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超
【摘要】地下室的結構設計是一個綜合性很強問題,涉及到的內容繁多而復雜,有些問題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如地基與基礎的相互作用問題、上部結構剛度對地基基礎的影響等等。現(xiàn)代高層建筑由于地下工程龐大,建設工程在地下的投資已經(jīng)接近甚至超過了地上,因此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經(jīng)濟的角度講都需要我們更深入地研究地下室結構設計的技術問題,提高地下室結構設計的水平,真正做到技術與經(jīng)濟同步、安全與適用協(xié)調。
【關鍵詞】建筑;地下室;結構設計;探討
1.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設計的內容
1.1 結構平面設計。在高層建筑的地下室結構設計時,需綜合考慮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設備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風、采光等各專業(yè)的配合。例如地下室的長度超過設計規(guī)定長度時,需要與結構專業(yè)配合,確定是否設置變形縫,通常應盡可能少設或不設變形縫,因為設置變形縫會使得變形縫處的防水處理變得復雜。設計人員可以通過設置后澆帶和合理使用混凝外加劑或地上設縫、地下不設縫等方式,達到不設縫的目的。若地下室過長依靠設置后澆帶的方法難以解決,設計人員應合理地調整平面將地下室分割成幾個小地下室,中間用較窄的通道相連,以滿足使用及管道相連的要求,而將變形縫設置在通道處,這樣可以使接縫較少且處于受力較小處,便于補救。在結構設計時應合理地設置采光通風井,若高層建筑采光通風井位置設計不當,例如在側壁外作附加通長采光井,而采光井外壁又不能與地下室頂板整體連接,會造成地下室保證結構穩(wěn)定功能的喪失,不能有效地將上部的地震及風力作用傳至側壁及地面,不能滿足高層建筑的埋深要求。
1.2 抗震設計。根據(jù)施工圖審查要點,一般來講,對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應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計算其層數(shù),總高度才能從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墻柱與上部結構的墻柱應協(xié)調統(tǒng)一。對地下室頂板室內外板面標高變化處,當標高變化超過梁高范圍時則形成錯層,應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處理,否則不應作為上部結構的部位。相關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作為上部結構部位的地下室樓層的頂樓,蓋應采用梁板結構,地下室頂板為無梁樓蓋時不應作為上部結構的部位。結構計算應向下計算至滿足要求的地下室樓層或底板,但剪力墻底部加強區(qū)層數(shù)應從地面往上計算,并應包括地下層。
1.3 合理的防水設計。由于地下水的存在,故地下室防水設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甚至是決定地下室設計成敗的關鍵。在防水設計時應根據(jù)工程的性質、使用要求、重要性等合理確定防水等級,根據(jù)防水等級確定防水層數(shù)。無論防水等級為幾級,地下室混凝土都應為結構自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jié)B等級應根據(jù)水頭高度與混凝土壁厚度比確定,不得人為自行降低。根據(jù)防水等級要求,建筑地下室僅一道防水混凝土是不能滿足要求的,故一般應做卷材防水,防水卷材在選用時應考慮到地下室環(huán)境惡劣、無法更換的特點,盡量選用耐久性好的卷材。
1.4 地下室抗浮、抗?jié)B設計。地下水位及其變幅是地下室抗浮設計的重要依據(jù)。實際在地下室抗浮設計時僅考慮正常使用的極限狀態(tài),而對施工過程和洪水期重視不足,因而會造成地下室施工過程中因抗浮不夠而出現(xiàn)局部破壞。另外,在同一整體大面積地下室的上部常建有多棟高層和低層建筑,由于地下室的面積較大、形狀又不規(guī)則,且地下室上方的局部沒有建筑,此類抗浮問題相對難以處理,須作細致分析后再進行處理。地下室結構設計除應滿足受力要求外,抗?jié)B也是其中一個重點。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通常帶裂縫工作,要達到抗?jié)B目的,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補償收縮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摻微膨脹劑,以混凝土的膨脹值抵消混凝土的最終收縮值。當其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極限拉伸時,即可控制裂縫;二是膨脹帶?;炷林信蛎泟┑呐蛎涀冃尾粫耆a償混凝土的早期收縮變形,而設置補償收縮混凝土帶可以實現(xiàn)混凝士連續(xù)澆注無縫施工;三是后澆帶。后澆帶作為混凝土早期短時期釋放約束力的一種技術措施,較長久性變形縫已有很大的改進并廣泛應用。
