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鏡中的祥瑞紋飾與避邪銘文
□ 張宏林
我國古代銅鏡,濫觴于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歷經戰(zhàn)國、漢唐而臻鼎盛。兩漢銅鏡,繼先朝之余脈,立后世之楷范,于實用功能外,承載思想,寄托情感,積淀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紋飾銘文:崇神靈而作祈禳,飾圖文以寓希冀。故避災禳禍,納福降瑞,乃是漢代鏡銘紋飾的主題思想之一?,F(xiàn)就漢鏡中的祥瑞紋飾和避邪銘文,列其形質,溯其源流,析其思想,究其因果,以拋磚引玉。
漢代銅鏡所含祈求祥瑞,祛除邪惡之意。一“求”一“祛”,兩者名異而實一,相反相成,互為因果,今列舉以下16例以證。
“角王巨虛”四神間隔規(guī)矩鏡(圖1) 四方八區(qū)配置:左青龍配人首鳥身的朱芒;右白虎配飛鳥;前朱雀配鸞鳥;后玄武配獨角瑞獸。雙圈內銘文為:“倉(蒼)龍白虎神而明,赤爵(雀)玄武順陰陽。角王鉅(巨)虛辟不詳(祥),七子九孫治中央?!?/p>
“湅治銅華”四靈間隔規(guī)矩鏡(圖2) 四方八區(qū)配置:左飾相隨的兩白虎;右飾手持芝草相對而跪的兩羽人;前飾相向的兩朱雀;后飾相隨的兩玄武。雙圈內銘文為:“湅(煉)治銅華清而明,已(以)為鏡、宜文章。延年益壽辟不羊(祥),與天毋極、如日月之光長?!?/p>
圖1 角王巨虛四神間隔規(guī)矩鏡
圖2 湅治銅華四靈間隔規(guī)矩鏡
“尚方御”四神規(guī)矩鏡(圖3) 四方八區(qū)配置:左青龍配人首鳥身的句芒,中間飾鳥,青龍后飾芝草,句芒后飾烏;右白虎配蟾蜍,中間飾鳥,白虎后飾鳥,蟾蜍后亦飾鳥;前為朱雀配仙人騎鹿,中間飾鳥,朱雀后飾鳥,鹿后亦飾鳥;后玄武配前肢捧芝草的辟邪,玄武后飾鳥,辟邪后亦飾鳥。周圍銘文為:“尚方御竟(鏡)大毋傷,左龍右虎辟不詳(祥)。朱鳥玄武調〔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得富昌。壽敝今(金)石如侯王?!?/p>
圖3 尚方御四神規(guī)矩鏡
圖4 刻鏤博局四神規(guī)矩鏡
圖5 桼言四神規(guī)矩鏡
圖6 銅出丹陽四神規(guī)矩鏡
“刻鏤博局”四神規(guī)矩鏡(圖4)四方八區(qū)配置:左白虎配蹲伏的羽人;右青龍配手持芝草的羽人;前朱雀配麒麟;后玄武配瑞獸。周圍銘文為:“新有善銅出丹陽,和已(以)銀錫清且〔明〕。左龍右虎掌亖彭(方),朱爵(雀)玄武順陰陽。八子九孫治中央,真尚安作出陽方??嚏U博局去不羊(祥)?!?/p>
“桼言”四神規(guī)矩鏡(圖5) 四方八區(qū)配置:左青龍配羽人;右白虎配蟾蜍;前回首之虎配九尾狐;后玄武配天鹿。周圍銘文為:“桼言ㄓ(之)始自有紀,湅治銅錫去其宰(滓)。辟除不羊(祥)宜古(賈)市,長葆二親利孫子?!?/p>
“銅出丹陽”四神規(guī)矩鏡(圖6) 四方八區(qū)配置:左為前肢捧內飾金烏日輪的青龍配人首鳥身的句芒,中間飾持杖羽人,青龍后飾蟾蜍,句芒上飾持杖羽人、后飾蟾蜍和羽人;右為前肢捧內飾蟾蜍月輪的白虎配獨角瑞獸,中間飾麒麟,白虎后飾蟾蜍,獨角獸后飾蟾蜍和飛鳥;前為朱雀配騎鹿仙人,中間飾蟾蜍,朱雀后飾羽人,鹿后飾鳥、羽人;后玄武配前肢捧芝草的辟邪,中間飾手持芝草的羽人,玄武后飾羽人,辟邪后飾蟾蜍。周圍銘文為:“新有善銅出〔丹〕陽,百湅(煉)去宰(滓)清而明。仁工刻勞(鏤)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詳(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兮?!?/p>
“銅出丹陽”五靈七乳鏡(圖7)順時針方向飾:蟾蜍,身后飾鳥;白虎;麒麟,身后飾鳥;朱雀;手持芝草的羽人;青龍,身后飾鳥;玄武。周圍銘文為:“漢有善同(銅)出丹楊(陽),湅(煉)已(以)銀錫清且明。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詳(祥)。朱爵(雀)玄武順陰陽,十二辰具六博張。明而日月之珠光,子孫備具居中央。佳何棠?!?/p>
