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艷
【摘 要】編劇不僅要解讀百姓的內心,剖析普通人的心理、情緒、人格,舍棄包括矛盾沖突、情節(jié)情境、懸念突轉等外露技巧,還要深度追求一種心理分析劇的無形形式,使話劇中流淌著真實的生活與生活的真實,在沒有技巧中隱入編劇技巧。作為戲劇藝術的一度創(chuàng)作者——戲劇編劇,無論是對戲劇藝術的發(fā)生,還是戲劇藝術的完成,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話??;編??;技巧;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J8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8-0035-01
一、沒有技巧中隱入編劇技巧
在第三屆中國戲劇節(jié)上,哈爾濱話劇院演出的兩幕悲喜劇《危情夫妻》(楊利民),與該作者以前的作品如《黑色的石頭》、《大雪地》、《大荒野》相比較,有迥然不同的風格樣式。主人公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承受著傳統(tǒng)道德教育與現(xiàn)代觀念的沖突: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的重負,生理和心理上第二青春期的困擾,想瀟灑一回卻不敢徹底瀟灑的苦悶與狂躁,注重公眾形象卻又想暗中玩一把的矛盾……這就是《危》劇中的主人公陳子明。歷史與現(xiàn)實、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鑄就了這一代人的雙重人格和復雜心態(tài)。
《危情夫妻》剖析當代中年人的內心,在瑣碎的夫妻齟齬中揭示一個時代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反映一代人獨特的心理特征。編劇巧妙地把歷史與現(xiàn)實在這里融合,并指向未來。年輕人對于家庭倫理道德觀念的態(tài)度,在金錢主宰人際關系的現(xiàn)在和將來,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鄰里之情等將如何演變,《危》劇通過陳子明夫妻的一夜吵架對此作了心理分析。
戲劇沖突是構建觀眾和人物情感之間的橋梁,是戲劇作品的基礎。之所以將沖突放在戲劇作品最重要的位置,是基于其劇場藝術的特點。一部劇要在短時間內演完,而且還要扣人心弦,創(chuàng)作者只能選取生活中較為本質、激烈的場面,并加以提煉概括,使之具有濃郁的劇場效果,而不可能像敘事文學那樣,去描寫與沖突無關的繁枝末節(jié)。
二、形式探索的強烈意圖
《三個女人》一劇似乎具有心理療治效用。
都市一角,三位青年女性偶然相遇,聊起各自的生活和工作。芳芳曾是影視界的小星,在她的帶動下,三人以演戲的方式回憶起最不愉快的經歷,并把長期積壓在心中的苦悶和困惑都釋放了出來;貴貴是一個成功的個體戶,但她并沒有多少生活樂趣,財富沒有給她帶來什么快樂。相反,她生活在一種巨大的壓力下:她時時擔心被商場淘汰,變得多疑和神經質;明明是一名在出版社工作的編輯,愛情的挫折使她沮喪,有時會陷入一種憂郁狀態(tài)。曾經“火”過一陣的芳芳更是覺得自己受到了深深的傷害。這三個似乎同病相憐的女孩子在一起,經過有趣的談話治療,各自有了新認識,也有了新的自強和信心。
顯然,作者是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模式來探究現(xiàn)代女性的微妙心理,也試圖以一種比較內化的方式——傾訴,來化解現(xiàn)代社會的精神危機。
1993年再度演出的《荒原與人》(又名《灑滿月光的荒原》),是李龍云1985年創(chuàng)作的,最初發(fā)表于1986年。在《荒原與人》問世之前,作者的《小井胡同》已享有較高聲譽?!痘脑c人》在《新劇本》發(fā)表后,在戲劇界并未引起重視。與《小井胡同》相比,《荒原與人》中大量的內心獨白、貫通全劇的雙重結構以及對詩意風格的追求,都顯現(xiàn)了形式探索的強烈意圖。它同時也探討小人物與政治化、道德化的是非評判標準的關系。
作家在創(chuàng)作之初就要知道,用沖突確立主題、構造情節(jié)、塑造人物、抒發(fā)情感,更要知道怎樣的沖突才能體現(xiàn)鮮明的人物性格、演繹出動人的情感,才能在戲劇行動中顯露出隱秘而偉大的波折。
三、探索人內心情感并實現(xiàn)理性的超越
1996年底,由雷國華執(zhí)導,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排練了小劇場名劇《釣鷹》。這出戲具有劇作結構上的嚴謹性,并有著超越地域特征的普遍性意蘊。該劇由劇作家陳志曄創(chuàng)作,1991年在香港首演,當時即以犀利粗獷的風格在香港獲得優(yōu)秀劇本獎。一個從農村來到城市的清潔工,在物質生活發(fā)生變化后,精神上所受到的沖擊造成其與妻子的沖突和人格心理上的變異,演變到最后,一場兇殺的悲劇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該劇具有象征意味,但同時又易于觀眾理解和接受。導演充分發(fā)揮小劇場功能,把整個劇場當作一個戲劇空間,表演區(qū)域幾乎占到小劇場的一半。隨著劇情的發(fā)展,主人公想起在農村時平和純凈的心境,伴著童謠的響起和燈光的運用,在觀眾面前出現(xiàn)層層綠色的麥浪,富有詩意。導演大膽起用青年演員,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形象、氣質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
四、結語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到,編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時空地域經歷著一次次的挑戰(zhàn),這其中有戲劇藝術對其構成的外部挑戰(zhàn),也有編劇自身創(chuàng)造所面對的自我挑戰(zhàn)。戲劇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最終走上舞臺,要給觀眾帶來美的感受,讓觀眾融入到劇情中,去感知戲劇面具下的喜怒惆悵,去尋覓戲劇行為中曲折洶涌的情感,然后和人物傳遞出來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共鳴中獲得感動,在感動中獲得精神的愉悅、思想的啟迪。
參考文獻:
[1]張瀅瑩.流瀲紫:做編劇,要學會平衡和堅持[N].文學報,2012-04-19(003).
[2]王昊.麥基:編劇才是電影的王牌競爭力[N].北京商報,2012-09-21(B04).
[3]張海志.編劇維權,呼喚綠葉對根的情誼[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9-12-16(007).