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佳
摘要: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當中,基本上都是依據課本當中的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面對應試教育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教學效果,但是從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角度上來看,這種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束縛性,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有著局限作用,在教育改革中,對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以及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明確的要求,如何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 實驗教學 創(chuàng)新能力 提升策略
高中化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學科,而實踐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探究意識,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實踐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不僅僅是教學改革的需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所以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當中要轉變教學方式,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到化學實踐教學當中。
一、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時一定要改變實驗的教學方法,不僅僅是教師做實驗演示然后學生進行實驗結果的記錄,要在實驗當中讓學生發(fā)現問題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現提出問題,最后在學生的思考與教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讓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當中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比如在“粗鹽提純”實驗當中,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實驗中來,比如教師首先問學生們關于食鹽的問題,學生們通過生活經驗或多或少的都會了解,而通過學生的了解之后教師則需要對其性質進行介紹,引出粗鹽的提純意義,首先準備一定量的粗鹽以及水,然后將其進行過濾,將過濾之后的物體進行蒸發(fā),然后對食鹽的晶體進行洗滌,在得到的實驗當中取出0.5kg放入試管,加上水,然后用稀硝酸進行酸化,最后滴入BaCl2溶液,整個實驗完成之后,教師應當讓學生按照實驗的要求進行親身實驗,這種實驗對于操作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實際的操作當中肯定會有同學由于錯誤的操作方式導致實驗失敗,學生就會產生疑問,而這個時候學生正在思考當中,所以教師應當進行相應的引導,告訴學生注意操作注意事項:首先將濾紙緊緊貼著漏斗的內壁,濾紙必須低于漏斗的邊緣而濾液則要低于濾紙的邊緣。然后進行裝置待過濾液的燒杯必須緊靠著玻璃棒,而臂力棒則要靠在濾紙的三層處,漏斗的末端靠在燒杯的內壁。
二、通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其創(chuàng)新水平
實驗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而不是教師進行實驗演示學生負責記錄,在高中的化學實驗當中一般沒有特別危險的實驗,所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實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來源于不斷的探索,而探索則需要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所以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比較高,如果僅僅由教師做實驗演示的話,學生的探索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如果讓學生進行親身的實驗,比如實驗出現了錯誤,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操作找出問題的所在,學生對自己的操作問題肯定是了解的,所以動手能力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
比如在進行粗鹽提純實驗過濾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往往會由于操作的方法不當而導致實驗的失敗,而如果僅僅是教師演示的話,由于教師有著比較豐富的實驗經驗,所以一般不會出現操作上的錯誤,而這些問題則是學生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因素,所以要想在實驗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親身實驗,根據實驗當中的錯誤找出問題,比如在進行過濾的過程當中,如果濾液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空隙中流下,這樣就會導致其過濾效果不好,對實驗的結果造成影響,學生面對這一問題之后就會對自己的實驗步驟進行檢查最后才發(fā)現是濾紙沒有緊貼著漏斗的內壁,如果在實驗的過程當中濾紙破損了同樣會影響過濾的效果,而如果出現這一問題學生又不知道問題所在,實驗失敗之后學生就會對自己的操作進行思考,教師可可以適時的引導,讓學生檢查一些濾紙的放置高度,學生就會發(fā)現放置的高度比漏斗邊緣高,從而使得濾紙吸收水分變得脆弱。在實驗當中解決問題,才是實驗的真正目的,而發(fā)現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所以必須要讓學生敢于動手,善于動手,才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的意識。
三、結合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高中化學這門學科當中,很多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化學中的表現卻比較抽象,學生知道生活當中的化學知識卻沒有辦法將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這也是導致學生對于化學這門學科學習興趣不強的原因?;瘜W本身就是一門探索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化學的實驗教學當中要將實驗與生活相結合,將化學知識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讓學生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與化學的知識互相論證,同時通過生活實踐當中的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比如在“二氧化硫性質”實驗當中,二氧化硫與水融合就會變成亞硫酸,同時也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學生學習二氧化硫的性質檢測后就可以判斷酸雨。具體的實驗步驟如下:取一試管二氧化硫氣體,觀察其顏色,并聞其氣味把盛有二氧化硫氣體的試管倒立在水中,在水下面打開膠塞,輕輕搖動試管至管內頁面穩(wěn)定為止,在水下用膠塞塞緊試管口,取出試管,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將所得的溶液分成3份,向其中第一份中滴加1~2滴紫色石蕊試液;第二份中滴加加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第三份中滴入1~2滴品紅溶液,振蕩。在實驗過后教師可以結合酸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而學生在下雨的時候就會檢測雨水的酸性,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一種激發(fā)。
四、結語
在如今的社會發(fā)展過程當中,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當中取得一定的優(yōu)勢,在未來的工作生活發(fā)展當中也有著極大的好處。
參考文獻:
[1]楊宏偉,侯千金.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8).
[2]唐靜敏.如何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新校園(中旬刊),2014,(07).
[3]張樹奇,汪旺根.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化學實驗的教育功能[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06).
[4]李智.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優(yōu)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J].大觀周刊,2013,(02).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