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庭韻
六年前,我第一次踏入無為縣實驗小學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幢高大的教學樓。樓上最顯眼的,是白瓷磚上八個金色的大字——立德樹人,全面發(fā)展。
這便是我們學校的校訓。
我還記得,當時只認識幾個字的自己好奇地盯了它們許久,想要讀出來,吭哧半天終是徒勞,惹得爸媽一陣笑。
后來慢慢識字了,再一看,又覺得非常有趣:“人”字由一撇一捺組成,就像一個雙腿叉開的人站在那兒;“立”字也像一個人,上面的一點是腦袋,一橫是伸展的雙臂,兩點是兩條腿,底下的一橫仿佛大地。一個大大的人立在天地之間,多么形象!只是當時的我不明白,為什么校訓中的字,都那么湊巧,像是“人”。
六年后的今天,我已經(jīng)畢業(yè)了。即將告別母校之際,再回首凝望這八個大字,我又有了新的理解,也解開了當初的困惑: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所以校訓中的字,都和“人”有著聯(lián)系。
在這八個字中,最能體現(xiàn)教書育人宗旨的是“樹”字。你看“寸”字中的一點,就像一粒飽滿的種子。我還記得書法老師說過,“又”字在古代篆文中有“培育”的意思。現(xiàn)在“木”“又”“寸”放在一起,可不就是學校要把我們這些種子培育成參天大樹,成為國家棟梁嗎?
“德”這個字就更有意思了,左邊的“彳”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與行走有關”,引申為“行為”。右邊的“罒”是“目”的象形字,所以“德”的右邊可拆解為“十目一心”,意思是有許多雙眼睛在看著你的行為舉止,只有大家一致贊同你的時候,才說明你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如此看來,“立德樹人”這四個字放在一起,便是說明學校培育人才應堅持德育為先,即先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先教做人,再教知識。而“全面發(fā)展”四個字,則是從學生層面來講,指出應該讓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
沒想到,簡單的校訓中,竟然包含了這么多美好而深刻的寓意,而這一切美好都藏在漢字的秘密中。當我再次注視“立德樹人,全面發(fā)展”這八個字時,它們已不再是簡單的符號,而是一個個可愛的精靈。它們有思想、有感情,與我朝夕相伴,啟迪我的思想,激發(fā)我的想象。
到此,我不由得從心底,發(fā)出一聲由衷的贊嘆:“美哉,漢字!美哉,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