“尚方”四神七乳鏡(圖8) 順時針方向飾:手持芝草的羽人配鳥;青龍;朱雀;仙人騎鹿,其后飾鳥;蟾蜍;白虎;玄武,其后飾鳥。周圍銘文為:“尚方佳竟(鏡)大毋傷,左龍右虎辟不詳(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敝今(金)石如侯王兮。”
“銅出丹陽”瑞獸奏樂七乳鏡(圖9)順時針方向飾:前肢持錘擊鐃的跪地白虎,其左右各飾雛鳥;跪地奏瑟的白虎,其左飾雛鳥、右飾蟾蜍;口銜內飾金烏日輪的朱雀,其左邊的上下各飾雛鳥,右旁飾鳥;跳舞的羽人和兩蟾蜍,中間飾似為食奩的器具;左飾吹箎的青龍,右飾持杖的羽人,其上飾雛鳥;前后相隨的兩蟾蜍,其上飾兩雛鳥,其中前面的蟾蜍前肢托內飾蟾蜍的月輪;玄武,其下飾四雛鳥。周圍銘文為:“新有善同(銅)出丹陽,湅(煉)治銅錫清而明。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羊(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服具居中央。長保二樂樂富昌,壽如金石之侯王?!?/p>
圖7 銅出丹陽五靈七乳鏡
圖8 尚方四神七乳鏡
“青蓋作”龍虎鏡(圖10) 主區(qū)左虎右龍相對峙,其龍獨角向后,曲頸向左,襠部飾男根,其下飾回頭之龜,龜前飾持杖羽人。周圍銘文為:“青蓋作竟(鏡)大毋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羊(祥),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樂兮?!?/p>
“周氏作”窮奇龍虎鏡(圖11) 主區(qū)左虎右龍相對峙,其龍雙角向后,曲頸向左,其后隨一瑞獸。周圍銘文為:“周是(氏)作竟(鏡)真大工,上有窮奇辟不羊(祥)。服此竟(鏡)者日飲酒,月作倡;傳告后世俱毋忘?!?/p>
“潘氏作”神人瑞獸四乳鏡(圖12) 主區(qū)以四乳釘間隔:一組飾上騎羽人的兩虎,對稱的一組飾兩虎;另一組飾雙龍,對稱的一組飾各騎一馬的三人張弓射箭。周圍銘文為:“潘氏作竟(鏡)大毋傷,上有奇獸去不羊(祥),長保二親宜侯王?!?/p>
“周氏作”伍子胥畫像鏡(圖13)主區(qū)以四乳釘間隔,逆時針方向依次飾:越王與謀臣范蠡,中間榜題“越王”;并肩而立的兩女子,應為越國美女西施與鄭旦;端坐于帷幄之中的吳王,其旁榜題“吳王”;仗劍自刎的伍子胥,其旁榜題“伍子胥”。周圍銘文為:“周是(氏)作竟(鏡)真大工,上有諸王辟不羊(祥)。和以銅錫清且明,巧工刻之成文章,買此竟(鏡)后富昌兮。”
“尚方御”四神規(guī)矩鏡(圖14) 四方八區(qū)配置:左青龍配一鳥,中間及青龍與鳥身后各飾一鳥;右白虎配蟾蜍,中間飾展翅之鳥,白虎身后飾鳥,蟾蜍上方和身后各飾鳥;前朱雀配仙人騎鹿,中間飾羽人,鹿后亦飾羽人;后玄武配舞蹈的兩羽人。周圍銘文為:“尚方御鏡哉真大好,左龍右虎辟除道。上有神鮮(仙)不知老,渴飲玉泉饑食棗。浮游天下敖(遨)亖海,壽如金石為國保。傳之后世樂毋〔極〕?!?/p>
“龍氏作”龍虎鏡(圖15) 主區(qū)左龍右虎相對峙,其龍獨角向后,曲頸向右,其后隨一獨角瑞獸。周圍銘文為:“龍氏作竟(鏡)佳且好,明而日月世之保,上有白虎辟邪主除道,服此竟(鏡)者,田作大得,賈市萬倍?!?/p>
“尚方作”雙龍鏡(圖16) 主區(qū)飾對峙的兩龍。周圍銘文為:“尚方作竟(鏡)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饑食棗,浮游天下敖(遨)四海,左龍右虎辟不道,佳且好?!?/p>
上述的鏡銘紋飾,反映了古人渴望納福降瑞的思想意識和民俗觀念。究其根本,是古人對自然現(xiàn)象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認知局限所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界中各類物種生存繁衍的唯一法則。人類,作為自然界中的物種之一,要想生存發(fā)展,繁衍生息,最為本能的思想與行為莫過于避害趨利,以保證生命的存續(xù)。但處于蒙昧期的原始先民,無法理解和抗衡嚴酷的自然現(xiàn)象,例如:風雨雷電,冰霜霧雪,洪水干旱,臺風冰雹,寒冷暑熱,瘴氣疫病,蛇蟲毒害,猛獸吞食和食物短缺等,認為是上天神靈的無形之手,在駕馭和掌控著人類世界的禍福得失,故只能求助于上天神靈的恩賜幫助,以禳災避禍,從而產生了神靈崇拜意識,最終發(fā)展形成了萬物有靈觀。故萬物有靈的觀念,應該是古人認知局限的歸宿。漢鏡紋飾銘文反映的祥瑞觀念和避邪習俗,來源于萬物有靈觀涵蓋下的二個具體緣由:
