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姍
儒雅林飛奔向心中的羅馬
林萍姍
林飛,1954年生于福州,幼隨父林亨云學習壽山石雕刻,1981年畢業(yè)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師從王則堅教授,擅長人物圓雕。作品屢獲各類大獎,1990年壽山石雕《獨釣寒江雪》榮獲國家輕工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同年,作品《盤古開天地》獲福建省工藝美術精英杯大賽“金杯獎”;1999年和父親林亨云、弟弟林東合作創(chuàng)作的壽山石雕《春滿大地》作為福建省政府贈送澳門特區(qū)政府的禮品。代表作品有:《拍照》《愿者上鉤》《貴妃出浴》《女媧補天》等?,F(xiàn)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作品:花開富貴(老撾石)
林飛的路,永遠比別人先行一步。
當許多人徘徊在光陰的邊緣止步不前時,林飛卻在衡量生命的長度,他對得起時光。
林飛同這個時代從來沒有脫節(jié)。近些年,中國人愛上了“穿越”,各種穿越劇風靡于熒屏,跨年代、跨領域的穿越對白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熱議的經(jīng)典橋段,大眾對跳躍、離奇的故事甚是喜歡,其存在滿足了許多人對虛擬世界的好奇與向往。
深刻洞察這個時代的脈絡走向以及大眾心理,并將之把握得如此精準,看似是藝術家長年累月的職業(yè)素養(yǎng)升華而來的一種能力,實則踐行不易,林飛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那么,林飛的生活常態(tài)是什么樣的?
眉宇清秀,目光深邃,著裝得體,氣質(zhì)儒雅,巧手刻活一塊塊美石并賦予之動人的故事,談吐間洋溢著儒雅的藝術家氣質(zhì),林飛仿若從童話故事里走出來的王子,氣節(jié)高尚,同時胸懷若谷。
能將動人的“裸女”題材塑造得美若天仙,細致之處不輸于女性的細膩,作為一個男雕刻家,這是要下苦功夫的。欲成佳作,必知其里,將美石的故事完整地鋪開,知根知底地把握各個要點,才能傳達其真正的內(nèi)涵。作品深刻的背景淵源,是林飛悄然研究的課題,把美展現(xiàn)得靈動,要有勇氣。
林飛每天都會抽出大量時間查閱專業(yè)相關的信息,世界各國的資料都為他所用。他對藝術的鉆研格外用心,釀就了他作品里獨到的文化底蘊。
“年輕人玩穿越,我們也玩穿越。”當所閱資料充分發(fā)揮了作用,林飛又前進了一步。
當日,林飛拿出了其“穿越”系列的首秀予我們觀賞?!按┰健鳖}材的作品是在其“裸女”題材的基礎上的一種新的嘗試,同時融進了許多時代元素與社會關注的話題。
婀娜的身姿是第一層,即淺層的美,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這是一種東、西方的美結合在一起,碰撞出來的藝術結晶。林飛說,作品里東方美女和西方美女在一起說悄悄話,談論美的哲理,也比拼哪種美更加動人。
“二者美的味道不一樣,西方講的是開放的自然的人性的美,而我們則是含蓄的美,其中差異的根本是東、西方文化的不同。”
林飛作品里的人物是有原型的,他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地琢磨美,對美的觀察與想象促成了現(xiàn)有的美學眼光,把美的事物裝進意識里,隨時都可以從中提取來塑造美石。
近些年,國人的知識水平普遍提升,對美的理解在群體中早已有了可辯論的資本。一件穿越之作映射出的是雕刻家的個人審美認知與真實的技法水準。大器早成的林飛,對原材料的處理得心應手自然不在話下。
那么,林飛為了這件作品耗時多久?
