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
通過平臺的服務、管理、運營,給予素質教育機構和產品更多的附加值,而不能僅僅做成一個二房東。
百學匯是新東方內部孵化的項目。
從籌備這個項目算起來,2013年就開始了,當時是叫素質教育籌備組,后來上升為素質教育研究與發(fā)展中心,直到2015年10月,第一家百學匯青少年成長中心在北京海淀正式開門迎客,“百學匯”——新東方旗下素質教育平臺正式亮相。
成立快兩年,堅持做“平臺”的百學匯是怎么摸著石頭過河的?今年開始嘗試拓展北京之外的市場,百學匯必須要堅守的方向是什么?
“不做二房東”,“重服務”,這是新東方百學匯CEO王立反復強調的。如果拿京東和早期的淘寶類比的話,百學匯更想做京東。在王立看來,京東所強調的“自營”,并不是那些“自營”商品是他自己生產的,而是都由京東來采購,放到京東自己的倉儲庫里,物流配送是京東自己的,京東的這些物流就有點像百學匯做素質教育平臺的“服務”。
“這樣的話我們就會更‘重,我們實現盈利的難度要比像淘寶這種方式更難,但這些是我們要去投入的,投入資金做研發(fā)、做系統(tǒng)、做服務,所以對我們來說,盈利速度會比之前更慢,但是從做教育的角度來講,我們認為這是必須要做的?!蓖趿⒖隙ǖ卣f。
不做“二房東”
在國內的素質教育市場,現在一種相當流行的做法是“教育綜合體”,熱衷于此的包括地產商。比如在商業(yè)中心里有一兩層都是與教育有關的商戶內容,這種教育綜合體也被稱之為“平臺”。但是王立強調,百學匯想做的“平臺”跟地產商的“教育綜合體”不太一樣,地產商的做法類似于現在的美食廣場,劃定一個區(qū)域讓各個教育產品入駐進來,地產商做的是一個統(tǒng)一的物業(yè)管理,做得相對更近一步的是有統(tǒng)一收銀的美食廣場。
但這種“美食廣場”式的教育綜合體也有弊端,比如商戶與商戶之間沒有太多聯系;再比如平臺沒有辦法去掌握客戶(商戶所服務的客戶)的行為習慣,各個商戶是不會把他的數據給到平臺,平臺可能通過收銀看到商戶的一些現金流的差異,但是分析不出客戶對于產品的需求,同時平臺也無法獲得客戶與客戶之間的信息交互。
百學匯希望做成的平臺是什么樣的呢?王立強調他們更想做一家“餐廳”:有很多菜品,也有很多家供應商,有人供應原材料,有人供應半成品,也有很多廚師來餐廳做美食,其中可能會有一些有名的廚師,有人會慕名廚師而來餐廳,但整體(大多數)來餐廳的客人是看重這個餐廳的品牌,客人更看重的是餐廳提供的標準化、專業(yè)化、人性化的服務,餐具是統(tǒng)一的,環(huán)境是統(tǒng)一的,更重要的是,廚師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手藝是有保障的,服務員是統(tǒng)一配置的,客人所接受的服務的體驗是一體的,“這是我們未來做這個平臺要做的事情”。
王立進一步介紹,百學匯做平臺的思路確定之后,平臺和提供素質教育服務的機構之間的分工是:百學匯來負責整體的規(guī)劃、選址、裝修,整合產品,統(tǒng)一教育理念、服務系統(tǒng)、教學保障體系,做市場,做招生;合作伙伴表面上看提供的是教學、教師,但實際上還包括了教師培訓、教師管理和產品研發(fā)等。
借用互聯網流行的早期淘寶和京東的模式,王立相當肯定地回答,他們更想做素質教育的“京東”:一是做教育就不能用淘寶這樣的模式,客戶來平臺不只是為了買商品,更看重的是商品的質量,甚至售后的服務,在這點上客戶更相信平臺而非個體商戶;二是從教育本質角度來看,平臺把控教育服務機構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把更適合的教育產品提供給相應的客戶,等等這些是教育類平臺必須要做的;三是作為新東方內部孵化出來的素質教育平臺,百學匯的優(yōu)勢是做產品,通過平臺的服務、管理、運營,給予素質教育機構和產品更多的附加值,而不能僅僅做成一個二房東,這個基因是與地產商做教育綜合體不同的,地產商的優(yōu)勢是有物業(yè)、自己就是業(yè)主,沒有線下機構運營的物業(yè)成本壓力。