1.5 預應力無梁樓蓋設計
無梁樓蓋的設計一般需要采用彈性理論的計算方法,也就是等代平面框架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整個結構按照橫縱柱的方向列為框架梁以及框架柱,然后通過框架梁的寬度進行有效的取值。在進行空間分析的過程對水平荷載下等代框架運算時,只考慮結構的平移,不需要對扭轉進行考慮。對于肋梁,肋梁的劃分不能過粗,也不能過細,要充分考慮到肋梁所在位置以及它需要承受的預應力,其次對負彎矩進行調幅時,應綜合考慮到在垂直荷載下空間框架對柱上板的影響,在垂直荷載滿足條件的基礎之上,要適當?shù)脑黾诱{幅系數(shù)。對于柱上板帶支座截面的配筋,應該與它的彎矩分布一直,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在柱寬以及每邊大約1M厚的范圍之內進行集中配置,它的配筋量也不得少于柱上板帶配筋總量的一半,非幾種配筋區(qū)域的配筋率也不得少于附近的跨中板帶。
2.人防地下室的結構設計問題
地下室根據(jù)其使用要求通常會分為人防區(qū)和非人防區(qū)兩部分,普通民用建筑的防空地下室人防等級一般以五、六級居多。
2.1 人防構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取值問題
當頂部有覆土時,可以將覆土的厚度折算成相應的混凝土厚度來計算頂板的防護厚度,當頂部沒有覆土時,也可以考慮建筑面層的防護作用;對于人防墻、密閉門門框墻,當其防護厚度不足時,則應增加墻厚或按規(guī)范要求采取相應的加強防護措施。確定人防構件的截面尺寸除考慮上述兩個方面外,還應使人防構件在相應的人防荷載作用下具有規(guī)范所要求的允許延性比。
2.2 人防構件的荷載取值問題
防空地下室在核爆動荷載作用下的動力分析采用等效靜荷載法,人防構件的等效靜荷載標準值可按“規(guī)范”第4.7節(jié)取值。對于人防頂板,當為常6級且其上覆土厚度大于1.5m時或者為常5級且其上覆土厚度大于2.5m,頂板可不計入常規(guī)武器地面爆炸產(chǎn)生的等效靜荷載,僅采取構造要求即可。
2.3 人防底板的荷載控制問題
人防地下室位于主體結構部分時,人防底板一般是平時荷載起控制作用。人防地下室位于純地下室部分時,當僅有一層地下室且頂部覆土教薄時,人防底板一般是戰(zhàn)時荷載起控制作用,當有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地下室且頂部有覆土時,人防底板一般是平時荷載起控制作用。
3.結束語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以及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現(xiàn)代高層建筑由于技術、經(jīng)濟、使用等各方面的因素,一般都設有大底盤地下室,通常為l~2層,隨著建筑物高度的不斷增加。地下室的層數(shù)也隨之增加。人們對地下空間需求的不斷增長,致使裙房的底盤面積在增加。地下工程在整個建設項目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由于地下工程材料消耗大、建造周期長、施工難度大,因此結構設計的好壞將會對整個項目的設計周期、施工工期以及建造費用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另外,地下室結構的設計比較復雜,也容易出現(xiàn)質量問題,因而對設計和施工有一定的特殊要求。總之,一個安全、適用、合理的地下室,合理的設計是前提,并在參建各方的通力合作下,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地開發(fā)利用地下空間。
參考文獻:
[1] 李國勝.多高層建筑基礎及地下室結構設計——附實例[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2]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防空地下室結構設計[M].中國計劃,2007.
[3] 林樹枝.高層建筑結構工程實踐:設計、結構、基礎、施工[M].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 2011,(3).
[4] 葉育濤.淺談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設計[J].中國科技博覽,2010,(5).
[5] 董麗媛.建筑工程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分析[J].山西建筑,2011,(3).
[6] 王艷玲.淺談地下室結構設計[J].建筑與文化,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