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弈成+韋運余+李俊雨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網絡已經被人們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網絡時代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的網絡應用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總結大學生的網絡應用習慣和依賴程度,探討網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為加強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應用 分析引導對策
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其綜合素質關系到祖國的未來。當前,高等教育受到新媒體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并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通過對高校大學生網絡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準確把握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道德觀念等,并幫助探尋科學合理的引導方式。
一、開展大學生網絡應用分析及引導對策研究的意義
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被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因此,以網絡高速發(fā)展為特征的新媒體時期為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學習機遇,同時對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表現在學習、行為方式、交往等各個方面,因此積極開展對大學生的網絡應用現狀及引導方式的研究可以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對開展好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和現實意義。
二、大學生網絡應用分析及引導對策研究的設計和實施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問卷調查設計問卷一份,內容涉及學生使用網絡情況以及習慣模式等。訪談對象主要針對本科院校學生,以對話方式直接獲取相關數據。
在樣本選擇上,本文共在理工、文科、藝術等不同學科學院隨機調查200名學生。此樣本綜合考慮了學生年級、專業(yè)、班級、性別等因素,共發(fā)放學生問卷200份,全部回收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三、調查內容與結果
(一)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
通過對學生每天使用網絡的時間進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大學生每天使用網絡不到1小時的人數比例為7%,比例最低;每天使用網絡4小時以上學生的比例高達34%,每天使用網絡2-4個小時的學生比例為20%,每天使用網絡大約2個小時的學生比例為9%,每天使用網絡1-2個小時的學生比例為11%,每天使用網絡大約1個小時的學生比例為10%,每周使用網絡不到1個小時的學生比例為9%。
由統(tǒng)計可知,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場所是宿舍,男女的比例分別占50%和62%,網吧的比例僅為30%和12%,閱覽室的比例分別為4%和16%,教室的比例為16%和10%,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普及,促使學生進入宿舍后頻繁使用網絡。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男生和女生在宿舍上網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二)學生使用網絡的主要目的
對學生使用網絡主要目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中使用網絡主要目的為聊天的男、女生人數分別為22、18,玩游戲的人數分別為27、13,看電影的人數分別為18、38,查資料的人數分別為27、23,其他目的人數為11、3。可以看出,大學生男生使用網絡主要是玩游戲和查資料,女生使用網絡則主要是看電影,故開展引導工作要充分考慮性別因素。
(三)大學生網絡應用重點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經常使用的瀏覽器調查統(tǒng)計,可得出大學生使用的瀏覽器最多的是百度,比例約為37%,其次是google,比例約為29%,然后是其他的瀏覽器。對大學生使用網絡購物的頻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每個月購物1次以下的比例為15.2%,每月購物2-4次的比例最多,達到45.8%;每月購物5-9次的比例為19.2%,每月購物10次及以上的比例為16.0%,從沒使用互聯網購物的比例為3.8%。
四、大學生網絡應用引導對策
(一)加強輿論引導工作
伴隨著網絡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傳播對校園文化的影響更加明顯,高校對大學生網絡應用及引導的研究工作越來越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掌握當前學生的網絡應用形勢,正確掌握信息的傳播規(guī)律,加強信息輿論的主動權,正確的認識網絡并利用網絡文化來引導教育學生,這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各高校應加強師資培訓,努力做好對大學生們的網絡輿論引導工作,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
(二)加強網站管理,注重網絡引導隊伍建設
加強大學生網絡政治參與行為的引導,可以從網絡整治、學校教育、社會實踐三個方面入手。同時,高校應不斷加強網站管理,注重網絡引導隊伍建設,引導當前大學生通過網絡正確的參與和諧社會共建。加強高校大學生網絡管理要通過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網絡工作隊伍建設和加強網站管理等方面入手,來實現規(guī)范大學生網絡行為、引導正確行為的目的。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在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師隊伍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并通過過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幫助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因此,不斷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尤其是網絡引導能力,是各高校在新形勢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項緊迫任務。
五、研究意義和結論
盡管新媒體的應用豐富了大學生活,開闊了學生視野,但是不合理的應用也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產生了負面影響。高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大學生應用網絡的引導工作,并通過研究網絡應用的特點及發(fā)展規(guī)律來充分發(fā)揮網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這對開展好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實踐意義。綜上所述,開展對大學生網絡應用分析及引導對策研究,對于發(fā)揮網絡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強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和現實意義,對建設和諧校園文化、促進師生交流和學校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各高校應繼續(xù)加強對網絡應用的分析及引導對策研究,不斷提高高校對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能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慶.提高新形勢下的輿論管理和引導水平[J].社會事業(yè),2010(11):53-54.
[2]宋曉一.論網絡輿論的衍生效果[D].蘇州大學,2009.
[3]劉鳳英.關于大學生網絡學習情況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教育2009,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