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蘇
教育的心得
文/錢蘇
做一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教師具有與學生良好的溝通的能力,能用正確行為來引導學生,同時還必須具有豐富知識和陽光的個性。
蘇聯優(yōu)秀教師、著名生物學家和教育家格瓦列夫曾說過,一個教師能嫻熟地運用幽默的語言,可以使敘事更加具體、生動;說理更加深刻、透明;抒情更加真切、動人??梢噪S機應變地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達到寓教于樂的境界。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的幽默,是指教師的教學語言寓意深刻而且詼諧有趣。教學幽默是知識的積累和靈感的體現,它使得教學具有魔法,語言閃爍多彩的火花,使學生能夠被深深吸引。教師的幽默,能夠使課堂氣氛活躍,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愉悅學生的精神。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學得開心,覺得有趣,能使“教”與“學”變得輕松有效。教學幽默的恰當使用,使得教學具有藝術氛圍,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得積極,豐富創(chuàng)造性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其探求知識的欲望、熱情和動力。教師的幽默,融洽師生關系,增強教師魅力。學生會因為有一位幽默的老師,喜歡上老師,從而喜歡這門課程,教師的幽默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老師,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
許多學生和家長會把老師與“不茍言笑”“嚴肅”聯系在一起。事實上老師“微笑”才是力量的源泉。微笑實際上是溝通學生和老師的一座橋梁,每個班級的學生性格各有差異,與其“嚴肅”的對待,還以“微笑”對待學生,膽小的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中得到鼓舞,學生的身心、自信力、智能會得到發(fā)展。教師的微笑和嚴厲同樣重要,嚴厲的教師使學生敬畏,微笑的教師使學生敬愛,學生更愿意與帶有微笑、平和、可親的老師交談溝通,這是用嚴厲的方式做不到的。
研究型教師是教師成長的高級階段,研究型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教育教學有強烈的研究意識,在教育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和特色。教師能夠教好,需要足夠的知識面,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不斷的學習,做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地進行知識的充電,這并不是僅僅是課程改革的要求,而是教師自身的要求。要能夠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教師必須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師?!皫熣?,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涉及了諸多領域的知識和方法的運用,理論和實踐經驗儲備,直接決定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和課程目標實現的程度。社會不斷的進步,教學理念的不斷的更新,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的建立更加符合素質教育要求下的教學觀和人才觀。學習教育心理,不斷完成自我,準確把握當代青年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具有不同家庭背景學生的個性差異,從而做到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因材施教,真正意義上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在心理上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才。做一位與時俱進的研究型型教師,不僅需要專業(yè)水平,更加需要“科技含量”和“智慧含量”,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提出多種假設,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從不同的方面考慮問題,尋找原因,經常調整和改進方案,方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從“教書匠”轉變?yōu)椤敖逃摇薄囱芯啃徒處?。系統(tǒng)的閱讀教育科學著作,深入學習教育科學的研究方法,用新的視角去審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民主、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我發(fā)展,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共同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迅速領悟事物因果關系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現行教材中的不足,能與學生一起把教材以外那些與學科教學和學生生活密切的,反映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文化生活的最新材料作為補充來學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聯系實際”。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多方向,多角度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倡導一問多答,多問一答,一題多解,多解一題;使得學生所學的知識能歸納、分解、轉換、替代,跳躍及發(fā)散,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向順暢性,變通性,廣闊性和高品質的方向發(fā)展。
能夠冷靜地處事,人在生氣時,往往會做出不理智的決定,語言可能會出現過激的現象。此時應該做的是把事情放下,等心情恢復平靜后,時機成熟后再作處理。能夠保持沉默,有時不說話反而比說話更有效果,不要把矛盾激化,這樣不利于解決問題。能夠暫時不作判斷,在事情沒有調查清楚之前,不做判斷,在理清前因后果后,對出現的問題再做判斷。能夠理清思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把情緒帶到教學中去。要成為一名“陽光教師”,要用言行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更加要體會到做人的道理,做一位在學生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用寬容、微笑、自信、平等來打動學生,在學生心田播下愛的種子,讓學生能夠堅強、獨立的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作者單位: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