其一,祥瑞觀念的文化影響。
崇尚祥瑞,由來已久,見諸文獻,施之教育,行于習俗,附于器物。如對圣人賢哲,往往視之為上天降瑞,來歷不凡?!端螘吩唬骸疤坏坼禒奘?,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犧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氏沒,宓犧代之,受龍圖,畫八卦,所謂《河出圖》者也。有景龍之瑞?!庇帧把椎凵褶r氏,母曰女登,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常羊山,生炎帝。人首牛身,有圣德,致大火之瑞。”又“黃帝軒轅氏,母曰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而孕?!惫湃说南槿鹩^念影響漢鏡裝飾圖案和銘文思想的主要是二個方面。
圖9 銅出丹陽瑞獸奏樂七乳鏡
圖10 青蓋作龍虎鏡
一是五靈紋飾。這是漢鏡中最為常見的裝飾圖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和麒麟。由于五靈紋飾與漢代流行的五行觀念相對應,故在時人的思想觀念中是“五德嘉符”的祥瑞標志。其祥瑞涵義,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端螘分^:“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含仁而戴義,音中鐘呂,步中規(guī)矩,不踐生蟲,不折生草,不食不義,不飲洿池,不入坑井,不行羅網。明王動靜有儀則見。牡鳴曰逝圣,牝鳴曰歸和,春鳴曰扶幼,夏鳴曰養(yǎng)綏?!笨梢姽湃瞬坏痒梓胱鳛槿柿x的象征,還把其看作是上天賜予百姓的祥瑞之征。
《符瑞志》把龍分為四色,即黃龍、白龍、青龍、黑龍。并說:“黃龍者,四龍之長也。不漉池而漁,德至淵泉,則黃龍游于池。能高能下,能細能大,能幽能冥,能短能長,乍存乍亡。”把龍的神奇與統(tǒng)治者的德政相聯(lián)系,以此作為吉祥之兆。
《符瑞志》說:“白虎,王者不暴虐,則白虎仁,不害物。”把虎的仁惡與統(tǒng)治者的施政作了有機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當時流行的天神感應和萬物有靈觀。
朱雀,又稱朱鳥、赤雀,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形似鳳凰的祥禽?!斗鹬尽份d:“神鳥者,赤神之精也,知音聲清濁和調者也。雖赤色而備五彩,雞身,鳴中五音,肅肅雍雍。喜則鳴舞,樂處幽隱。風俗從則至?!?/p>
玄武,通常為龜蛇相纏之形。但在部分漢鏡的裝飾中,也有龜蛇分置的,甚至于有龜而無蛇,或有蛇而無龜的。《符瑞志》曰:“靈龜者,神龜也。王者德澤湛清,漁獵山川從時則出。五色鮮明,三百歲游于蕖葉之上,三千歲常游于卷耳之上。知存亡,明于吉兇。禹卑宮室,靈龜見?!笨梢娚颀敳坏c統(tǒng)治者的從政清明相關,甚至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及生態(tài)平衡的各項政策措施是否得當相連系。
二是五靈以外的異類紋飾。于五靈紋飾外,漢鏡中還常見辟邪、天祿(鹿)、句芒、蟾蜍、角王、巨虛、窮奇、三足烏、九尾狐等圖案紋飾。所有這些,也均與當時流行的避邪習俗和祥瑞觀念相關。