六十余年。
這是林飛的回答。
林飛的每一件作品都有豐富的故事與內(nèi)涵,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獨特性。任何一件作品的準備階段都不能以單純的操作時間來計算,沒有過去六十余年的積累,就沒有現(xiàn)在對石材的巧妙詮釋。
有時候,雕刻也易走入死胡同,部分從藝者難以走出困境,林飛與之相比,就勝在了那“六十余年”,積攢下來的藝術成就不言而喻。
“穿越”的故事,林飛為其譜寫了后續(xù),已完成的作品算作“穿越一”,時至當日,“穿越二”已在打坯中。
據(jù)林飛介紹,“穿越二”的選材是瑪麗蓮·夢露和范冰冰,二者同臺比美,一陣風吹過,前者裙擺飄逸、較為暴露,而后者著裝較保守、微露。
穿越系列在林飛的刻刀下展現(xiàn)出的生機如星火燎原,往后的“穿越三”“穿越四”“穿越五”……都將以嶄新的面貌問世,靈感不會枯竭,就如林飛對藝術的愛,矢志不渝。
“十八歲的時候,方宗珪老師問過我一句話,‘你高中都還沒畢業(yè),就去羅源當師傅,你的技藝是什么時候?qū)W的?’我說我眼睛一睜開就在學了。出身雕刻世家,父親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不知不覺中,該學的也都學會了?!?/p>
林飛當時帶起了整個工廠的員工,傳道授業(yè)的同時還要緊跟市場的步伐,尋思著創(chuàng)新。
“那個年代的創(chuàng)新和現(xiàn)代人眼里的創(chuàng)新不同,我們要生存就必須走出一條路,不能和別人的雷同。我們選擇了香爐,香爐上可以雕刻動物、人物、古獸等,不同的員工專攻各自擅長的類別,每個人的風格都是自那時積累下來的?!绷诛w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為廠里的員工另辟蹊徑,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從藝方向,收獲頗豐。
林飛不是一個愿意停下腳步的雕刻家,他在指導徒弟的同時也會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技藝有所長進。為了自身發(fā)展得更全面,林飛把各個領域的精華都研究透了,當時周寶庭的名聲正盛,他每天到工廠去,跟在周寶庭后面,偷著學,掌握要領以后自己動手雕刻。
“我當時真的是個‘小鮮肉’,充滿激情和活力,在羅源的時候刻的香爐還獲得了全國一等獎,轟動了整個福州,走在羅源縣城的街上,所有人都知道我?!鄙贂r成名并沒有讓林飛得意忘形,他依舊在藝術的道路上汲取精華,朝著專業(yè)院校進發(fā)。
林飛的從藝經(jīng)歷很豐富,故而視野也較身邊人更加寬廣,盡管他的“裸女”題材的作品在業(yè)界廣受好評,享譽海外,林飛卻以理智的眼光洞察其實質(zhì)。
作品:悄悄話(壽山芙蓉石)
作品:夢范組合(老撾石)
“我的‘裸女’題材的作品也只有在玉石行業(yè)還可以,較其他行業(yè)的專業(yè)呈現(xiàn)水平還是有距離,有距離才有前進的動力。我的優(yōu)勢是能駕馭的題材較廣,讓我刻什么都沒問題,想怎么表現(xiàn)就怎么表現(xiàn)。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是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各方面的知識都學到了,這個行業(yè)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有局限性,而我們更全面。學校體系是個‘面’,拜師從藝是個‘點’,如果‘點’出了問題技藝就失傳了,而‘面’沒有后顧之憂,這個‘點’不行就試別的‘點’,總有一個‘點’可以發(fā)展?!?/p>
林飛向我們分析了學校培養(yǎng)的重要性,強調(diào)了藝術綜合素質(zhì)在當今社會所占有的分量,以及藝術從業(yè)者如何在當下找到立足之地。
林飛是一個幸運的雕刻家,卻不依仗著自己的家族優(yōu)勢在業(yè)內(nèi)濫竽充數(shù)。他總結了自己成功的根源,將之轉化為三個關鍵詞:天賦、緣分、勤奮。
勤奮在他的眼里格外重要,沒有勤奮地拼搏,再好的先天條件都不能填補后天的空缺;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對這個行業(yè)的靈性,先天的優(yōu)勢讓他極少碰壁,無論學什么都能夠?qū)W有所成并且發(fā)揮到極致;至于緣分,林飛與之生來就割舍不了。
