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三毛流浪記》通過三毛的種種遭遇,采用諷刺喜劇的手法,真實地反映了舊社會流浪兒童的苦難生活和不幸命運,尖銳地嘲笑和諷刺了社會的黑暗。諷刺搞笑的劇情、幽默詼諧的語言、發(fā)人深省的寓意是該影片最顯著的三大特色。
【關鍵詞】劇情;語言;寓意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8-0139-01
1949年新中國成立伊始,一部代表“新中國人民藝術的光彩”的影片——《三毛流浪記》誕生了,一經(jīng)播出便引起了觀眾強烈反響。電影由陽翰笙根據(jù)漫畫家張樂平創(chuàng)作的漫畫《三毛流浪記》改編,影片通過三毛的種種遭遇,采用諷刺喜劇的手法,真實地反映了舊社會流浪兒童的苦難生活和不幸命運,尖銳地嘲笑和諷刺了社會的黑暗。
一、諷刺搞笑的劇情
電影《三毛流浪記》的劇情簡單真實,卻也不乏諷刺搞笑,它是一部對舊社會嚴酷現(xiàn)實的赤裸裸的見證,影片講述的是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故事發(fā)生在解放前的舊上海,當時,大資本家、軍閥、投機商人、洋人、騙子橫行于世,他們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揮金如土的腐敗日子,而底層人民則窮苦不堪,生活艱辛。 影片的主人公三毛就在這樣一個“不合理、人吃人的”社會中艱難地過著屬于他自己的流浪生活。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餓了吃貼廣告用的漿糊,困了睡在垃圾車里,冷了把破麻袋披在身上,為了生計,他去賣報、撿煙頭、幫別人推三輪車、把自己賣給一個富人家……影片結尾,新中國解放了,人們跳著舞慶祝新中國的成立,三毛也加入了慶祝的隊伍。電影的劇情簡單,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殘酷的社會。影片中,每一個小劇情都是對三毛艱苦流浪生活的寫照,但是在這些寫照中,導演卻穿插了很多諷刺搞笑的情節(jié),例如在影片中,三毛用報紙卷成紙筒來撿煙頭,最后報紙卻被未熄滅的煙頭點著了,這樣諷刺搞笑的劇情不禁讓觀眾“笑中帶淚”。
二、幽默詼諧的語言
對于一部電影來說,語言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是電影藝術在傳達和交流信息中的重要渠道,它直接訴諸于觀眾的視聽感官,直觀、具體、鮮明地傳達著電影角色的所思所感所想。在電影《三毛流浪記》中,幽默詼諧的語言是此片成功的一大特色,無論是下層社會人們口中“他媽的”,還是上層社會人們口中的“他媽的,小癟三”等等,這些看似不入流的語言幾乎充斥著整部影片,它讓人不僅哄堂大笑,然而在笑過之后卻讓人深思:這樣看似幽默詼諧的語言卻是對當時黑暗嚴酷社會的無力的控訴與反抗。
影片開始,一位老者正在收拾垃圾,卻吵醒了正在垃圾箱里睡覺的三毛,撿垃圾老者口中的“他媽的”、“你在干什么”,以及三毛生氣的回應“你還敢罵人”、“睡覺”,這些語言簡單、真實,也不乏詼諧幽默,帶給大家笑聲的同時,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狀,處于底層社會的人們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只能用這種無力的語言來釋放心中的反抗。在這部影片中,這種詼諧幽默的語言隨處可見,這些語言通過主人公三毛表達出來,影片的思想體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當被汽車尾氣弄得一臉灰時,三毛朝著汽車罵“他媽的”;當收養(yǎng)三毛的貴婦人喊他“Tom”時,三毛捋了捋他的頭發(fā)說“什么湯壺夜壺?老子三毛!”這樣詼諧幽默的語言完美地把這部電影串聯(lián)起來,得給觀眾歡笑的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狀,深刻地表達了該影片的主題思想。
三、發(fā)人深省的寓意
電影《三毛流浪記》講述了三毛艱苦坎坷的流浪生活,他經(jīng)歷了種種遭遇和非人的待遇,影片結尾,新中國解放了,人們跳著舞慶祝,三毛也加入了慶祝的隊伍快樂地跳起了舞……就這樣,影片結束了,它并沒有交代三毛將何去何從,我們不僅深思:是不是隨著新中國的解放,三毛的流浪生活也得到“解放”了呢?但是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卻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讓我們倍感溫暖。
三毛經(jīng)歷的這一切串聯(lián)起了整部影片。表面上來看,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沒有父母的小孩的流浪生活,但是這部電影卻隱藏了一個深刻的寓意,影片刻畫了“三毛”這個典型的形象,他代表了當時社會中千千萬萬個像三毛這樣一直流浪街頭、無依無靠的孩子,并通過三毛經(jīng)歷的種種遭遇,尖銳地嘲笑和諷刺了社會的黑暗。
電影《三毛流浪記》,一個簡單諷刺的故事,一部笑中帶淚的影片,一次回味無窮的視覺晚宴,這樣一部影片讓我們心疼,讓我們感動,更讓我們深思,它是中國早期電影的經(jīng)典代表之作。
參考文獻:
[1]三毛.雨季不再來·序三毛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3):583.
[2]曹文軒.論近二十年來文學中的流浪情結[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余秋雨演講,宇文正記錄整理.旅行和閱讀[N].聯(lián)合報,2005-2-17(1).
[4]黃德志.試析三毛的感情歷程與創(chuàng)作軌跡[J].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2).
作者簡介:
趙許赫,男,周口師范學院新聞與傳媒學院學生,主要研究領域:電影、新聞廣播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