《十洲記》說:“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地……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從以上記載中可知,所謂的“辟邪”與“天鹿”,并非本土物種,是從遙遠的“西?!币M之物。這些方外引進的物種,一旦被我國本土文化所吸納,并與傳統(tǒng)民俗相結合,其性質就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而演變成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祥瑞之物?!都配洶衔病份d:“右漢‘天祿辟邪’四字,在宗資墓前石獸膊上……今墓在鄧州南陽界中,墓前有二石獸,刻其膊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笨梢娝^的“天祿”、“辟邪”,在我國古代民俗中已擔當了避邪祛兇的角色,在漢及以后的相當一段時期內,常被作為鎮(zhèn)墓之獸而用于避邪。
《洛陽伽藍記》記載當時舉行的佛事游行中“辟邪獅子,導引其前”?!段簳份d:“(天興)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麒麟、鳳凰……白虎及諸畏獸……辟邪……以備百戲,大饗設之于殿庭,如漢、晉之舊也。”《瑞應圖》謂:“天鹿者,能壽之獸,五色光輝,王者孝道則至?!睆牡浼囊陨嫌涊d中可見,天鹿是為祥瑞之獸。
《五經通義》載:“月中有兔與蟾蠩何?兔,陰也;蟾蠩,陽也。而與兔并,明陰系于陽也?!薄洞呵镌芬舱f:“月之為言缺也,而設以蟾蠩與兔者,陰陽雙居。明陽之制陰,陰之倚陽?!比绱苏f來,漢鏡中裝飾的蟾蜍圖案具有陰陽屬性,與當時流行的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而陰陽和合,亦是祥瑞之標志。
《墨子》記載:“昔者鄭穆公,當晝日中處乎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面狀正方。鄭穆公見之,乃恐懼犇。神曰:‘無懼,帝享女明德,使予錫女壽十年有九,使若國家蕃昌,子孫茂,毋失鄭?!鹿侔莼祝唬骸覇柹衩??’曰:‘予為句芒?!币源丝芍涿崬檎瓶乩杳駢勖?,能為百姓帶來福祉的神靈。
圖11 周氏作窮奇龍虎鏡
圖12 潘氏作神人瑞獸四乳鏡
圖13 周氏作伍子胥畫像鏡
圖14 尚方御四神規(guī)矩鏡
《逸周書》載:“獨鹿邛邛,距虛,善走也?!薄墩f苑》說:“孔子曰:‘北方有獸,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獸也,甚矣其愛蛩蛩巨虛也。食得甘草,必嚙以遺蛩蛩巨虛,蛩蛩巨虛見人將來,必負蟨以走。蟨非性之愛蛩蛩巨虛也,為其假足之故也。二獸者,亦非性之愛蟨也,為其得甘草而遺之故也?!笨芍熬尢摗笔枪糯鷤髡f中的獸類?!蹲犹撡x》載:“蹵蛩蛩,轔距虛。”張揖注曰:“蛩蛩,青獸,狀如馬;距虛,似騾而小?!比绱苏f來,蛩蛩、巨虛,均為形似騾馬的瑞獸。雖然歷代文獻中對“角王”的相關情況,缺少詳細的記載。但我們從漢代銅鏡的“角王巨虛辟不祥”銘文中,還是能夠感悟到其祥瑞的屬性與避邪之功能。
從上述諸多文獻的記載中,可見祥瑞文化對漢鏡圖飾銘文的立意定位,起了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
其二,避邪習俗的歷史延續(xù)。
古代民俗中的避邪意識,最初應該孕育于萬物有靈的觀念之中。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逐漸形成了避邪民俗,其歷史源頭,或可追溯到圖騰崇拜的原始社會時期。圖騰,最初應該是原始部落或氏族社會崇拜的偶像和保護神。例如作為中華民族象征意義的龍,就是由自然界中的多種動物糅合而成的,是一種具有人文意義的圖騰。至于歷代文獻中記載的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我們也都能在其身上找到圖騰崇拜的孑遺和影子。如蛇身人首的伏羲氏,原本就出身于崇蛇的氏族;人首牛身的神農氏,應該出身于崇牛的氏族;而龍顏瑞相的軒轅氏,則應該是崇龍的氏族等。至于華夏民族干脆稱自己為龍的傳人,這應該是在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之下,所傳承的圖騰崇拜的文化印記。
圖15 龍氏作龍虎鏡
圖16 尚方作雙龍鏡
圖17 獸鈕粟地蛇紋鏡
