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毅
老北京城門樓,中國古代建筑驚艷與恢弘的代表之作。它蘊涵了多少高超的技藝?展示了多少燦爛的歷史與文化?承載著多少中國人的夢想?再過不久,北京未來的城市副中心—通州,會出現這樣一處文化園區(qū),它將再現老北京城無與倫比的風貌與神韻。而這一切,得益于一位地道的“老北京”,她就是陳麗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檀雕技藝”傳承人。我們一起來聽聽她怎樣講述自己的心中之夢。
初衷
2016年5月,初夏的北京,中國紫檀博物館。
在這座京城著名的博物館門前,一座酷似正陽門的大型木雕模型擺放于廣場之上,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觀看,甚至許多外地來京的旅游者也聞訊而來。
其實,這美輪美奐的老北京古城門模型一共有十六座,均已按照與實物1比10的比例制作完了,這一次只是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正陽門”擺出來展示。
這十六件藝術精品是在中國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領銜,數百名工匠齊心協力,投入巨資,采用名貴木材和精妙技藝制作完成的。
陳麗華回憶—
“我的家族是滿族正黃旗。我記得小時候,平則門(阜成門)、東直門自己都上去過。那時,登上城門樓之后,四下一看,景色非常漂亮。它給我一種感覺,就是站在這上邊特別驕傲,特別自豪。所以說,老北京的城門樓在我的記憶里,一直久久不忘。”
陳麗華跟許許多多的老北京人一樣,都曾在老城門樓下安寧地生活。可以說,城門樓是北京人記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她最早做的是永定門城樓模型—
“從一開始,就是按照過去的老樣子、老尺寸,縮小到十分之一,一絲一毫不能差。幾位專家和領導看過以后都說,你要做就做大點,做小了好像一個藝術品,看起來不夠宏偉。所以,我們就開了一個協調會,有我的兒子、女兒,還有工廠的廠長、工程師、技師,大家一起商議,最終決定,要做就做大的。”
談及一下子能再現老北京的十六座城門樓,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心潮澎湃—
“我也算老北京了,從小在城墻下長大。北京是世界文明古都,50多萬年前人類就在此生活,3000年前建市,800多年前又成為國家都城。今天,隨著生活的現代化,人們希望能夠看到自己城市悠久的歷史。老北京城門城墻的再現,特別是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形式,精美的工藝,考究的材料,所有的細節(jié)都依據過去城門城墻的尺度,我覺得意義非常大。”
當老北京城門樓模型制作成功時,人們欣賞著它們細膩的質地和華美的雕刻,享受著藝術之美帶來的愉悅,但建造之初的種種艱辛誰又曾經歷過呢?陳麗華的兒子趙勇有些感慨—
“實際上,當時家里意見不是很統(tǒng)一。因為投資比較大,需要很多材料、很多人工,而且十六座城門樓的圖紙要去找,還要跟專家去談,很辛苦。但是,因為母親多年來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她那種執(zhí)著的精神,感動了大家。后來,家里面意見也都一致了,支持她把城門樓全部做出來?!?/p>
執(zhí)著
從2010年開始,陳麗華親自領銜,組織了由專家學者和近百名能工巧匠參與的制作團隊,正式啟動了用名貴木材1比10復制老北京城門樓的工程,他們志在生動再現昔日老北京城門樓的風貌,留下老北京的根與魂。
陳麗華的女兒趙莉、趙敏回憶當時的情景—
“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工人上班前,她就已經到廠了。檢查所有的工作安排,要刻哪塊木頭,要做哪些細節(jié),等等。如果遇到有技師說,圖紙上有一個部件很難組裝上,她晚上可就不睡覺了,一直到夜里12點,還會與我們一起探討,依據歷史,再對比故宮和其他博物館……總之,即使不睡覺、不吃飯,也一定要把部件組裝好?!?/p>
十六座老北京城門樓的制作,從一開始就是在故宮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的,復制的古建筑模型不光是為了展示原貌,其中的每個細部都是精準無誤地按照專家提供的數據,以1比10的比例完美復制。所以,這十六件作品極具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
古建專家劉大可表示,作為專業(yè)人員來講,那真是一磚一瓦??!你的柱高多少,出檐多少,都一定要有準確的數據,雖然只是模型,但是如果真的將這個模型放大,可與實物絲毫不差?!皬拿恳粋€斗拱,從每個細部,都完完全全一樣?!?/p>
這些珍貴的模型用什么樣的材料呢?陳麗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木中之王”—紫檀,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它會極大提升古城門樓模型的文物價值。
“十檀九空,100年不成材。上千年的紫檀木,里邊特別空。在過去,這是皇宮里頭才能用的木材?!标慃惾A說。
古城樓用紫檀制作,古城墻用什么材料呢?怎樣才能讓其顯得更加真實、風采依舊呢?陳麗華為此絞盡腦汁。
中國紫檀博物館副館長遲重瑞回憶—
“老北京城門樓上半部分都是用紫檀,而且也不用上漆,也不用上蠟,讓它保持那種非常古樸、自然的顏色。但下半部分城墻磚不可能用真磚去做,我們就尋找,后來發(fā)現,在云貴川出土的陰沉木的色澤與青磚相近。鋸開木頭一看,大家欣喜若狂,陰沉木的顏色正好跟城墻磚的顏色一致。用它制作的城磚,不用上漆,也不用上蠟,就是城磚的本色。木頭也像,磚也像,所以讓人看著更加親近,真實感更強?!?/p>
