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玲
在一次訪談活動中,記者向四位事業(yè)有成的男士問了同一個問題:你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回答分別是:企業(yè)上市、扛過經(jīng)濟危機、產(chǎn)值破億、海外分公司建成。
記者問:為什么家庭不在其列呢?
四人集體緘默不言。
多少年了,“成功男士”的標配仍然只是事業(yè)成功、身價不菲、位高權重。
我有一個男性朋友,也是公認的“成功人士”,對事業(yè)蠻拼的,一年大概有300天都在外吃喝應酬。
我曾問他:全年能分多少時間給太太孩子?
他不以為然:男人在外要打拼、要賺錢,怎么還能要求我們有多余的精力顧家?
咦,好奇怪,這不恰恰都是當今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嗎?女人無論能力多強、職位多高、工作多努力,只要沒伺候好孩子、沒照顧好家庭,就統(tǒng)統(tǒng)前功盡棄。
而男人呢,不顧家是因為賺錢忙,態(tài)度差是因為工作多,脾氣壞是因為壓力大,甚至出軌,都是因為身居高位有人往上貼……總之,事業(yè)一白遮生活百丑。
男人對成功的定義里,不包括經(jīng)營婚姻、疼愛妻子兒女。他們習慣向外延展,而不屑于向內精進。
幾乎所有人都這么認為——男人就該志在四方義薄云天,轟轟烈烈干事業(yè),并且,干起事業(yè)來要六親不認鐵面無私,揮劍斬情絲三過家門而不入。讓小家幸福,討妻兒開心,不在“干大事”之列。
不光男人,不少女人也是這樣認為的。男人每天樂呵呵地買早飯、對家庭全心全意付出,只要掙不到大錢,一律都是“沒用”。
所以,我們的小男孩,被過早地教育成了“小小男子漢”,被剝奪了兒女情長的權利,錯失了愛與柔情的體驗。我們的小女孩,只知道“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情節(jié),幻想著心上人駕著七彩祥云將她娶進豪宅。
這樣的男孩女孩走進婚姻后,女人怨男人不夠愛,男人嫌女人要得多,女人越發(fā)像怨婦,男人越發(fā)不著家。于是得出結論: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我們的守寡式婚姻和喪偶式育兒,都是這么來的。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有人要建功立業(yè)、揮斥方遒、功成名就。有人要安居樂業(yè),琴瑟調和,平安喜樂。
無論哪種選擇,沒有家庭責任感,都不足以談成功。
男人的家庭責任感,并不是非要日日鍋碗灶臺洗衣做飯,而是勇于擔當?shù)膽B(tài)度,和主動自覺的行動。
家中親戚有位表姨,姨夫是軍人,部隊長駐海南,從新婚就兩地分居,一年只有寥寥幾次探親機會。
姨夫每次回來,都把日程安排到滿——白天陪孩子逛公園、講故事、做游戲,晚上哄孩子睡后,他拆洗被褥、更換窗簾、清潔廚房廁所,給表姨打洗腳水、幫她按摩、陪她聊天,還連夜去院子里做幾十個蜂窩煤球,晾干摞好,整齊地擺在廚房的墻邊。
他恨不能把一年的家務都干完。他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妻子的愛,彌補對家庭的虧欠。
那些年,他們聚少離多,表姨獨自帶孩子,生活再艱難,內心始終知足,不曾有過怨怒。
多年以后,表姨得以調動,隨軍定居海南,姨夫到四十多歲,晉升遭遇瓶頸,最后選擇轉業(yè)。
他并未功成名就,也未能官至高位,但他讓妻女始終活在愛里。表姨如今年過五十,明顯比同齡人年輕。女兒亦考入名校,成長為陽光少女。
身為丈夫,他給了妻女力所能及的最大的幸福,這已是成功。
有人說:“女人已經(jīng)覺醒,而男人依然活在大清?!?女人已不再依附男人生存,可以獨立、精彩地生活。她們的人生目標,不再是討男人歡心,而是令自己歡喜。
從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從歧視女性到尊重女性,這是時代和文明進步必然帶來的改變。而男人最需要改進的,首先是拋棄大男子主義,與女人共同承擔責任、共同經(jīng)營婚姻家庭。
奧巴馬在告別演說中感謝妻子米歇爾:“過去二十五年中,你不僅僅是我的妻子、孩子的母親,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擔任了一個不是你爭取來的職責,但是你的優(yōu)雅、勇氣和幽默都給這個身份烙上了你自己的印記?!?/p>
然后對兩個女兒說:“在我的一生中,我為成為你們的父親而自豪。”
即使是總統(tǒng)也會卸任,而丈夫和父親,卻是一生的角色。
對家庭珍惜、感恩、負責任的男人,才有資格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