《說文解字》說“閩:東南越,蛇種”,是說古越族中被稱為“閩越”的分支,是一個崇蛇的族群?!稇?zhàn)國策》載:“被發(fā)文身,錯臂左袵,甌越之民”,是說古越族中俗稱“甌越”的分支。以現(xiàn)在浙江紹興為中心的這一帶,生活著古越族中被稱為“於越”的一支,這也是一個崇蛇的族群?!稘h書·地理志》載:“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會稽,文身斷發(fā),以避蛟龍之害?!敝猎酵豕篡`之時,當地仍保持著斷發(fā)紋身的習俗。在當地出土的春秋晚期的銅鏡中,就裝飾著於越先民尊崇的蛇紋(圖17)。而江蘇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葬中出土的玉帶鉤、琉璃釉玲瓏球形器和青瓷鼓座等器物中,也均裝飾著蛇紋。由此可見,古越族確是一個崇蛇的民族。他們以蛇為圖騰,奉蛇為保護神。
《帝王世紀》曰:“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登,為少典妃,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常羊,炎帝人身牛首?!薄妒霎愑洝氛f:“軒轅之初立也,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銅頭鐵額,食鐵石。軒轅誅之于涿鹿之野。蚩尤能作云霧。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睆囊陨蟽蓜t記載中可見,上古時期的神農氏和蚩尤氏,均應是崇牛的氏族。牛,也應該是他們氏族的圖騰徽標。漢代銅鏡中所飾角抵之牛(圖18)的形象,或許就與圖騰崇拜的文化意識緊密相關。
至于龍,作為圖騰崇拜時期的文化孑遺,文獻記載比比皆是?!墩f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痹诠湃说挠^念中,雖有龍、蛇之分,其實就是一家?!遏旍`光殿賦》說:“伏羲鱗身,女媧蛇軀?!薄缎杏洝份d:“伏犧龍身,女媧蛇軀?!弊怨乓詠?,借龍之形象祈祥避邪的習俗廣為流傳。
正是受遠古圖騰崇拜意識的影響,才產生和形成了祈祥避邪的文化習俗,才在漢鏡的銘紋中得以體現(xiàn)和延續(xù)。
古人有“知行合一”之說。漢鏡紋飾銘文包含的祥瑞觀念和避邪習俗,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知行合一的體現(xiàn)。兩者歸結到一個共同點,就是借助靈物以避邪祈瑞。古人萬物有靈的觀念,決定了避邪靈物的多樣性。在漢鏡的銘文圖飾中,常見的避邪靈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瑞獸避邪。這在歷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墩摵狻贰罢兄魃裼惺?,青龍白虎列十二位,龍虎猛神天之正鬼也,飛尸流兇安敢妄集,猶主人勇猛、奸客不敢窺也?!笨芍埢⒆鳛槭献迳鐣r期原始先民所崇拜的圖騰,后又延續(xù)成為避邪的神靈。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是具納福降瑞,護宅安民的避邪功能的?!侗阕印绕酚涊d道家始祖老子出行時,仙人和祥禽瑞獸為其除道護衛(wèi)的場景:“從黃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三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后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昱昱?!笨梢娗帻?、白虎、朱雀、玄武、窮奇、辟邪等祥禽瑞獸,不但是先民心目中的護佑之神,而且還衍變成了道教始祖老子出行時的護衛(wèi)。《后漢書》曰:“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十二獸有衣毛角……以逐惡鬼于禁中……于是中黃門倡,侲子和,曰:‘甲作食兇,胇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昝,伯奇食夢,強梁、神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凡使十二神追惡兇……’因作方相與十二獸舞。”從文獻的以上記載中,也可使我們了解到,上述神靈的避邪作用和古代社會避邪逐疫所舉行的各類祭祀儀式等民俗活動。
