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葭 雨田 圖:由受訪者提供
陳天亦佛亦魔的藝術(shù)修行者
文:雨葭 雨田 圖:由受訪者提供
踏入陳天工作室,墻上一巨幅水墨映入眼簾,一旁是潮州木雕的蝦蟹簍,案頭的筆墨顏料成堆,氈布上沾滿了斑斑駁駁的墨汁……在當代中青年畫家中,陳天是個獨特的實力派。他喜歡將宣紙和中國水墨玩出萬般花樣,但不離傳統(tǒng)的根。
來自潮汕,他從不拘泥于某種語言或題材,從山水、花鳥、人物這些經(jīng)典題材到西畫、現(xiàn)代水墨。對他而言,畫畫就是一種人生修行。
與陳天對話,他總是笑瞇瞇,風趣幽默,妙語連珠。舉手投足間,頗具儒雅之風。賞陳天的畫,不覺中就被畫面所跳溢出來的氣息所感染,久久流連于畫境中。
山雨欲來 乙未之冬于禺山大石,一大鈐印:一、大尺寸:35cm×45cm
長夏江邨事事幽 丙申之春于禺山大石,一大鈐印:天尺寸:35cm×45cm
佛說:“修行是走一條路,一條通往我們內(nèi)心最深遠處的路?!倍鴮﹃愄於裕L畫是生活方式,畫下的筆墨,總會把人帶到一個地方,帶出一種境界。
陳天是一位“多元藝術(shù)家”,可以同一時期,畫多種題材、風格的畫。他經(jīng)常說自己就像一個在繪畫這塊“自留地”耕作的農(nóng)民,想吃茄子就種茄子,想吃青菜就種青菜,想吃豬肉就養(yǎng)豬,想吃魚就養(yǎng)魚……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向往的是超脫自由和充滿爆發(fā)力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這也注定了他要在生活和繪畫上不斷折騰。從少兒開始學素描、臨摹芥子園畫譜,到學習歷代大師的畫法,20歲出頭就在廣東畫院舉辦個人畫展,之后到暨南大學文化藝術(shù)中心學習,后來再到日本留學……他一路走,一路筆耕。從他筆下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你能感覺到他骨子里對藝術(shù)的強烈執(zhí)著。
“佛界易入,魔界難入。”——據(jù)陳天自述,當其游學于東瀛期間,偶見日本著名畫家富岡鐵齋有此句,有所悟,甚喜之,遂引以為座右銘。這用來形容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最合適不過,題材畫風可以瞬間轉(zhuǎn)換,既有佛的包容性也有魔的不確定性,亦佛亦魔這樣走了藝術(shù)的大半生。
避俗耽幽賞,逃名學古狂。深松無古月,江閣有余蔭,策杖詩將就,看山意自長。何須尋絕島,此地即仙鄉(xiāng)。沈周詩,時在丙申之秋于珠江南岸禺山大石,一大鈐?。禾臁⒗衔?、佛界易入魔界難入尺寸:135cm×245cm
自愛清清小竹竿,胸外吐出卻知難,何時釣手來江上,已覺秋聲在樹端,拓地晚陰風裊裊,倚亭疏影月團團,從來此意無人賞,留待先生拄杖看。陳衡恪題新竹詩借以補空,此幀為予喜作題材竹林七賢系列之一,丙申之冬于珠江南岸禺山大石,一天鈐?。禾斐叽纾?3cm×180cm
乙未之冬于禺山大石,一大鈐?。禾斐叽纾?5cm×45cm
陳天的畫總是隨性和不確定性。他不喜歡局限于一種風格,一類題材,或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標簽”,即便是花鳥作品,你也可以從他筆下看到多種截然不同的面貌?!逗苫ā废盗锌褚氨挤诺墓P觸,大膽濃艷的色彩碰撞,也可以看到另一些花鳥作品的靜謐、淡雅;《萌·貓》系列古怪精靈,可以多愁善感、帥氣沖天,還可以傻呆木訥,將貓的各種眼神、各種呆萌人格化,充滿生活情趣。陳天的作畫宛如人格分裂,一放一收之間,全在心情與靈感的一瞬間迸發(fā)。
陳天游歷豐富,視野開闊,充滿好奇地向著不確定的未來探索。觀其畫,寫意中有嚴整,舊能出新,東中有西,變化無窮。他認為,繪畫中點、線、面、造型、肌理、筆觸、調(diào)性等這些影響視覺的元素都是中性的,無所謂“水墨為上”或“中國畫的審美核心就是筆墨”,他認為色彩應(yīng)該不分中西,只分語境,而筆墨就是筆觸,這種開放式的認識使他對繪畫表現(xiàn)力有很強的掌控力,這也是他“多元化”創(chuàng)作中能夠得心應(yīng)手的原因之一。
