
“‘溝通’‘合作’與‘參與’不僅成為數字媒體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藝術家所關注的焦點問題,而且是影響審美價值、意義及情感體驗質量的關鍵問題”?;谛旅襟w技術帶來的高互動性傳播模式,受眾可以逐漸的參與到媒體的互動交流之中,字體設計在交互設計中不僅僅承擔了信息傳達的功能,同時也具有了信息引導、互動信息反饋、導航受眾繼續(xù)操作等作用。從技術層面而言,字體設計不再是傳統(tǒng)媒體中固定的、單一層次的、藝術效果的設計,還要將字體互動中的效果以及相關鏈接等功能融合在字體設計之中。
如圖4所示,在交互媒體中的字體設計首先要通過與之內容風格相符的字體設計吸引受眾的注意,再激發(fā)并引導受眾按照文字內容、信息進行下一步的互動行為。在此情景之下,字體設計既要保證在傳統(tǒng)媒體中字間距、字號、字形等方面的變化統(tǒng)一、秩序節(jié)奏等審美要求,也要保證其信息內容的邏輯性、信息功能性、文字識別性、設計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如圖5所示,蘋果在新的iOS系統(tǒng)中,拋棄原先使用的華文字體,而采用了更加簡潔和識別率高的“蘋方”字體,目的是為了增強品牌識別度和產品的統(tǒng)一性,這也是未來新媒體語境下字體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此外,區(qū)別于傳統(tǒng)印刷媒體的特點,新媒體的信息載體可大可小,從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到投影屏幕的大面積覆蓋。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的普遍規(guī)格,字體設計在新媒體的交互活動運用之中面臨的另一個新問題是如何集中受眾的注意力以及如何減輕電子設備對于受眾閱讀的視覺刺激,確保在符合受眾閱讀習慣的前提下,保證文字信息傳遞的最大化和閱讀的時效性。
(三)其他新媒體技術中的衍生形式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日漸成熟,字體設計在新媒體中的應用也變得愈加豐富。字體設計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的途徑之一,其應用范圍也隨之日益擴大,隨著載體的種類增多,品牌、產品或服務的傳播需求,新媒體在表達形式上不僅只是單一媒體的傳播形式,整合媒體、跨界媒體等多媒體組合形式的出現,使傳播途徑更加豐富,視覺效果更加完善,但是在新的媒體組合下,字體設計面臨的新挑戰(zhàn)也隨之而來。新媒體語境下,字體設計并不是摒棄之前的設計原理和美學形式。整合媒體環(huán)境下的字體設計,為設計者設計過程提供了不少便捷的同時也增強了字體的效果。但在應用范圍上,字體設計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
如圖6所示,蘋果系統(tǒng)在字體設計上,一直在做著化繁為簡的工作,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字體的閱讀性,提高用戶的體驗。
跨界媒體的字體設計不能再滿足于傳統(tǒng)媒體的二維靜態(tài)的展現形式,更要根據字體平面形態(tài)內的造型解構制作出立體、動態(tài)、解構等要求下的多形態(tài)設計,以此滿足于跨界多渠道媒體的不同需求,其中Magic Leap技術最具代表性。
如圖7所示,自2015年底開始,Magic Leap作為一項更新的技術進入了媒體的行列,逐漸走入市場。該技術可以在真實的空間內呈現虛幻的立體裸眼3D效果。該技術打破了以往在二維媒體中極力制造逼真的空間視覺效果,使模擬視覺效果打破了平面的界限,進入到受眾的真實生活環(huán)境中。在這種空間模擬立體效果日益成熟的進程中,字體設計也隨之有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如圖8所示,空間中的字體設計區(qū)別于當下較為普遍的投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3D屏幕、全息屏幕等媒體形式,在模擬空間表現的技術中,受眾無需借助工具,即可從視覺上直接感受到呈現在身邊的語言符號,這要求設計者打破平面上字體設計的思維,建筑更為完善、更為立體的動態(tài)的、視覺形式。
除了技術上的學習以外,字體設計更應不僅僅滿足于字體之間的對比、版式、節(jié)奏及層次關系,更要考慮空間與字體、環(huán)境與字體、受眾與字體等多方面的形態(tài)、交流設計,以及在空間范圍內,如何將字體的功能性、展示效果與實體的空間環(huán)境、受眾需求巧妙的融為一體等問題。如圖9所示,讓字體設計在新媒體的環(huán)境下不僅能夠滿足較早在傳統(tǒng)媒體下的功能,還要在新環(huán)境下滿足其新的傳播功能和新的展示功能。
科技高速發(fā)展至今,新媒體已經逐漸走向了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其傳播模式和展示形態(tài)日益成熟,但仍有著很大的發(fā)展前景和發(fā)展空間。字體設計作為重要的傳播視覺符號,要時刻結合新媒體形式將表現形式最大化、極致化。字體設計依托于新媒體的平臺上,所面臨的挑戰(zhàn)是其在視覺上的動態(tài)設計以及在傳播模式下的互動設計,乃至結合空間感官的綜合運用。
今后,新媒體會有著更大、更新的突破,這種突破會對字體設計提出更多的挑戰(zhàn)。但無論新媒體形式如何豐富,字體設計的衍生形式如何多樣性,要繼續(xù)秉承字體設計在傳統(tǒng)媒體中所運用的構成要領和造型基礎。在繼承字體設計最基本的要求和設計方法的基礎上,要不斷的更新設計理念,將基礎的設計理論與日益發(fā)展的媒體形式進行相互結合,力求做到新媒體形式為字體更強的視覺表現而服務,字體的多元化形式將新媒體的傳播效果做到最大化。
字體設計的衍生形式依托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字體設計的創(chuàng)新形式最終目的是為了新媒體的信息傳播與互動更為普及、便捷。字體設計的衍生形式無論在傳播形式上還是在表現形式上都是功能性和藝術性并重的一個設計項目,兩者只有相輔相容,才能兼收并蓄,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和視覺體驗。■
[1] Gelband, Ned. New Dimension in Media Transaction [J]. Marketing & Media Dimension, 1981, 16(6):95.
[2] 林迅.新媒體藝術[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45.
[3] 方艷,胡巍.字體設計概論[M].北京:印刷工業(yè)出版社,2010:2-3.
[4] Metz, Rachel. Virtual Reality [J].USA.: MIT Technology Review,第118卷,第2期,2015(3-4):28-33.
[5] Byrnes, Nanette. Real Cash [J]. MIT Technology Review. 第119卷,第1期,2015(1-2):66.
[6](英)崔西亞· 奧斯丁, 理查德· 杜思特 等.新媒體設計概論[M].雷倩,徐昊 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10-11.
The Analysis for the Derivative Form of the Font Design Under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ZHOU Xiao-zhou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The font design can be explained to be an elaborated arrangement for words according to the regularity of visual design. The font, as the important visual symbo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of the effective spread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font design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and creative ideas, the passage emphasizing on the further discussion in the terms of the design of font, the demand of originality and derivative form under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which also integrate the factor of applying environment under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is for condensing the technique about the design of font under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preading information.
new media; font design; derivative form
J0-J5
:A
:1008-2832(2017)05-0036-03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