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朝
【摘要】伴隨著社會改革的發(fā)展,知識與經濟逐漸滲入人心,人們對于基礎教育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適應社會需求,基礎教育也必然需要不斷革新,才能夠跟上改革的步伐。本文將針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疑、探結合的教學模式展開分析,并提出其實行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學數(shù)學;疑、探結合;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171-02
隨著現(xiàn)代化教育的發(fā)展,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為完善教學模式和提高教學質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逐漸被新的教學模式取締。數(shù)學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對于社會科技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其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對小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和數(shù)學思維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為培養(yǎng)出使用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新世紀每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問題。
一、疑、探結合的概念
所謂疑、探,指的是“三疑三探”,三疑三探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三疑三探主要是發(fā)揮其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作用,在通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運轉之后,再加以運用拓展,以此來提高學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體現(xiàn)每一位學生在課堂的主導地位,讓學生想學、會學、學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1)設疑自探。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置具體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們自己去學習和探究答案。(2)解疑合探。是指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去發(fā)現(xiàn)學生自己探究的情況,并共同解決在探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3)質疑再探。是指讓每一位學生針對所學的知識進入更深層次的探究,探究新的問題以及難度更高的問題。(4)運用拓展。是指再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之后,教師分別制定難易相當?shù)幕A性練習和拓展性練習,讓學生訓練運用,鞏固所學知識,并加以總結和歸納。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疑、探結合的有效性策略
1.設疑自探
設疑自探是展開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在設疑自探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具體的問題,然后才能夠讓學生根據情境問題去學習情境中所設計的知識以及探究問題的解題方法和答案。例如在教學生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個情境:小明的媽媽在水果攤上買了10個蘋果和10個桃子放在客廳里,小明的爸爸吃了1個蘋果,小明自己吃了2個蘋果和1個桃子,小明的妹妹和小明的媽媽一共吃了1個蘋果和2個桃子。小朋友們知道還剩多少個蘋果和多少個桃子嗎?根據這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究題目中的問題以及答案,并鼓勵學生們把自己想到的問題和答案一一表達出來,這樣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思維,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2.解疑合探
解疑合探是三疑三探中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夠達到解疑合探的效果。就拿剛剛教師設置的情景來說,經過同學們一系列的自探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先探討題目中所知的信息,把這些信息用問題表述出來,然后在進行一步步解答和探討,例如:合探1:小明的媽媽一共買了多少個蘋果和多少個桃子?合探2:題中顯示一共吃了多少個蘋果和多少個桃子?合探3:還剩多少個蘋果和多少個桃子?這三個問題就是教師與學生合探出來的結果,然后教師可以根據這三個問題組織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經過學生們的討論之后,讓每一組學生派出一個代表,說明他們這一組的解題過程和解題答案,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為點撥作準備。因此就可以很容易的出答案:合探1:小明的媽媽一共買了多少個蘋果和多少個桃子?這個答案在題目中已經顯示了,因此一共是10個蘋果和10個桃子;合探2:題中顯示一共吃了多少個蘋果和多少個桃子?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運用加法來進行計算了,根據題目可以知道,蘋果一共被吃了4個,桃子一共被吃了3個;合探3:還剩多少個蘋果和多少個桃子?這最后一個問題就需要運用到減法來計算了,答案為:蘋果:10-4=6個;桃子:10-3=7個。這就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而得到了正確的答案,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讓學生學會了該如何去思考以及相互合作的好處,從而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更明白要如何去學習會取的更好的效果。
3.質疑再探
質疑再探是三疑三探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是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去想象和思考更深層次、更高難度的問題。例如針對教師設置的情景,可以想象以下問題:(1)如果小明的爸爸只吃了半個蘋果該怎么算?(2)小明的媽媽和小明的妹妹平均吃了多少個蘋果和多少個桃子?等等之類,可以讓學生大膽去想象,然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一一解答。
4.運用拓展
運用拓展是對三疑三探的延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以及知識的應用,教師給學生布置相關知識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總結新的解答思路,并歸納自己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們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都慢慢消化,記在腦海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關系到小學生未來的數(shù)學學習和日常生活,也關系到現(xiàn)代化教育的改革。因此,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在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展開小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學,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推動小學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于艷.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4,28(19):67-68.
[2]張華.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3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