因為這些“不得不做”,百學匯選擇做這樣的平臺,王立以為現在看來很“重”、很難的事情,未來可能構成一些競爭的門檻,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這些“重”和“難”,沒有平臺的運營、管理和服務,這類素質教育的平臺是很難做好的。
“重”服務
王立提到百學匯要構建的這個素質教育平臺體系,不是一蹴而就的。
剛開始時,百學匯主要的發(fā)力點是“硬件”的建設,比如空間怎么布局,不同的課程和課程之間如何在空間上實現合理的分布,舉例來說,鋼琴教室和書法教室就不能挨著等等。再比如用什么樣的硬件,能夠提高整個空間的利用率。
第二步考慮的是“軟件”的服務,如何讓家長、孩子來到中心有良好的服務體驗。百學匯強調的全程無憂的服務,即孩子只要送到中心來,不管是早來的還是晚走的都有老師來幫助照顧。再比如給家長分享上課的內容,和家長定期的電話溝通,定期的家長會等等這類服務的統(tǒng)一化、標準化。第三步是IT系統(tǒng)的建設,除了百學匯網站這樣基本的信息化建設的部分,還有報名系統(tǒng)、家校溝通系統(tǒng)、測評系統(tǒng)等等都是要去構建的,而這些可能是小機構很難去投入的。
第四步是產品規(guī)劃。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有了各類數據反饋,也有了團隊對整個素質教育產品更深入的思考,這時候可以做一些研發(fā)的投入,研發(fā)素質教育的產品應該怎么組合,包括品類上的組合,開課時間上的組合,針對不同的孩子選擇什么樣的課程更合適,這可能要基于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的研究,以及孩子適合學什么需要有一個測評的系統(tǒng)等等。
王立介紹,硬件的建設,以及軟件服務系統(tǒng)的搭建,運營快兩年的百學匯都已經基本成型,IT系統(tǒng)的建設也已經有了初步成果,唯有第四步是著眼長遠、也是最難的,因為它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以參考、可以支持,但是,“難”也正說明了價值所在,王立他們非但不打算放棄,反而要從長期建設的角度來著手。
目前,百學匯在北京已經運營了兩家中心,分別開在海淀和順義。王立介紹,他們今年預計增加4到6個中心,同時會探索在北京之外的市場運營百學匯青少年成長中心。新開一家中心,王立他們首先要選項目、選產品,現在是通過過去積累的數據和市場調研的數據來做判斷,比如在當地哪些素質教育產品的需求比較旺盛,團隊再根據他們過去的經驗來判斷哪些產品市場反饋會比較好;選完產品再選機構,選機構的過程相對來說比較復雜。
談及對合作的素質教育服務機構的遴選,王立特別強調“良配”,即要考察合作機構的產品、師資、管理,考察機構所提供教學產品的科學性、完備性、創(chuàng)新性,考察他的口碑,考察他的師資和培訓體系,要看他是不是能夠持續(xù)性地供給老師,因為老師的流動對于所有的教育機構都是常態(tài),這就要求服務機構有老師的儲備或者迅速培養(yǎng)老師的能力。
王立之所以強調合作機構必須“良配”,是基于百學匯有一顆做全國市場的雄心。與一些教育類機構是通過加盟商的方式來拓展全國市場不同,百學匯要靠自營走向全國,這種選擇是市場玩家的“少數派”,但王立他們自信這是出身新東方的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