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煒 門建芳 郭 迪 劉金金 王嘉蓉 韓莉莉
(新疆農業(yè)大學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第三師圖木舒克市49團農地種植結構變化對職工收入影響的調查分析
余 煒 門建芳 郭 迪 劉金金 王嘉蓉 韓莉莉
(新疆農業(yè)大學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研究選取2000年以來數據,采用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法,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方式,分析了民族、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數以及農地種植結構調整四方面對新疆第三師49團職工收入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農地種植結構、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數對職工的收入都有顯著性影響,民族對收入的影響并不顯著。最后針對以上結論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農地;種植結構;職工收入;問卷調查
新疆第三師49團,經過幾代人的開墾,隨著兵團人口的增長和農業(yè)現代化的發(fā)展,兵團農地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從兵團經濟發(fā)展來看,農業(yè)是兵團的支柱產業(yè)和基礎產業(yè),農業(yè)生產離不開土地,更離不開農民,因此保障、提高農民收入,對于兵團來說至關重要。如何調整農地種植結構,保護農地資源,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兵團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已經成為兵團當前發(fā)展中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
1.1 區(qū)域概況
第三師四十九團在1969年成立,地處塔克拉瑪大沙漠西緣,處于巴楚縣和圖木舒克市之間的馬扎山腳下,蓋米里克河兩岸。全團規(guī)劃面積36.7萬畝,現有耕地14.3萬畝;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全民所有制農業(yè)團場,全團總人口14661人,其中,漢族10203人,占65.9%,維吾爾等少數民族4458人,占34 .1%;全團下轄30個基層單位,其中農業(yè)連隊18個,團直屬單位有園林、畜牧、農機、水管、軋花、文教衛(wèi)生、社區(qū)等單位12個。截至2015年,49團戶數為4170戶,人口數為14910人。
1.2 數據來源
本次調查以第三師圖木舒克市49團為對象,49團包括30個基層單位,其中農業(yè)連隊18個。本文是為了研究農地種植結構對農戶收入的影響,因此以農業(yè)連隊為調查對象,這次調查是為論文提供數據支撐,選擇了七連、五連、二連、三連、十四連這幾個連隊進行了調查,這幾個連隊可以較好的反映49團的整體基本情況。
在正式調查之前,己于2016年2月30號試調查一次,并通過預調查,修改問卷,使問卷能夠更加準確的反映農戶的情況。預調查地點為49團十四連,樣本數為10份。正式調查開展于2016年3月2號,總共涉及五個連隊,問卷內容包括農戶基本特征、種植結構、種植面積以及職工收入等內容;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105份,共收集有效問卷99份,有效率為94.29%。
2.1 模型構建
在許多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常常需要研究一個因變量與多個自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本文中兵團職工的收入與多個因素有關,因此采用了多元線性回歸的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我們需要對線性回歸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2 變量的選取
本文以第三師49團為調查對象,用49團職工收入的增加值作為因變量Y。根據之前的樣本特征,將影響第三師49團職工收入的影響因素分為農地種植結構、民族、家庭人口數、文化程度,因此影響因變量Y的自變量個數為4,分別記為X1,X2,X3,X4,所謂多元線性模型是指這些自變量對Y的影響是線性的,即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μ成立。
表1就是對各個變量進行賦值以及預測。
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有很多,2005年、2006年和2007年連續(xù)三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依然強調促進農業(yè)結構調整,我國農業(yè)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其基本出發(fā)點是農業(yè)結構調整能夠實現農民增收;農地種植結構的優(yōu)化也是最近幾年來影響農民農業(yè)收入總額的一個重要方面[1]。家庭人口情況反映了家庭的勞動力情況和需要被撫養(yǎng)的總人口,進而說明家庭的勞動能力和家庭負擔,家庭人口情況能夠對農戶的生產決策、農業(yè)產出以及農戶收入產生影響[2]。戶主的文化程度直接制約著戶主對信息的把握能力和對科學知識的運用能力,甚至是對新事物的風險挑戰(zhàn)意識;不同族別面對生產時,也會有不同的決策[3]。因此本文結合調查問卷,選取了農地種植結構、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數、民族這四個自變量。
表1 變量定義及其含義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預測農地種植結構、文化程度對農戶收入有影響,家庭人口數、民族暫不明確。
2.3 統(tǒng)計檢驗與回歸結果
由于事先并不能確定Y與X的相關關系為何種類型,只是假設他們之間存在著線性關系,所以在建立了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后,還必須對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存在線性關系的假設進行顯著性檢驗,或者說對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成立與否進行顯著性檢驗。
表2 模型匯總
a. 預測變量:(常量),文化程度,民族,家庭人口數,農地利用結構;b. 因變量:農戶收入增加值。
2.3.1 相關系數檢驗
表2中調整R方為0.202,R方和調整的R方是對模型擬合效果的闡述,以調整后的R方更準確一些,表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率為20.2%,職工收入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有可能有其他重要變量被納入到誤差項,有其他的變量未列入模型考慮,所以R方偏小,本文關注的是選定的變量。
根據杜強,賈麗艷的文章,調整R方0.202更改后變?yōu)?.234,數值在變大,說明模型可解釋的變量占總變量的比例越來越大[4],引入的變量對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模型合適。
2.3.2 F檢驗
表3 Anovaa
a.因變量:農戶收入增加值;b.預測變量:文化程度,民族,家庭人口數,農地利用結構。
Anovo分析:表格中F=7.187,對應的Sig=0.000,Sig值<0.05,表明選定的自變量中,至少有一個自變量是顯著影響因變量的,驗證了多元線性回歸方程是顯著的。
2.3.3 回歸結果
“系數”表格中給出了所有模型的回歸系數估計值,根據模型可以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
(1)
方程中四個自變量的系數都大于0,說明隨著四個因素的提高,收入也會提高。
估計結果表示,模型的統(tǒng)計量符合顯著性要求,所建立的模型擬合效果也比較好。所選定的四個自變量系數均為正值,說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存在著正相關[5]。