“生在福州,因為有壽山石;生在雕刻世家,從小潛移默化;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專注我的興趣?!?/p>
林飛被安排在這個時代,一切都碰上了最好的時機,所有的心愿統(tǒng)統(tǒng)都實現(xiàn)了。如果沒有恰好的美石讓其動心,也許他不會為之留戀,如果沒有其父,他的發(fā)展道路或與雕刻無關。林飛認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要想成才,也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
林飛的每一個十年,都是一個遞進的過程,穩(wěn)扎穩(wěn)打地拼搏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現(xiàn)實經(jīng)驗。接下來的十年,林飛打算辦一所壽山石學校。
“現(xiàn)在是時候了,到了這個年齡適合做這樣一件事,我還有精力折騰,心態(tài)也很好,如果學校辦成了,我的藝術理想就能實現(xiàn)了。”
林飛對藝術、文化的傳承持以開放的態(tài)度,他認為,從藝群體不應當局限于“東門派”“西門派”或是名人的子女,應該給普通人更多的機會踏入這個行業(yè),促使藝術繁榮。而時下,辦一所壽山石學校非常有必要。
林飛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就是辦校最好的保障,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等待著實現(xiàn),他設想:學生上午學習理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下午前往不同的工作室實踐、求知、創(chuàng)新。
“我的工作室很有特點,十幾個工作室,每一個研究的重點都不同,花鳥、人物、古獸等,無論學生想要專攻哪種題材,或是想要研究浮雕、薄意等技法,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歸屬,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室?!绷诛w堅持要讓學生遵從自己的喜好,堅信以興趣為基礎的發(fā)展道路才會更加通暢,才能成才。
另外,林飛也十分注重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國畫、油畫、篆刻、唐詩宋詞等,均要有所涉獵,綜合性地學習,以適應市場需求。隨著收藏家群體趨向文化人,他們對作品內(nèi)涵更加挑剔,眼光也更高。
目前,學校的選址工作已經(jīng)落實,地點設在嶺頭,接下來就等著交接程序的開展,一旦跨過了這一步,學校將著手裝修。
據(jù)林飛介紹,嶺頭一帶有壽山鄉(xiāng)、壽山博物館等,這個地理位置很關鍵,他要把嶺頭作為一個跳板,帶動壽山鄉(xiāng)的旅游事業(yè)、文化事業(yè)。壽山鄉(xiāng)石頭漸少,趨于沉寂,而學校辦好以后那片區(qū)域又會重新熱鬧起來,林飛想通過辦校把整個產(chǎn)業(yè)鏈帶動起來。
“我們的教學方式,不拿國家的錢,只要有些政策下來,我們就可以實施,而且我會賺錢,為社會做好事的同時,我也有收益。或許到時候我們的辦學經(jīng)驗還能為國家日后的發(fā)展借鑒,往后其他學校的建設也能往這條路走?!?/p>
林飛是文化人、雕刻家,也是商人。他用自己的方式做到利己又利于國家的發(fā)展。他的眼光高、規(guī)劃好,選擇的辦學地點是一處與大自然融合的風水寶地。
他相信,再過二三十年,會有更多人喜歡往郊區(qū)搬,郊區(qū)無論是生態(tài)還是空間,都會給人愉悅之感,被繁忙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現(xiàn)代人會喜歡這樣與大自然結合的環(huán)境。而他,只是先走出了這一步。
“十年前,壽山石雕主要是賣到海外,國內(nèi)沒市場,這十年下來,變化是翻天覆地的,這個產(chǎn)業(yè)終于回歸了正軌。人們開始為了自己的喜好而買石頭,更加注重石頭的種類、工藝以及作者,心態(tài)更加踏實,而過去,壽山石買回來多是為了送禮,它是身份、財富的象征,以此為禮品促成政界、商界的利益談判的達成,這時候,許多人考慮的是手頭上的工程能不能拿下來,涉及利益關系,把壽山石文化扭曲了。”
