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園園 黃娟
摘 要:“工程力學”是高職院校交通運輸工程及土木工程專業(yè)中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它是將理論力學中的靜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課程中的主要內容,依據(jù)高職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按照知識自身的內在聯(lián)系,重新組織形成的力學知識體系,目的是滿足交通運輸或土木工程施工一線對力學知識的應用要求,培養(yǎng)學生應用力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工程力學的基礎理論和計算方法,是進一步學習結構設計原理等專業(yè)課程的必要基礎,它為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計劃中處于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工程力學;教育教學
1 高職《工程力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yè)院校工程力學的教學體系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1 教學體系脫離工程實踐
力學具有很強工程應用背景,研究對象為工程實際中的簡化結構,研究的問題主要是工程實際問題,其實質就是從工程實踐來,再回到工程實際中去。而目前的工程力學課程存在著嚴重的學科化傾向,與相關專業(yè)課程的聯(lián)系與配合較差,并脫離了工程背景和工程實踐,使力學課程的理論顯得蒼白空洞。
1.2 教學方法與手段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工程力學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課堂講解、習題訓練、實驗,后來慢慢地出現(xiàn)了多媒體教學,然而這些方法都是換湯不換藥,改革力度不大,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不明顯。
1.3 考核制度不盡合理
高職院校目前對于工程力學課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成績的方法。這種考核方法使得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忽略了實踐內容在課程中的地位,不能突出學生的主動性。平時成績的考核過程難以監(jiān)控,也很難體現(xiàn)學生對于力學課程的掌握程度、實際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 高職《工程力學》課程教學設計
高職學校課程的教學設計是根據(jù)高職學生的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活動,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為了適應職業(yè)教育的要求, 有效地提高高職學生的工程力學實際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近年來我們對“工程力學”課程在以下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
2.1 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工程力學》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
實踐能力對于這類高職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必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及教學內容體系。力學做為技術基礎課,應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為組成合理的力學課程內容,本文針對土木工程行業(yè)對力學知識的需求,對用人單位、歷屆畢業(yè)生,各高職院校力學教師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充分了解高職學生就業(yè)去向,畢業(yè)生生存和發(fā)展所需力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以便為力學課程改革提供第一手資料,作為力學課程改革的依據(jù)。在此基礎上,研究和分析國內外工科專業(yè)力學課程的設置和教材,細致地列出既能滿足近期要求,又能滿足學生職業(yè)發(fā)展的遠期需要應掌握的知識體系。如表1 所示。
2.2 以學生為主體對教學實施過程進行改革
傳統(tǒng)的工程力學教學方法通過課堂講授力學知識和對力學習題講解使學生掌握力學的基本原理,但這種教學效果并不好,因為學生很容易對枯燥的力學知識和習題會生出厭煩情緒,并且很多例題與工程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致使學生對工程力學的重要性產生懷疑。所以對工程力學的教學實施過程的改革勢在必行:
2.2.1通過現(xiàn)場參觀激發(fā)學生工程力學產生興趣
在講授力學知識點時通過參觀現(xiàn)場的工程構件,講解力學中的軸向拉伸與壓縮、彎曲變形、靜定結構和超靜定結構等工程力學概念。學生在參觀現(xiàn)場后便會現(xiàn)場的各種構件受力情況有直觀的了解,對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2.2通過布置課程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針對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差的特點,適當?shù)夭贾靡恍┱n程設計。例如在講解受彎構件時,以任務驅動法引領學生收集完成任務所需知識、資料等,記錄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各小組互相討論,老師給出難點問題的解析。從而使學生能夠學習掌握彎曲構件的內力計算、內力圖繪制、強度計算、影響線繪制等內容。整個過程中都以老師講授為輔,學生為主,充可以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2.3通過引入工程案例使學生能夠工學結合
工程力學的特點是其工程應用性比較強,在教學中,應注重結合工程案例進行講授,如講授結構及構件的受力分析時,可以提前讓學生每人都拍攝幾張工程中“常見約束”的圖片,教師上課時先講解常見約束的特點及其受力分析,之后讓學生分析自己所拍的圖片為何種約束及約束反力,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處理工程實際問題。
2.3 綜合考核,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
科學的考核手段不但可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且可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引導教學朝培養(yǎng)目標的方向前進。但是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只是采用筆試的方法讓學生機械解題,不能體現(xiàn)教學的過程控制。經過幾個學期的工程力學考核實踐,本文提出應當把平時提問,小組討論表現(xiàn),課程設計等過程和期末成績相結合。最終成績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課程成績=提問成績(20%)+小組討論表現(xiàn)成績(40%)+期末成績(40%)。這樣可以為了更好地將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落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總結
高職《工程力學》課程教學設計應當始終把學生能力的形成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進行融入和滲透。由于傳統(tǒng)的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根深蒂固,對它進行改革是一項非常復雜和系統(tǒng)的工作,這就要求廣大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把工程力學的教學設計與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結合,培養(yǎng)出能夠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婷.“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職教論壇,2011,32: 67-69.
[2] 李泰松,王艷紅.“建筑力學”課程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J].高校講壇,2010,(21).
[3] 王瑾.理論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4):117-118.
[4] 李艷芳,胡旖旎.工程力學教學改革的實踐[J].南昌高專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