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旭+陳揚帆
【摘 要】《文獻檢索》,或稱《科技文獻檢索》,是大專院校各專業(yè)學生信息基本素養(yǎng)必備課程之一,是一門教學內容綜合性與應用性強、更新速度快的課程。根據教學中發(fā)現的問題和課堂教學經驗,提出適應高速發(fā)展信息時代文獻檢索的需求,在提升教育工作者自身文獻檢索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基礎教學,輔以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切實做好本科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斷提升教學成效。
【關鍵詞】文獻檢索;教學相長;教學評價
【Abstract】Scientific documents retrieval,or scientific literature retrieval,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one comprehensive,fast update and highly effective courses too.Based on questions founded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ome teaching methods are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nstantly:alway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basic education meanwhile improving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eachers on literature retrieval,designing various practice 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document retrieval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toward the goal of cultivations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Documents retrieval;Improving both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Teaching evaluation
《文獻檢索》,或稱《科技文獻檢索》,是大專院校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分析及解決問題綜合能力的一門基礎課程。近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帶來了檢索技術的日新月異,而在常規(guī)教學中也出現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現代搜索技術、MOOC及微課的利用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實施方法等[1-4]。以本校為例,《科技文獻檢索》,原課程為專業(yè)必修課,名稱《專業(yè)英語與文獻檢索》,后變?yōu)閷I(yè)選修課,更名為《科技文獻檢索》(《專業(yè)英語》另開雙語教學或全英語課),2學分36學時。雖然現在本課程為選修課,每年選課人數依舊保持在總人數百分之九十以上,更有很多申請先修、旁聽的本科生、研究生,課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面對著發(fā)展迅速的信息技術、檢索技術,每年的課堂教學都有新的問題涌現,提醒教職人員在重視基礎教學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學習,補充新的知識,拓展思維,完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努力提升教學成效。
1 重視與完善基礎知識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基礎知識是根基。在《科技文獻檢索》課程大綱中,文獻定義、組成、分類、特征標識碼、檢索流程、檢索效果評價等重點基礎知識,占本課程教學的30-40%。這些基礎知識,是學生實用檢索工具進行文獻檢索的前提,是新型檢索技術的發(fā)展源頭,也是在課堂教學最容易實現的部分。已經熟悉了網絡檢索、閱讀環(huán)境,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顯得有些滯后,但也變得更為重要。計算機與網絡基礎知識、英語等課程也是學習本門課程的基礎,已在大學一、二年級完成學習,這類基礎課程的扎實基礎,也是學好本門課程的必備條件。此外,隨著新技術的涌現,新知識的更新難與課本同步,需要在準備課件時及時補充,能夠做到基礎知識的與時俱進。
2 重視教學實踐,提升文獻檢索、管理與應用技能
文獻檢索,根本在于檢索實踐。因此在眾多的課堂教學和教學改革方案[1-2,5-6]中均把重視教學實踐作為主要問題之一。在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明確要求可以敏銳的捕捉信息、果斷篩選信息、準確評估信息、自如交流信息、創(chuàng)新應用信息。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不斷的實踐,在課堂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課后能夠多次練習,積累經驗,方能達成。
在教學中,首先在每一個數據庫、每一種文獻基礎知識講授之后,立即加入實例檢索示范,依據本學科應用廣泛的中英文數據庫,如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 SCI,科學引文索引)、EI(Engineering Index,簡稱EI,工程索引)、CNKI(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或中國知網,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簡稱CNKI)維普資訊中文期刊服務平臺、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及論文查重檢測系統(tǒng)等,分別進行即時演示。布置課后練習,學生以文檔、PPT或截圖等形式分享檢索結果;對于檢索中發(fā)現的問題,及時交流,及時解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新穎問題層不出窮,特別是針對科創(chuàng)課題查新、課程論文撰寫過程中遇到的文獻檢索問題,除需要任課教師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了解檢索內容、熟悉檢索對象外,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實踐教學的最佳示范,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大的意義。學生在自主學習,獨立檢索時發(fā)現的問題更為普遍,是教學相長的過程,QQ、微信、電子郵箱等現代化即時通訊工具,此時發(fā)揮出更加及時便捷的溝通作用。本校教務處開通數字課程中心,逐漸將精品課程、通識課程、專業(yè)課程、優(yōu)質課程的教學大綱、課件、課堂習題、復習資料上網,供選課同學在線學習、復習;這也是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教學理念傳授的一個有效平臺。