在傳統(tǒng)繪畫中浸淫了幾十年,陳天有著深厚的筆墨基礎(chǔ)和文人情懷,但西方藝術(shù)又給了他更開闊的視野和深邃思考,因而他并未陷入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牢籠。過了不惑之年的他,如今也逐漸思考如何進一步突破自我。最新展出的以“竹林七賢”為主的文人雅集題材,令人耳目一新,真有與古人聲息相聞之錯覺。同一個題材,被他反復(fù)地描繪,但每一幅無論構(gòu)圖、色彩、手法無一雷同,人物、山水、花鳥的界限被陳天打破,豪放的筆觸塑造出層層疊疊的竹林,聊聊數(shù)筆勾勒的七賢點綴著畫面,點、線、面的處理恰到好處,筆情墨趣隱匿在或濃或淡的瑰麗色彩和或枯或潤的墨韻中?!爸窳制哔t”這個傳統(tǒng)的題材在陳天筆下也只是一種符號的存在,連接著過去與當下,承載著他對生命、精神在當下的解讀。
《盛夏》 紙本設(shè)色 180cm×180cm
《午后時光》 紙本彩墨 45cm×48cm
也曾試圖用寥寥幾句來概括陳天的風格,竟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徒勞。應(yīng)當說,陳天就是陳天,他是自己的尺度,任何簡單歸類都不適用于他。
對于藝術(shù),陳天更相信“緣分說”。萬事萬物皆因緣,在他看來,一個人的藝術(shù)成就高低不在于天賦,而是緣分。
雖然陳天一直進行多元化的繪畫嘗試,但是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將來的方向不是讓表現(xiàn)的題材減少,而是專注于氣質(zhì),讓作品更有力量。經(jīng)常會有人問他:“你的風格是什么? ”他的回答都是:“我的風格就是沒風格?!薄帮L格不是設(shè)計出來的,而是在不斷的實踐中自然形成,只要有行動力,想法本身就是一個生命,會伴隨著行動自然地生長?!L格’就是與別人不同的面目,我們有必要擔心自己長得跟別人一樣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跟別人一樣只是因為你迷失了自己。”
陳天畫荷、畫山水、畫美女、畫高士、畫草蟲、畫卡通貓……或濃艷、或清雅、或趣致,貌似洋派,實則筆情墨趣躍然紙上。幾十年的磨煉,也讓他對成功二字有了新的理解?!八囆g(shù)并非競技項目,一心想著成功的畫家反倒是本末倒置。繪畫應(yīng)該是一種生活方式,藝術(shù)家是一個具有獨立意志的自由個體,加在名字上面的任何修飾都是多余的。當今多元化的文化生態(tài)中,你可以不認同一些行為,但要有一顆平常心去包容‘極端’或‘沒含金量’的創(chuàng)新?!弊鳛橐粋€畫家,他認為的成功就是在人生際遇中“有緣”能憑“以繪畫為主的生活方式”生存下來。
4月的展覽剛結(jié)束,他馬上又將奔赴日本福井市美術(shù)館開始5月的個展《快樂的繪者》。緣起緣來,陳天似乎總是那么快樂,滿腦子的新奇想法和準備創(chuàng)作的沖動。套用一句流用的句式:他不是在畫畫,就是在去畫畫的路上。
(編輯/劉星辰)
陳天
別署一大。1970年生于廣東,畢業(yè)于日本福岡教育大學,美術(shù)學碩士。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職于廣東工業(yè)大學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曾多次在中國各地、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馬萊西亞等國家地區(qū)舉辦個展。出版有《陳天畫集》《陳天書法集》等個人畫集十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