(1)回歸結果表示,農地種植結構的調整,對職工收入的增加非常顯著。通過調查數據及回歸結果分析,49團農地種植結構調整,職工由種植棉花改為種植果樹,收入顯著增加。這可能是由于果園的產量比棉花產量高,而且果園的采摘比棉花采摘投入的時間、資金少,棉花要采摘兩至三遍,才能夠采摘干凈;果樹不僅產量高,而且銷售渠道更加多樣,收購價錢也比棉花高,因此產生的利潤更大,對職工收入的增加更顯著。
(2)民族這一因素對職工收入的影響并不顯著,Sig值大于0.05。本文試圖通過族別這一因素預測不同民族間收入可能存在差異,回歸結果一定程度表明,收入的增加與民族關系并不大??赡艿脑蚴牵谌龓?9團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全民所有制農業(yè)團場,漢族所占的比重較大,少數民族所占比重較小,長期各個民族間的相互交流、借鑒、學習,使思想觀念,生產技術都處于類似的水平,因此收入差異并不顯著。
(3)回歸結果表明,家庭人口數對職工收入的增加顯著,家庭人口數越多,職工農地種植結構調整后,收入的增加越顯著。49團是以農業(yè)為主的團場,農業(yè)需要充足的勞動力,種植果樹時,需要投入比棉花更多地勞動力,果樹的噴灑農藥、管理都比棉花要復雜,因此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勞動力越多,收入越多;根據數據分析,49團勞動力大多數都是2人,但回歸結果顯示家庭人口數越多對收入增加的影響越顯著,這可能的原因是,有更多人口的家庭,在勞動力分配上更占優(yōu)勢,果樹忙季時,外出的人回來幫忙管理果樹,淡季時,繼續(xù)外出,直接增加職工家庭的收入。
(4)回歸結果表示,文化程度對職工收入的增加也較顯著。農戶文化程度越高,對農地種植結構調整后,收入的增加越顯著??赡艿脑蚴牵幕潭仍礁?,對農業(yè)技術的掌握、與認知越高,進而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增加收入。
表4 回歸結果
3.1 優(yōu)化農地種植結構
優(yōu)化農地種植結構,發(fā)展多元種植結構。對于不適合種植棉花的農地,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或者種植一些固土作物,改善耕地質量;也可以發(fā)展、利用、改善田地的套種作物,將當前單一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轉變?yōu)榧Z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瓜果、花卉等園藝作物的多元結構[6]。
3.2 實施農村教育體制創(chuàng)新,提高農民文化程度
實施基礎教育與在職培訓相結合,提高農民文化程度。進一步加大對第三師49團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第三師49團的人力資本存量。全面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采取多種手段和形式,強化對技術人員和農民的培訓,繼續(xù)推廣農民“綠色證書”工程和農民科技示范戶工程的建設,提高農民素質,盡快實現科學種植技術的全面普及,加強技術推廣,讓農民從科技成果的應用中,得到實惠,激發(fā)農民自覺學習應用科技的興趣[7]。
3.3 加大科技投入,減少勞動力投入
建設農業(yè)生產和市場信息服務網絡,形成符合現代農業(yè)發(fā)展趨勢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第三師49團農業(yè)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8]。農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形成了產業(yè)化經營,將大大減少勞動力的投入。
[1]董曉霞.種植業(yè)結構調整對農戶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以環(huán)北京地區(qū)為例[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8,(2):10-17.
[2]郭永奇.基于生態(tài)安全的新疆兵團農地利用評價及優(yōu)化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學,2011.
[3]趙京.農地整理對農戶農業(yè)生產及福利的影響研究[D].湖北: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
[4]杜強,賈麗艷.SPSS統(tǒng)計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中國郵電出版社,2011.
[5]安建梅,傅國華.海南省農民收入的多元回歸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8):12-13.
[6]田文勇,張會幈,黃超,唐淑一,吳秀敏.農戶種植結構調整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貴州省的實證[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16,04:147-153.
[7]薛慶根,王全忠,朱曉莉,周宏.勞動力外出、收入增長與種植業(yè)結構調整——基于江蘇省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34-41.
[8]吳雪彪,陳士銀,周飛.農地利用結構變化及其社會經濟影響研究——以廣州市番禺區(qū)為例[J].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2009,25(2):124-127.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Farmland Planting Structure Changing of the 49th Regiment of Tumushuke City of the 3rd Division
YUWei MENJianfang GUO Di LIUJinjin WANG Jiarong HAN Lili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
This paper selects 2000 years later,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farmland planting in 49 groups of Nongsanshi,Xinjiang,adopt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s,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analysis agricultural to us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on workers income of effect;national,and education,and family population number,and land use structure change were select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selection of farmers income as dependent variables,this several factors on farmers income of effect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Farmland;Farmland Planting Structure;Employee income;Questionnaire survey
余煒,在讀研究生 研究方向為農村區(qū)域與發(fā)展
X21
A
1673-288X(2017)03-0190-03
引用文獻格式:余 煒 等.第三師圖木舒克市49團農地種植結構變化對職工收入影響的調查分析[J].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2017,42(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