圖18 地支四神間隔簡化規(guī)矩鏡
圖19 永鎮(zhèn)陰精八卦鏡
諸王避邪。這是一種被稱為“以毒攻毒”的避邪方法。“伍子胥畫像鏡”中“上有諸王辟不祥”的銘文,顯然是指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夫差因殺害忠良伍子胥,成了以殘忍著稱的暴君。勾踐陰謀滅吳,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同樣被認為是不義之舉。故《孟子》曰:“春秋無義戰(zhàn)?!敝袊说膫鹘y(tǒng)辯證思維認為,禍福相倚,善惡互轉,任何一種消極因素都可轉化為積極因素。而“以毒攻毒”的觀念,就是這種思維的體現(xiàn)。故暴君辟邪和陰謀制暴,也都應該是中國辟邪文化的組成部分。
博局避邪。除了自然界中的靈物,在傳統(tǒng)民俗中具有避邪功能外,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某些工匠制作的器具,也同樣具有避邪除兇的作用?!稘h書》載:“其夏,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仟佰,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此說還可與出土文物相印證。如上列的漢鏡中,就有“刻鏤博局去不祥”銘文??芍┚咦鳛橐环N供人娛樂的游戲器具,也是古代祭祀活動中的祭物,具有避邪除兇的作用。故漢代銅鏡中裝飾的此類“博局”紋,也具有祭祀神靈,避邪除兇的功能。
銅鏡避邪。在歷代典籍中更有種種神奇的記載?!段骶╇s記》載:“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通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鏡子能夠照見“腸胃五臟”和“病之所在”,似乎已經具備了現(xiàn)代醫(yī)學儀器的透視功能,又能照見“邪心”,這或許是我國最早出現(xiàn)的關于以鏡辟邪的最為神奇的故事了。古鏡中還有“百煉作鏡,八卦象備,衛(wèi)神帝命,永鎮(zhèn)陰精”的銘文(圖19)??梢娿~鏡在古代葬俗中具有“取光明破暗”和“永鎮(zhèn)陰精”的避邪功效。郭憲《洞冥記》載:“望蟾閣十二丈,上有金鐘,廣四尺。元封中,有祇國獻此鏡。照見魑魅,不獲隱形?!备鸷椤侗阕印绕氛f:“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鏡徑九寸以上,懸于背后,則老魅不敢近人……若是鳥獸邪魅,則其形貌皆見鏡中矣。”原來銅鏡還具有“照見魑魅,不獲隱形”和“鳥獸邪魅……形貌皆見”的神奇性能,難怪古代修行煉丹的道士們,總是鏡不離身,視同寶物。以鏡辟邪的文化習俗,流傳至今。在那些古代遺留和現(xiàn)代新建寺廟的屋脊正中,也能見到裝飾的銅鏡。至于現(xiàn)代住宅的門窗上方,也有懸掛玻璃鏡子的現(xiàn)象。從中不難感覺到以鏡避邪的民俗文化的根深蒂固。
除道避邪。從漢鏡“上有白虎辟邪主除道”、“左龍右虎辟不道”以及“左龍右虎辟除道”的銘文中可知,銅鏡中所飾的龍、虎和辟邪也承擔著“除道”的重任?!俺馈被蛴星鍧嵉缆分x,與“辟不祥”亦具有類似的涵義?!端⒌厍睾啞慈諘怠罚追N)中說:“行到邦門困,禹步三,勉壹步,呼:‘皋,敢告曰:某行毋咎,先為禹除道?!次瀹嫷?,掓其畫中央土而懷之?!薄斗篷R灘秦簡〈日書〉》(甲篇)則說:“禹須臾臾臾行,得。擇日出邑門,禹步三,向北斗質畫……曰:禹有直五橫,今利行,行毋咎,為禹前除得。”從秦簡的“行到邦門”、“出邦門”和“出邑門”中可知,顯然是為將跨出“邦門”和“邑門”的人,所舉行的一種避邪禳解的儀式。其目的就是為出行者清除行路時的禍祟,以祈求平安到達的目的。
(責任編輯:田紅玉)
han jing zhong de xiangrui wenshi yu bixie mingwen
Zhang hong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