其次,文獻的管理與應用技能是文獻檢索需要重視的另一個問題。是否能夠對檢索文獻進行合理的管理、充分的利用,是對文獻檢索效果的最直接評價。文獻閱讀、管理軟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的使用和技巧分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以本校為例,華僑大學圖書館已開通NoteExpress軟件使用權,校園網IP內即可免費使用,為課堂教學及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除了課堂講授與演示外,結合圖書館的學術講座(如NoteExpress文獻管理軟件使用講座、利用SCI/SSCI進行創(chuàng)新性科學研究講座),增強文獻檢索與應用的實踐效果,引導學生培養(yǎng)文獻分類管理、高效閱讀的良好習慣。
文獻檢索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即高效吸收、合理引用、創(chuàng)新升華。因學生英文水平不同,對于外文文獻的閱讀理解存在一定差異。但理解文獻中的創(chuàng)新、分析問題的獨特觀點,學生間的理解程度差異主要源于平時知識的積累和興趣。據此,推薦學生積極聆聽學術講座,邀請從事科研、有經驗的老師分享自己對于文獻檢索閱讀應用的經歷和心得,鼓勵學生獨立進行某項課題(如“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或課余工作的查新、撰寫匯報,在實踐中鞏固課堂學到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全面理解和提升文獻檢索與應用能力。
3 與時俱進,推進新型文獻檢索方法的普及
傳統(tǒng)文獻(如圖書、報紙、雜志、標準等)的檢索,依托于圖書館的文獻目錄分類,這部分資源的利用與基本使用方法,在一年級入學時,圖書館管理與查新人員已進行系統(tǒng)講座;二年級及以上學生在日常的書籍使用和查閱時,已經逐漸掌握了基本的檢索方法。文獻檢索課程中,此類文獻的檢索方法也需要進行簡單介紹。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急速發(fā)展,大部分圖書館已建立數字檢索、閱讀系統(tǒng),作為在校學生,這也是必備檢索技能之一。此外,本專業(yè)對應的SCI與EI英文數據庫、中國知網與維普等中文文獻數據庫已經建立了完備的網絡檢索系統(tǒng),充分利用這些網絡檢索資源進行詳細的檢索講述,是文獻檢索課程重點之一。各個系統(tǒng)構建框架大同小異,在使用時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及各自技巧,也是需要不斷提升和積累的知識點之一。值得推薦的是,各大數據庫近年來在更新檢索系統(tǒng)的同時,亦增加了論文查重系統(tǒng),這些也是學生需要熟悉和掌握的檢索系統(tǒng)之一。
百度、谷歌等大型搜索公司,依托于自己的云數據庫,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學術搜索引擎,對學術知識百科更新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小木蟲論壇、豆丁、道客巴巴等文庫的合理利用,也是有效提升檢索技巧與檢索速度的輔助渠道之一。隨著現代網絡技術、云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一些新興的網絡文獻傳播共享平臺也慢慢出現,如福建省高校數字圖書館文獻提供系統(tǒng)(FULink文獻共享系統(tǒng),可實現系統(tǒng)內福建省內高校數字資源的互通與共享傳遞服務)就是其中之一;這些系統(tǒng)對于快速、及時獲取目的性重要性較強的文獻,尤其重要。
智能手機的普及,也帶來了文獻檢索的另一個新興領域。手機APP,是便捷、實時進行檢索的另一個有效渠道。如超星移動圖書館手機APP,可以進行圖書館藏數目查詢、個人借閱信息查詢、圖書續(xù)借等手續(xù)的辦理。各大圖書館和檢索系統(tǒng)也在逐漸建立微信公眾號進行業(yè)務查詢,完善在線業(yè)務辦理功能。這些新興的領域,對于年輕的學生,適應快,也更便于課堂實踐,是值得學習與推廣的檢索技術之一。
4 重視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際上是學習、工作中利用信息的意識和技能培養(yǎng),主要包括信息意識素質、信息能力素質、信息道德素質、終身學習的能力四個方面,美國全國圖書館協會和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也為此制定了九條評價標準。其中,評判信息準確性、傳播信息的責任心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近年來,科研學術腐敗現象時有發(fā)生,對于本科生及早進行信息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是培養(yǎng)良好學術品德的有效方法。文獻檢索中,信息來源的嚴格確認、信息準確性的及時判斷、信息合理積極的利用,有利于培養(yǎng)正確積極傳播信息的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社會責任心。此外,在進行科技論文的真實性、專利文獻的獨創(chuàng)性教學的同時,結合具體案例,對學生進行知識產權意識的教育,也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信息意識和能力。
總體來說,文獻檢索是一門與各學科交叉性很強的實踐性課程,需要教學工作者掌握牢固的基礎教學知識,及時跟進學科發(fā)展方向,掌握現代化的檢索知識和技術,不斷完善自身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完成真正的教學相長,將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文獻檢索及應用技能為目標,與時俱進,共同進步。
致謝:感謝華僑大學信息與工程學院方慧娟老師在《科技文獻檢索》課堂教學中給予的建議與幫助。
【參考文獻】
[1]謝民樂.試論新升本科院校學生文獻檢索素質的培養(yǎng)[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1,28(1):43-45.
[2]田風霞,趙麗英,張明,杜麗,臧建磊.地方院校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J].教育觀察,2017,1,6(1):106-108.
[3]吳青.E時代高校圖書館文獻檢索課的創(chuàng)新研究[J].科教文匯,2016,8(下),總第360期:73-74.
[4]劉翔.MOOC時代高校文獻檢索微課平臺建設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6(9):146-148.
[5]劉哲.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與科技文獻檢索課的改革——以沈陽工業(yè)大學圖書館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13):64-66.
[6]游強華,王萍,胡雅凌,肖鳳玲.基于在線檢索考核的文獻檢索教學改革實踐[J].醫(yī)學信息學雜志,2016,37(4):86-89.
[7]楊蘊敏,張茹,張霞,夏衛(wèi)紅.國外教育信息化經驗的借鑒[J].世界教育信息,2007,12.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