早在2008年,陳麗華就已萌生了制作老北京城門樓的想法。經過了8年的日日夜夜,直到2016年5月,老北京城“內九外七”共計十六座紫檀及陰沉木復制的古城門模型終于全部制作完畢。
十六座老北京城門樓外觀氣勢恢宏,內部榫卯結構精準無比,檀雕技藝巧奪天工,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參觀的人們贊不絕口。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星云大師參觀后,也連連豎起大拇指。
“我看陳麗華的老北京城門樓模型有‘五美:第一是歷史美,是歷史的再現;第二是材質美,用紫檀來做,寸檀寸金;第三是文化美,中華文化集中表現;第四是藝術美,精妙、精到、精巧;最后是人們觀后心靈美,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驕傲?!蔽幕瘜W者閻崇年這樣評價。
匠心
“現在,政府倡導發(fā)揚‘工匠精神,我認為,這真正是看得遠,看到了問題的根本。中國的民族產業(yè)、民族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須要有自己的技術和人才,要有自己的‘工匠。”陳麗華說,“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要認真、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毛主席講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這句話對我們這代人影響很大,我就是最大受益者;同時還要‘踏實,沉下心去做事,切忌浮躁。”
陳麗華表示,沒有什么藝術品本身是不朽的,紫檀雖貴為“木中之王”,也難保千年不朽。但只要我們盡全力,做出好東西,能讓觀賞之人珍視中華文化,并愿意付諸傳承保護的行動,我們的文化之門就會永遠不倒,我們的文化傳承就會綿延不絕。
陳麗華,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更是一位以制作精美的紫檀藝術品而聞名的藝術家。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檀雕技藝”傳承人,她在自己親力親為的同時,也培育了眾多雕刻人才。
“藝術品是不饒人的,哪里多一點就不好看,哪里少一點也不好看??梢哉f,我們員工的技術都是大師級的,在我這里一干就是幾十年。廠子原來有一位李師傅,現在已經90多歲了,他是故宮工藝老前輩的高徒,我們就按李師傅所述,故宮里怎么做的,我們就怎么做?!?/p>
中國紫檀博物館的制作工藝,一直是按照故宮的工藝程序進行的。宮廷工藝的每一個細節(jié),陳麗華都了如指掌,并深銘于心。“手工制作不像機器做得那么平,那么圓滑,但就是有味道。手工制作一定要做到位,如果手工做不到位,還不如機器的活好看。所以,許多人在參觀中國紫檀博物館時都會贊嘆,一看這里的展品就是手工制作的,非常震撼?!?/p>
按照故宮博物院里的文物,仿制各種宮廷器具,制作出藝術品,到目前為止,還無人能與陳麗華媲美。這位國家級“檀雕技藝”非遺傳承人,把仿古器具做得風生水起。
1999年9月19日,陳麗華投巨資建成中國紫檀博物館,占地25000平方米,展示宮廷藝術作品千余件。作為全世界第一個集收藏、研究、陳列、展示紫檀藝術于一體的博物館,它填補了中國博物館界的一項空白,也是北京市一處重要的文化景觀。
“故宮是收藏中國明清家具最多的一座博物館,有6200件,分散在30多座庫房,人們無法一次看全。陳麗華館長則通過中國紫檀博物館弘揚了紫檀文化,經過復制與展示,文物活了起來,并且活在了人們的生活之中。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式?!眴戊V翔說。
未來
對于這十六座“老城門”的未來,陳麗華心中有著自己的想法—
“現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并且提出副中心建設要‘體現中華元素,文化基因。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把這十六座城門模型獻給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一份禮物,讓來通州的人既能看到我們國家最新的發(fā)展建設成果,也能通過這十六座用紫檀和陰沉木雕制的老北京城門,感受到中國古建筑文化、中國紫檀文化的魅力。”
陳麗華介紹,規(guī)劃中的老北京文化園以“紫檀及陰沉木制內九外七老北京城門”展示為核心,再現古都城門十六景。文化園的中心區(qū)域是以北京特色為主題內容的演藝文化區(qū),周圍配有老北京非遺文化區(qū)、老北京特色商業(yè)文化區(qū)、傳統(tǒng)及現代的博物館文化區(qū),有可能還包括培育傳統(tǒng)工藝人才的眾創(chuàng)文化區(qū),最終形成一個內容功能循環(huán)的文化創(chuàng)意綜合體。
陳麗華表示,可能還會有一些北京老字號落戶文化園,總之,就是把各式各樣的老北京文化“濃縮”起來,集中在文化園里展示,呼應國家“特色小鎮(zhèn)”的發(fā)展戰(zhàn)略,將其建成“北京傳統(tǒng)文化互動體驗樂園”。
如今,十六座古城門樓模型還靜靜停駐在巨大的廠房之中,時刻準備著迎接海內外友人的觀賞,向世人展示北京文化藝術昔日的輝煌與燦爛的未來。
(摘編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