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來觀察水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比較方法認識水是什么樣的。
2體會人體感官在認識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觀察水要有順序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發(fā)現周圍事物奧秘的學習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
(3)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礦泉水,牛奶,色拉油、可樂,透明玻璃、毛玻璃。分辨演示:醋、牛奶、醬油、雪碧、酒、礦泉水、油。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導入
出示四杯液體,分別是可樂、色拉油、礦泉水和牛奶。
師:這里有四杯不知名的物質,你能找出哪杯是礦泉水嗎?
設計意圖:運用學生思維慣性和通常生活的經驗,讓學生用肉眼看的方法找到水。
生:這個杯子里裝的是礦泉水。
(2)引領學生學會觀察
師:你是怎么找出水的?
生:看。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四種常見物品,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效地引導學生觀察,這符合學生的認知建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中,已經有相關的前概念和潛意識形成了,所以新知識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讓學生感到學的新知既熟悉,又有不一樣的地方,從而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師:除了看的方法,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研究?(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除了用肉眼看,還可以用什么感官來觀察。)
生:聞。
師:對。用鼻子聞到的叫氣味,誰愿意上來聞一聞這個杯子里物品氣味,然后說一說你聞到了什么氣味?其他同學注意看他是怎么聞的.
生:(一位學生上臺拿起杯子,然后直接把鼻子湊近杯子口來聞)說:有股酸味,可能是醋。
設計意圖:欲擒故縱,先把學生平時通常的聞法展示出來,再來糾正他們的錯誤和不足,這樣,學生記得牢,不易忘。
師:同學們,有些物品的氣味是有毒的,如果我給的這杯物品有毒,如果用這位同學這樣的聞法行嗎?
生:不行,很容易中毒。
師:對。幸虧老師準備是無毒的,要不然你就要中毒了。同學們,那我們該怎樣去聞氣味算是比較科學呢?
生:離杯子遠一點。
師:這還不夠。今天老師來告訴大家科學的聞法,(出示科學聞的方法的ppt圖片)
接著老師再示范一次,邊做邊說,杯子放在鼻子前下方,離鼻子要有一定距離,不要靠的太近,手掌在杯口輕輕向內煽動,同時鼻子輕輕地吸一吸,讓少許的氣流進入鼻腔。
師:都看清楚了嗎?
生:看清楚了。
(3)主題探究——觀察水
師:今天我能就用剛學習的方法來觀察水(板書:觀察水,從而揭題)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揭示課題,直奔主題進行探究,不拖泥帶水。
師出示實驗要求
1.每個小組組長負責,安靜有序的實驗。
2.實驗時,老師說“開始”才能開始,說“?!本鸵!?/p>
3.實驗中要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4.實驗結束,要整理好器材,桌面保持干凈。
(4)在活動中找水,進一步熟悉掌握觀察方法
師:(出示圖片)這里有四個杯子,分別裝了礦泉水、白糖水、醋和可樂,你能快速把它們區(qū)分開來,并給它們貼上標簽嗎?
生:能。
師:小組討論一下,有什么方法快速的區(qū)分它們?并把你們想到的方法記錄在這張活動記錄單上。
出示活動記錄單
______小組活動記錄單
我們首先用____的方法,找到了____
接著,我們用____方法,找到了____
接下來,我們又用____方法找到了,剩下的物品是____
小組討論將要采用的方法,并記錄,教師巡視。
師:方法想好了嗎?
生:想好了。
師出示活動要求。
1每個小組組長負責,按照剛剛想好的方法有序實驗。
2實驗時,老師說“開始”才能開始,說“?!本鸵?。
3如果實驗時用到聞和嘗的方法,和我們前面觀察水的過程一樣。
4實驗中及時給找出的物品貼上標簽。
師:我們不僅要快,還要安靜有序。每小組2號同學從抽屜里拿出實驗器材。
師:實驗——開始。
生開始辨別四個杯子里的液體,教師巡視提醒紀律。
師:我們按照先后完成的小組順序,組長匯報一下你們的發(fā)現,先找出了誰,后找出了誰。
生:我們先用看的顏色找到了可樂,接著用聞氣味找出了醋,最后用嘗味道找到白糖水,最后剩下的是礦泉水。
師:你們小組做的真好!
師:和他們做法一樣的小組舉手。
師:還有沒舉手的?。ㄏ罗D第85頁)組,你們是怎么做的?
生:我們用嘗的方法,每人嘗一個杯子,就辨別出它們了。
師:你們的做法的確很快,同學們,你們說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
生:不好。觀察時,我們首先要用看,然后再用聞,最后再用嘗。
師:對。觀察時,我們首先要用看,如果能看出來的,就不用聞和嘗了,如果能聞出來的就不用嘗了,對無毒的物品,實在是迫不得已才用到嘗,對不明物品,千萬不要隨便區(qū)嘗,否則容易中毒,知道了嗎?
設計意圖:反復強調觀察的方法,鞏固本節(jié)課學的知識點。
師:同學們都很棒,每個小組都能把這四種物品區(qū)分開來。那這四種物品有什么共同之處呢?
學生一時找不出什么
這時老師右手拿起一只裝有水的杯子,左手拿只空圓底燒瓶,然后右手把水慢慢地倒入左手的空圓底燒瓶里
師:你們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受到了啟發(fā)說:它們都會流動
師:說得好,它們都會流動。
師:這個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狀,現在這個瓶子里的水又是什么形狀?
在這里老師一定要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尋找答案
本課總結:
總之,一切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是為讓學生更好的成長。就像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科學課的本質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想法設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探索未知、去吸取。
教學反思: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堂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改變了過去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刻板教學模式。這教學中,教師也十分尊重學生認知結構,營造情景,引領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學生的思維得以開發(fā),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作者簡介:李香(1970-),女,任職于江蘇省儀征市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科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