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齡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225-01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深知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德育教育,我們的小學科學教育更是培養(yǎng)有道德的高素質學生,故此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就顯得尢為重要。讓學生認識、探索自然,理解社會,體會生命奧秘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的機會。那么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我是通過以下的途徑和方法來實現(xiàn)的:
1、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科學態(tài)度是人對客觀世界、自然規(guī)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學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規(guī)律??茖W教學活動中的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如在教學《導體和絕緣體》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橡皮是否是導體時,要求學生第一步預測橡皮能否通過電流使小燈泡發(fā)光,做好記錄。第二步要求學生使“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fā)光。第三步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橡皮的兩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fā)光;第四步重復檢測一次時,還是先將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fā)光,并將檢測時小燈泡“亮”或“不亮”的情況記錄下來。第五步養(yǎng)成良好習慣,把檢測過的器材放在左邊的盒子里。學生必須按照步驟逐一檢測其他的物品,在這個過程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還有在學生的實驗中,我要求學生按照步驟動手操作,如實記錄實驗結果,有時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現(xiàn)誤差或失敗是很正常的,關鍵是要我們教師給予正確引導,促使學生從小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如在小組實驗《電磁跌》,有一組說他們不能使電磁鐵吸引起來大頭釘,我就叫他們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同學們都肯定了他們連接方法,但還是沒有吸引起大頭釘來。于是,我就首先鄭重的肯定了該小組做法,同時指出可能是連接材料出了問題,他們就一一換實驗材料,結果他們發(fā)現(xiàn)是一根導斷了,當他們換好材料后他們成功了,這樣使他們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能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2、通過科學觀察記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
現(xiàn)在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受到了萬般的寵愛,在這種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沒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這就要求我們科學教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在我們科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由于孩子們才剛剛接觸到新課程,所以他們興趣盎然,有時一節(jié)課上完后還是意猶未盡,但這種興趣最終還是維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觀察研究活動進行到底。如果此時教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Ш捅O(jiān)督,對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做全程追蹤,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他們參于活動的積極性積,使他們最終能完成學習任務。比如說在教學“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單元時必須要求學生長期進行的觀察,這樣才可以為我們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我在指導學生觀察記錄時,要求學生堅持每天分五個時間段分別是上午8點、上午10點、中午12點、下午兩點、下午4點在定時定點的記錄當時的氣溫、風向、風速、降水量、云量五個方面,一個月之后對他們的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以便分析研究。這個過程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有可能學生堅持不下來,在這段時間內我定時對學生的記錄進行檢查和表揚,并且對于本次記錄完整的學生進行班級活動加分,一下子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既能培養(yǎng)他們完成任務的責任感,也能不知不覺地磨練了他們的毅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意志品質,達到了科學教學的目的。
3、通過整理實驗器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如今的學生做事情總是缺乏獨立性,有時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總是愛把自己的學習用品忘記在家里,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我認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是經(jīng)過一朝一夕的培養(yǎng)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來源于細節(jié),我們科學教師要從細節(jié)入手,從點滴入手。例如: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我總是教育他們愛惜實驗器材,對于易碎的玻璃制品更是要輕拿輕放,并且教育他們把用過的實驗器材放回原處,教育他們及時感謝小組內同學給予的幫助,教育他們實驗前要有計劃,實驗時要嚴格按照實驗步驟和要求來做等等。這些細節(jié)、點滴都需要我們教師時時提醒要求來實現(xiàn),還要注意循序漸進,并要貫穿始終。又如:我把學生帶到實驗室去上課,要求他們進出教室時應做到“靜、輕、快”,適時提醒他們注意保持潔凈,與同學共同分享實驗過程,通過反復訓練,學生就能認識到對他人負責、對班級負責、對學校負責,形成了較強的責任感。
4、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
我們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大大縮小了學生之間的距離,便于溝通;在評比時以小組為單位,減少對個別同學的獎懲,使學生產(chǎn)生集體榮辱感,增加合作意識,逐漸樹立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時以小組為單位,比如:我在教學《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一課時,我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分工合作,有人負責壓著書,有人負責記錄,有人負責撥動尺子,在實驗過程中,所有的學生必須保持安靜,比一比哪一組能快速的完成實驗,最后請每一組都進行展示,這樣既注重小組的作用又展示了個體。這種教學方法,既達到了科學教學目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們團結合作與互助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5、通過拓展延伸,滲透主人翁責任感
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科學的社會價值、激勵學生把學習科學知識對社會環(huán)境的改造與自己的責任聯(lián)系起來,是全面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例如:在講到《維護生態(tài)平衡》一課時,在最后了解沙塵暴的時,我們可以利用微視頻的形式本來我們的草原是晴空萬里,美麗繽紛的人們過著愉快的生活,但是人們過渡的放牧和砍伐導致植被遭到破壞,當風來了,我們的藍天不在藍了,出現(xiàn)了嚴重的沙塵暴。這樣活生生的事實極大地震動了學生,使學生明白保護環(huán)境迫在眉睫。讓學生感受到環(huán)境破壞的危害,接下來就是讓學生說一說我們該如何去做呢?這樣不僅有利于認知的鞏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樹立主人翁的態(tài)度,增強社會責任感。
總之,德育教育在小學科學教育中要根據(jù)所教課時,適時加以引導,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到自己的德育意識。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德育教育,小學科學教學也應該關注學生的德育教育,讓學生認識、探索自然,理解社會,體會生命奧秘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