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芳
摘 要:中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數據化考評標準,是對中學生自主學習品質養(yǎng)成過程的數據化跟蹤記錄。主要從目標激勵、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糾錯本的使用、課外學習六方面進行考評。分塊統籌,塊內精化,最終實現以評導學、以評促教、以評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自主學習品質;家長評價;師生評價;調控與培養(yǎng)
中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數據化考評標準是根據中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課題組《中學生自主學習品質數據化描述與運用》研究的《中學生自主學習現狀調查報告》《中學生自主學習品質個案訪談錄》《初中生自主學習品質的必備要件和具體內涵》,針對當前中學生自主學習現狀,特制定科學的同步考評標準。
一、指導思想
按照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為依據,精準地進行數據量化跟蹤記錄,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變化,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力求真實反映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客觀評定學生的學習品質,以評導學,以評促教,以評育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整體提升。
二、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遵循學生的客觀實際,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真實、客觀、公正的評價,采用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方式。
2.全面性原則
對考評內容進行全面評價,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新課程教育的三維目標,盡可能全面呈現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及表現。
3.科學性原則
遵循教育規(guī)律與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遵循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建立簡便易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
4.主體性原則
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之間,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對話與交流,增進理解與溝通,營造良好評價氛圍,開展學生參與下的自評、互評,并及時反饋有效信息,促進學生主體成長。
5.導向性原則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標準的建立始終堅持以評導學、以評促學的導向性功能,評有所指,評以致用。
三、考評內容
依據新課標三維目標,側重于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合作與探究等方面進行評價。
四、考評標準細則
主要從目標激勵、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糾錯本的使用、課外學習六方面進行考評。
1.目標激勵考評標準
目標激勵就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習成績和學業(yè)水平,在老師指導下,通過制定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調整學習需要,最大限度體現個人價值的良性學習運行機制。主要采用老師評價和學生自評兩種方式。
2.課前預習考評標準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笨梢姡n前預習是“自主學習”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接受新知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模塊實施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師生抽評等多種評價方式。
3.課堂學習考評標準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主要包括學生獨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兩個環(huán)節(jié)。
本模塊要從學生課堂學習專注程度、精彩展示、合作探究、積極參與四方面進行考評,由老師和小組組長共同評價。
4.課后作業(yè)考評標準
課后作業(yè)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知識的鞏固和深化,家校要聯合,共同促進孩子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
該模塊主要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兩方面考評,由家長、學生、老師共同參與評價。
5.糾錯本使用考評標準
學習是一個不斷出錯的過程,錯誤出現了,要及時反思和改正,總結經驗以免再犯。糾錯本是有效的“題海戰(zhàn)術”替代方案。我們主要從分類整理、紅筆糾正、注明錯因、類比總結、定時溫習方面去考評。
對于糾錯本的使用主要采用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和老師評價。
6.課外學習考評標準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為了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全面多元化發(fā)展自己,我們主要從解決疑難、學有專長、讀寫聽記、自覺堅持等方面進行考評。采用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班委評價、老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評。
五、考評標準的組織實施
本著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認真實行層層負責制,確保考評過程規(guī)范操作,考評結果客觀公正、可靠可信,主要由班委成員、小組組長、科代表、老師組成。特明確以下職責分工:
第一,組長負責統計預習情況、作業(yè)情況,包含家長反饋的信息做好分值輸入。
第二,課堂得分由小組組長記錄匯總科代表,科代表還應做好老師對同學的表揚與批評記錄。糾錯本由學生自評、老師考評、科代表匯總。
第三,班委成員負責對學生成績即目標考核進行統計,課外學習統計并負責統計得分。
六、考評結果的統計
根據職責分工把各類數據進行匯總,一周一匯總用于班會,依據個人得分進行周評、月評、期評,以評導學,以評促教,以評育人。
中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綜合考評標準,采用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評價多元化參與,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從根本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據考評標準,對學生學習成長過程的指導落實到數據化的呈現,從而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控與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駕云.注重模糊情態(tài) 開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J].教育探索,2001(7):17-18.
2.李紅.綜合素質評價怎樣做——青島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與探索[J].電腦應用文萃,2004(10):39-40.
3.孫兆剛.化學新課程教學目標的主要特性及其相互關系[J].教學與管理,2008(15):97-98.
(作者單位:河南省林州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