讓林飛感到慶幸的是,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著手學習這門手藝了,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的崛起有了新的希望。
“以前,人們看不起這些手工藝,但是現(xiàn)在很多人看得起了。隨著機器制造出來的東西見得多了,人們會覺得還是手工做出來的好。在家里動動手,能享受其中的樂趣,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上班很累,也不自由,做這些手工藝卻很自由,時間能夠自己把控,多好?現(xiàn)在的年輕人追求過許多奢侈品,易迷失方向,當他們覺醒以后,還是會喜歡這些實實在在的藝術,這是好事,如果國人的文化意識不高,民族凝聚力就沒有了,所以文化非常關鍵?!?/p>
展望未來的二三十年,林飛對傳統(tǒng)藝術的信心不減。他拿梵高的畫舉例,分析了梵高的作品之所以值錢的原因,認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梵高所在的國家文化、經(jīng)濟實力雄厚。
林飛打趣道:“藝術界的人個性都很強,從古至今,無論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都是如此,跨界無知己,彼此間互相看不起。最開始,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一個從事雕塑,一個從事繪畫,他們互相看不起。我們中國也是這樣,國畫和雕塑的從業(yè)者對真理的追求非常執(zhí)著,見解不一,都堅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確的,并且沿著認定的方向一路走下去?!?/p>
作品:國色天香(老撾石)
談及雕刻習慣,林飛毫不猶豫地說:“主題最重要!”
平時,林飛總是先確定主題,才去雕刻,他認為,雕刻的過程只是形式的問題,塑造的是造型,而作品的主題才是其靈魂所在。所刻作品不可能每一件都非常成功,這和做人一樣,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只有優(yōu)點。壽山石雕刻做的是減法而不是加法,處理石頭的途中一旦出了錯,就無法挽救。
為了避免對石頭的浪費,林飛下刀之前都會思考很久,沒有深思熟慮絕不會對石頭動手。這是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對石頭的責任心,盡可能避免對石頭的辜負。
林飛對壽山石的感情很深,評價也很高。他同許多壽山石愛好者一樣,已將壽山石作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也離不開了。
談笑之余,林飛現(xiàn)場傳授挑石頭的秘訣,他告訴我們,挑石頭要看紋路,外面看起來有一點紋路,石頭里面的紋路就會很多,要選擇看起來很純、很滋潤的石頭,才不會出錯。
“我在石頭中游?!绷诛w用這幾個字概括了自己與石頭之間的關系,他愛這份事業(yè),也懂得欣賞石頭。
除了壽山石以外,林飛偶爾還會刻些其他種類的石頭,嘗嘗鮮,其他石頭刻多了,林飛對壽山石的愛卻加深了,“其他石頭有些太硬了,不好塑造,還是壽山石的表現(xiàn)力最好,而且從藝術的角度看,壽山石對雕刻家技藝的呈現(xiàn)也是最好的,我很看好壽山石!”
壽山石滋潤了林飛,林飛也滋潤了壽山石,這樣的形容是貼切的。
有時候,石頭太美,林飛的激情會瞬間爆棚,這時候,他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能把打坯的工序完成,這種體驗是他與石頭之間的樂趣。當然,有時候他也會激情欠缺,此時他的效率也較為低下。林飛對所刻之石也有過一些遺憾,“等到我有激情的時候,有時會后悔當初對石頭的處理不夠好?!?/p>
林飛笑道:“前幾年我去體檢,醫(yī)生推測我一定是經(jīng)常運動,我說沒有,我整天坐著,沒有運動?!焙苌龠\動卻能把身體狀態(tài)保持得這么好,林飛說,關鍵因素是心態(tài)。
“為什么人家說烏龜長命,你看烏龜整天不運動,所以長命,我也是,所以活到九十歲肯定沒問題?!绷诛w的話不無道理,這是他的幽默,也是他的心態(tài),不悲、不傲。林飛的生活模式就是在同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上扎實地為自己的事業(yè)鋪路。
他明白,只有如此,方能輕松地實現(xiàn)一個個理想,奔向心中的“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